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齐燕相争,秦国获利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637字 发布时间:2023-11-11

公元前292年,趁魏军刚经历重大挫折、元气大伤之际,白起率领大军猛攻魏国。


由于魏国仍未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军连续攻占了61个城池,包括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镇等地。


公元前291年,白起一鼓作气,继续攻占了魏国的垣地(今天的山西垣曲东南地区)。


不久,各国联合攻击楚国,白起趁火打劫,攻占了楚国的宛地。


公元前290年,司马错升任左更,虽然地位不及白起,但他对白起十分敬服。


在白起的派遣下,司马错率军攻占了魏国的轵地(今天的河南济源东南地区)。


同时也趁着韩国国力大损的时机,攻占了韩国的邓地(今天的河南孟县西部)。


通过这三年的时间,可以看出秦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秦国的国力大增,而韩国和魏国则不断衰弱,因此秦国将主要打击目标集中在这两个国家。


第二,秦国内部权力发生了变动,尽管白起成为了秦国的最高军事统帅,魏冉和宣太后的势力也有了很大的加强,但实际上,白起所获得的一系列赐封都是秦昭襄王所赐予的,秦王在他心中已成为主子。


第三,秦国的战略方向正处于变革期,从争夺单个城市和地区转变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顺带攻占城池。


从那以后,东方六国的将领中,能够与白起直接匹敌的人寥寥无几。


韩国和魏国国君见到秦国如日中天,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灭亡,于是他们约定和秦国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韩国割让了武遂地区,约200里,位于今天的山西垣曲东南黄河以北地区。


魏国割让了河东地区,约400里,位于今天的山西东南部。


这一年是公元前290年。


至此,魏国吴起攻下的河西之地尽落入秦国之手,甚至包括他们祖先的基业——河东地区也被割让给了秦国。


公元前285年,一向傲慢的楚国也与秦国和谈。


自此,秦国的三边边境已经确定,东方六国中,只剩下齐国和赵国能够与秦国匹敌。


白起将对付东方魏国、韩国和楚国的任务交给司马错,他自己则主要负责对付东方最强大的对手赵国。


当年,赵武灵王孤身入秦,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


可惜后来因为内乱,赵武灵王英年早逝,赵国从此落后于秦国,并屈居于齐国之下。


尽管赵国在综合国力上不及许多国家,但在军事实力方面,对于六国而言,赵国无疑是最强大的。


没想到,就在白起准备对赵国发动战争之际,西北边境出现了四起边患,其中最强大的势力就是义渠王。


秦国无法忍受内乱的困扰,宣太后提出利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而白起和魏冉则主张通过军事手段来完全消除秦国的后顾之忧。


结果证明,宣太后的主张是正确的。


她利用美色迷住了义渠王,最终将其杀死,成功征服了义渠国,彻底消除了对秦国的威胁。


当时的秦国普遍流行一种政治观念,即是只要达到目的,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是合理的。


很显然,宣太后实现了她的目标,攻灭了义渠国,稳定了后方。


可是对于秦国而言,义渠国的灭亡只是一个政权的消失,但仍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义渠国的铁骑。


因此,白起毅然承担了这个任务,在西北寒冷的地区培养精锐骑兵。


这些战士个个素质出众,装备远远超过一般骑兵。


秦骑使用的弩机需要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射程可达到三百米左右,杀伤力很大。


尽管这种强弓硬弩需要耗费大量力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但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只要秦军骑兵进行一次战术冲刺并接近敌人,就能在近战中占据优势。


白起在西北方积蓄力量的同时,秦昭襄王也没有闲着。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以东、西各自称帝的方式与齐国结盟。


虽然这种方式被称为结盟,但实际上是利用一个虚假的名义来稳住齐国。


当时的宋国不断扩张领土,本来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可是宋国的实力并不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抢夺齐国的势力范围泗上,肯定让齐国大为恼火。


秦王看准了这一点,派人游说齐王,让齐国出兵攻打宋国,夺回齐国的领土。


齐王果然上当受骗。


公元前286年,齐滑王决定派出大军攻打宋国,宋国在齐国的铁骑下灭亡,宋偃王逃到魏国,最终客死异乡。


如果齐国就此罢手,也许这样的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齐国的实力。


只可惜,齐王已经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已经无敌于天下。


他认为与其坐等秦国强大,不如先下手为强,向南攻击楚国,向西进攻三晋,趁势消灭东西两周,还有准备杀掉孟尝君。


一时之间,齐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燕昭王看准了机会,准备进攻齐国,将其消灭。


公元前284年,在燕昭王的精心策划下,乐毅联合秦、魏、韩、赵四国军队,攻破了齐国70多个城池,包括齐都临淄,齐王最终被楚军杀死。


齐国从此陷入混乱,直到公元前279年才在田单的努力下复国。


这样一来,秦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天下只剩下赵国能够与秦国相抗衡。


不过,秦国并不是唯一受益的国家,甚至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通过这次行动,赵国直接夺取了齐国富庶的河间之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勤支持。


赵国拥有众多精兵强将,秦国要实现攻灭赵国的愿望,还需要进一步的计划。


在这次行动中,无论是秦国的老贵族还是新兴权贵,包括秦昭襄王、宣太后和魏冉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白起。


白起不辜负众望,他率领精兵强将从西北回来后,从公元前282年开始三次率军进入赵国境内,连续攻占了多个城池,赵国骑兵损失惨重,被斩首两万人。


赵惠文王决定不再与秦军拼死对抗,而是向秦国求和,然后再攻打楚国、魏国或韩国。


然而,秦国又怎能轻易放过赵国呢?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秦军准备彻底消灭赵国之际,楚国出手了。


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为了给父亲报仇,趁着秦、赵交战,白起无法脱身之际,派遣使臣合纵齐、韩等国,企图联合进攻秦国。


可是楚顷襄王并不了解秦国真正的实力,他准备攻击秦军的同时,秦昭襄王早已提前行动。


由于司马错对蜀中地区非常了解,因此攻打楚国的任务就交给了他。


他从陇西出发,补充了10万兵力、近万艘大船和600多万斛米,顺江而下,一举攻占了楚国的大后方黔中郡。


当时的白起正在关东地区,这对楚国北部地区构成了很大威胁。


其他国家见楚国势力已经衰弱,纷纷解除同盟关系。


攻克黔中后,司马错将军队分成两路:一支从巴都东出巫峡,进攻郢西;另一支从武关向东出发,攻取楚国的汉北和上庸地区,进入桐柏山。


两路大军,企图将楚国包围起来。


楚王得知秦攻楚的消息后,非常震惊,急忙集结数十万大军,连夜赶往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以防秦国的进攻。


司马错采取了迂回战术,数十万士兵在他的带领下,翻山越岭,穿过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和云贵高原等三个地区。


然后又经过陇西到达巴蜀,再绕到云贵,最后转向湖北地区,行军过程中山高水急,猛兽出没,可谓充满艰险。


能够实现如此大规模的战略迂回,实在令人惊叹。


紧接着,白起也被秦昭襄王赋予重任。


因为秦王知道楚国虽然看起来弱小,但只要动员起数十万人马,依然不容小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