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屡试不爽的反间计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80字 发布时间:2023-11-15

可以想象,秦国和赵国各20万大军在长平一连对峙3年之久,秦王是多么心急如焚。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秦国得到一条情报,说:“赵国军粮严重不足,由于赵国连续3年大旱,储备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而秦国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他们拥有蜀中这个重要的战略后方支持。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优势能够持续多久。


秦国最担心的事情不是耐力的比拼,而是其他国家对赵国的援助,因为这将使秦国难以抵挡。


就在秦昭襄王进退两难、愁眉不展的时候,范雎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王,我们之前决定与赵国继续战斗的策略并没有错。”


“根据赵国的密探汇报,赵国由于缺少粮食,赵孝成王非常愤怒,为了迫使廉颇尽早出战,竟然以减少军粮供应来威胁他。”


“但廉颇并没有屈服于赵王的压力,依然坚守不出。”


“最近,王龁将军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探听赵军的粮草情况,发现赵军的粮仓储备了大量粮草,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因此可以看出,廉颇故意向我们显示他们有充足的粮草,让我们误以为赵国在长期对峙方面有决心和实力。”


“这是一种攻心计策,可以使秦军产生畏战之心。”


“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考方式,就会发现赵军的粮草不足的可能性。”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赵军会放弃长平。”


“侦察兵报告称,长平的赵军似乎打算开始自给自足地耕种,以减轻对本国粮草的依赖。”


秦昭襄王叹了口气,说:“赵国军粮短缺,确实是让我们振奋的消息。”


“众位爱卿应该知道,目前秦国和赵国的局势,总的来说,秦国比赵国有优势。”


“因为我们除了拥有关中沃土和渭河平原,还有占领的巴蜀,以及物产富饶的江汉地区。”


“秦国的耕地面积超过天下三分之一,人口数量超过天下十分之三,财富更是超过天下六分之一。”


“可以说,我们拥有强大后劲。”


“但是赵国的军队和后勤供给,却可以迅速投入长平战场。”


“而我们秦国的供给线太长了,需要通过渭水输送粮草,然后经过河洛,再进入上党,最终才能到达长平。”


“尽管秦国实力强大,却也难以承受这样长期巨大的消耗。”


“此外,赵军主帅廉颇有着极强的耐心,他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让我军空有满腔的斗志和杀气,却无法找到可乘之机。”


“依我之见,只要廉颇还在,长平的战局恐怕难以得到转机。"


范雎成为秦国的一大政治势力,在权力巅峰中周旋多年,自然不会只给秦王一个问题而不给解决方案。


在此之前,范雎已经仔细思考过,如今见秦王向自己请教,便立刻提出自己的建议:“大王刚才的想法提醒了微臣,让微臣想到了一条计策,但不知道可行与否,还需请大王来决断。”


秦王听到范雎这番话,便兴致勃勃地让他说出来。


范雎所谓的妙计,就是用离间计。


秦军曾经多次利用这一妙计,多次打败敌人。


用间的方式有五种,分别是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同时使用这五种间计,对方就无法摸清自己的用间规律,从而取得克敌制胜的效果。


“乡间”指利用敌人的同乡,做自己的间谍。


“内间”指利用敌人的官员,做自己的间谍。


“反间”指利用敌方的间谍,为自己所用。


“死间”指制造并传播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方间谍,诱使敌人上当,一旦事情败露,我方间谍最终难逃一死。


“生间”指侦察后能够活着回来的人,向我们报告敌情的人员。


从分析来看,范雎后来使用的计策应该是反间和死间的结合,并且没有让事情败露。


当时,赵王对廉颇坚守不出的战略极为不理解,甚至逐渐产生不满情绪。


但这么高明的计策,竟然在一些愚昧之人的眼中,成了消极避战、徒耗赵国资源的错误行为。


就在廉颇为赵国鞠躬尽瘁之际,竟有人建议赵王临阵换将。


然而,虽然赵孝成王有些昏庸,但他深知现在的赵国除了廉颇之外,很难找到能够承担国家重任的名将。


因此尽管奸人多次进谗言,赵王仍然没有下定决心换掉廉颇。


赵国的动荡给秦王带来了希望,他听到廉颇有可能会被更换,非常振奋。


可是如何能够让赵王下定决心,成为最大的问题。


当然,秦王毫不犹豫地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的智囊范雎。


范雎没有辜负期望,立即提出建议说:“只要秦国稍微动动手脚,一方面在赵国散布谣言,声称廉颇私下与秦国勾结,一直延误进攻,目的是为了削弱赵国。”


“另一方面,我们要确定一个对我秦国有利的主将人选,让赵国国王自愿以这个人替代廉颇,同时确保我们能顺利击败对方。”


“这样一来,长平之战,最终的胜利必然属于秦国。”


秦王听到这里,听说被推荐的人竟然是已经有相当名声的赵括,不禁感到担忧。


大家都知道赵括擅长兵法,甚至稍胜于曾经大败秦军的赵奢。


在麦丘之战中,正是赵奢使用儿子赵括的计策,才得以一举获胜。


之后,在阏与之战中,赵奢也多次采纳赵括的建议,最终使秦军遭到了惨败。


可见,赵括并不只是虚名而已,他确实有非凡的将才。


然而,赵括虽然多次担任他父亲赵奢的副官,却从来没有独自领兵作战、应对大局的经验。


与廉颇相比,他年轻气盛,缺少经验,在与秦军的战斗中肯定不会仅守不攻。


只要抓住赵括这个小弱点,就足以给赵军致命一击。


刚好赵括与赵王早年交情密切,赵王对他的才能了如指掌。


在赵王心中,如果不是所有臣下一致推举廉颇为主帅,再加上赵括确实没有领兵经验,他很有可能早就顶替了廉颇的职位。


而且赵括对廉颇在长平之战的战略,也有不少微辞,他的意图就是让赵军主动发起进攻,与秦军决战,这正是赵王所期望的。


这样一来,赵王的思想基础就更加牢固了。


除此之外,赵括曾多次与他的父亲赵奢一起出征,为父亲出谋划策,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在赵国百姓和军队的心目中,人称“马服子”,将他与其父赵奢相提并论,被誉为赵国未来的将星。


有了赵王的认可和如此强大的群众基础,赵括自然成为了全国人民认同的最佳主帅人选。


只要秦国抓住机会在赵国散布谣言,廉颇肯定会被换下。


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了确保这场战争万无一失,范雎向秦王推荐了一个人,就是大秦的武安君——白起。


大计已定,秦国强大的情报系统迅速运转起来。


那段时间,白起虽然在家闲逸,但并没有闲下来。


他一直关注长平战局,每天都在苦思对策。


只可惜,这廉颇把长平弄得如同城堡一般,牢不可摧,让战神白起也无从下手。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想法,如果让白起替代王龁,战局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只是白起与王龄的私交甚密,他为了不扫自己朋友的面子,选择隐忍不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