张庆良所在的张华村原本是一座美丽、静谧又和谐的村庄。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苍翠欲滴,长满茂林修竹的群山。村庄前面是一望无垠的稻田,一条明如玻璃带子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像一面面镜子似的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地毯般的稻田之间。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排排房屋。
每当春天来临,村里便成了一片花海,香气四溢,万紫千红。村中人口近四百人,全都是同根同源,同宗同祖的张姓血亲。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村民生活水平虽然普遍一般,但却民风淳朴,相亲相爱,守望相助。可这世外桃源般的美丽画卷,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变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进入九十年代,张华村所在的永兴镇悄然兴起一种拆解废旧金属的行业。由于加工易、利润高、门槛低,因此吸引了当地村民如过江之鲫般的加入。于是,一座座拆解废旧金属加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永兴镇各个村庄周围。许多村民一夜暴富,迅速积累起人生第一桶金。
张华村自然也不甘落后,在村长张日全,村民张日升等人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都办起了简易的加工场。张华村原本的宁静瞬间被打破,机器轰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村民们面对从天而降的钞票,全都笑逐颜开,喜不自胜。很快,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开始拔地而起,一辆辆汽车走进了普通百姓家,一件件家用电器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村民们住洋房,开小车,戴金链,穿名牌,抽名烟,饮洋酒,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这样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天,厄运却接二连三地降临了。
几年过去了,张华村的村民发现手头宽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但生存环境却一天一天变恶劣了。由于村民们拆解的都是废旧金属,其中以废旧电缆、马达、变压器、车床、机器零件为主。加工废旧电缆主要采用是焚烧方式。刚开始,村民们都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焚烧。一时间到处黑烟滚滚,臭气熏天,再也闻不到鸟语花香了。
后来,镇政府下发通知不准村民在加工场或附近空地焚烧,只能统一运到山上开辟的地点集中处理。于是,张华村附近山头的树木被大片砍伐,建起了露天焚烧场。焚烧场终日火光冲天,升腾起刺鼻难闻的黑烟。浓烟随风飘到张华村,把张华村包围在恶臭味之中。村民只能通过戴口罩,把门窗关闭得严严实实来躲避恶臭的侵袭。而对于马达、变压器等机器的拆解,则需要大卸八块。
由于这些废旧零件本身包含大量的润滑油,而拆卸时只能任由润滑油随地倾泻。很快,各加工场的地面便油迹斑斑,漆黑一片。每当下雨,地面上的油污被雨水冲走,夹杂着大量废油的雨水通过排污渠任意流入附近的稻田、湖泊、小溪和河流。于是,稻田不但严重减产,而且水稻包含的重金属严重超标。最后,村民都不敢种植和食用了,结果导致大片农田荒废。原本清澈明净的湖泊、小溪和河流变得漂浮着大片油污,乌黑发亮,散发出阵阵刺鼻难闻的臭味。油迹还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井水都不能饮用,只能从其他地方引入自来水。
总之,村民是住上了洋房,开上了小车,生活光鲜富足了,但却无情地毁掉了绿水青山。这时的张华村乃至整个永兴镇,青山变成了光秃秃的石头山,绿水变成了漆黑的墨汁,空气弥漫着难闻的臭鸡蛋味。
刚开始,村民们还未认识破坏绿水青山的严重性。他们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认为只要有金山银山,其他都微不足道。但等灾难真正降临时,人们才意识到末日就要来临了。
村长张日全是村中最早办起废旧金属加工场的领头雁。因而他的工场是全村最大的,他也是最先发家致富的先进分子,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亦是张华村最先自食恶果的第一人。
村长张日全今年40多岁,长得高大壮实,说话干脆利落,办事雷厉风行,热心为集体服务,因此深得村民的拥护。他的妻子比他小两岁,温柔善良,持家有道。他有两个听话乖巧的儿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他们一家4口加上父母共6人住在一栋金碧辉煌的四层洋楼内。父慈子孝,丰衣足食,乐也融融。可最近却遇上了一连串麻烦事。
先是儿子因呼吸道疾病住院,夫妻俩衣不解带地照顾到儿子康复。刚想松一口气,谁知女儿又同样因呼吸道疾病住院。夫妻俩又马不停蹄地照顾女儿。没想到女儿刚康复,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妻子又先后同样患呼吸道疾病住院,最后甚至连他也因同样的症状住进了医院。当一家人像多米诺骨牌似的住院后,却又同样转为慢性咽喉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家里人先后住院,不但花费天价的医疗费,更重要的是付出沉重的精神上代价。每天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忧心忡忡,忐忑不安。本以为是自家中了邪,谁知再到镇上一打听,发现像他这样一家人生病住院的家庭不在少数。有些人虽然没住院,但同样患上了或轻或重的呼吸道疾病。张日全和村民们这才意识到祸事来了。究其根源,很可能是废旧金属惹加工场惹的祸。张日全开始想打退堂鼓,可面对诱人的利润,始终舍不得放弃。可谁知这还不是最严厉的惩罚。
接下来,村里不断有人发现患癌,而且趋向年化,短短几年时间,张华村患癌离世的人数是未开办废旧金属加工场前的七八倍。许多患癌家庭原本富裕的经济瞬间被拖垮,最终导致人财两空的局面。更令村民恐慌的是除了患癌死亡率节节上升外,出生率却逐年下降。许多年轻人不是怀不上孩子,就是出现习惯性流产。即使侥幸生子,但生出来的孩子不是智障,就是肢体残疾,正常的孩子没几个。其实,这些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张华村,凡废旧金属加工场多的村庄,同样逃不过厄运。
面对着人财两空,家破人亡的局面。张华村的村民终于觉醒了。这天,村长张日全主持召开了村民大会,会上,他一番痛心疾首的讲话引起了全场的共鸣。他说:“父老乡亲们,近十年来,我们张华村靠着加工废旧金属富裕了起来,家家户户都盖上洋房,开上了小车,穿上了名牌,表面风光起来了,荷包也涨起来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绿水青山看不见了,鸟语花香闻不到了。我们也终于受到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的惩罚。患癌率节节攀升,许家庭因病返贫,人财两失。出生率断崖式下滑,我们的根快要断了。我们都知道,废旧金属加工场是造成这种恶果的罪魁祸首,也是我们只顾眼前利益的近视眼造成的。父老乡亲们,现在我们面临着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的选择。如果选择金山银山,我们将毁掉家园,甚至断子绝孙。如果选择绿水青山,我们有可能重新过上艰苦朴素的生活。但如果家园沒了,人没了,我们要钱来干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我们加以利用,一定会变出财富来。我提议:从下月起,全体加工场停工搬迁,今后再也不允许任何人在村庄里从事废旧金属加工业。同时我们写一封联名信给镇委镇政府,建议全镇停办废旧金属加工场,还村民绿水青山。大家同意我的提议吗?”
“同意——同意——”张庆良和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张日全掏出准备好的建议书,组织现场村民签名,并打上了手指模。张日全在张庆良等几位村民代表的陪同下向永兴镇党委书记提交了建议书。
张华村率先行动起来,清空了存货,停止了进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同时组织村民封锁了车辆进入焚烧场的道路。不出几天,张华村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绿树红花重新在房前屋后栽了起来,空气也变得清新。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张华村的建议,马上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并安排人员下村调查。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分析,很快便出台了全面关停村庄及周边加工场,选址搬迁,集中管理的方案。方案出台后,全镇的焚烧场以及各村的加工场立即停工,并开展绿化及爱国卫生运动,恢复村庄原貌。
张庆良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的号召,把加工场搬进了指定的工业园区。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张庆良和李明亮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已经渐渐羽翼丰满,具备了独当一面的实力。于是,他们决定各自租一个加工场进行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