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伟大的计划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163字 发布时间:2023-11-23

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仓皇地逃回了燕国。


不知道他是出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还是出于个人前途的考虑,他的内心突然充满了仇恨。


也许这些仇恨在咸阳受苦受辱的时候已经滋生了,只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后,这些仇恨才开始蒙蔽他的眼睛。


太子丹找到了太傅鞫武,对他说:“燕国和秦国已经是势不两立,请太傅不吝赐教,改变这种危局。”


鞫武想了想,回答:“当前秦国的实力正如日中天,国力雄厚,兵强马壮。”


“如果他们再用武力威胁韩国、赵国和魏国,那么易水北岸的燕国也将陷入危难之中。”


“太子大可忘记屈辱,但不能因为一些小事情使国家面临危机。”


太子丹说:“那太傅需要好好谋划一番了,既能解了学生内心的怨恨,又能让燕国安然无恙。”


太傅陷入了困境,只好回答:“请让我好好思考一下。”


想当年,太子丹也在赵国做过人质,和秦王政从小一起玩耍。


可是他没有预料,曾经和他一起吃饭、打架、玩乐和受罚的伙伴,突然间成为了叱咤风云的秦王,受到世人的敬仰。


更令人觉得戏剧化的是,太子丹竟成为了燕国的质子,前往秦国做人质。


此时的秦王政早已六亲不认,他的心中只有整个天下。


正如尉缭所说:“秦王政只能与人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所以在秦王政的眼中,太子丹和其他仆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时候秦王政还对他“特别照顾”。


面对落差如此巨大的人生际遇,太子丹在遭受折磨的同时,心里不平衡也是很正常的。


即使太傅有心相劝,也难以改变太子丹坚持报复的决心。


就像秦国兼并天下一样,燕国最终也注定灭亡。


而另一件事情让风雨飘摇的燕国,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秦将樊於期在与赵国作战后大败,无路可走,逃到了燕国。


太子丹非常仁义,毫不犹豫地收留了樊於期。


太傅感到事态不妙,对太子丹劝告道:“绝对不能收留樊於期,秦王非常残暴,燕国又是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燕国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秦王得知我们收留了樊於期,就像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一场大祸将会降临。”


“即使有管仲和晏婴来辅助燕国,也无法改变燕国被灭亡的结局。”


“唯今之计,太子可以将祸水引向其他地方,让樊将军去找匈奴,只要不泄露出消息,燕国和樊於期都能安然无恙。”


“届时只要我再去与韩国、赵国和魏国联合,与齐国和楚国合作,与匈奴订立盟约,形成合纵之势,大事可期。”


按理说,这是最可靠保全燕国的方法,但是太子丹认为鞫武的计划太长时间,自己等不了。


更何况樊将军是因为走投无路,这才远道而来投靠自己,如果因为害怕秦国的威胁而拒绝他,那是不符合道义的。


因此,太子丹只能让鞫武另寻他法。


鞫武见太子丹如此固执,长叹一声说:“明明知道燕国实力薄弱,却仍与强大的秦国抗衡;明知行动危险,却仍希望平安无事;尽管积怨深厚,却没有可行的计划;复仇之心炽热,却没有足够的实力。”


“唉!这让我左右为难啊!”


“或许去找田光先生比较好,他是燕国的人,却能洞察天下大势,智谋超群,我相信他能给您好的建议。”


然而太子丹从未与田光见过面,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对他并不了解。


于是,鞫武只能代为介绍。


鞫武长叹一声,答应了太子的请求,心中暗自思忖,太子丹要引火烧身,只能自求多福了。


他已经尽力而为,无论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全燕国。


鞫武去请田光过来,与太子丹商议国家大事,田光痛快地答应了邀请。


太子丹为了让田光心甘情愿地出谋划策,竟跪倒迎接田光,一路倒退为田光引路,甚至跪下为田光拂拭坐席,以显示对他的敬重。


当然,太子这样做是因为秦国和燕国已经势不两立,他需要田光为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


但是田光直言不讳地说:“太子恐怕要失望了,年轻力壮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并不困难。”


“可是等它衰老无力的时候,甚至连劣马也跑不过。”


“现在的我,就如同好马衰老一样,能力衰竭,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既然太子找到了我,我也不能让太子失望,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太子尽快达成心愿,那就是荆轲。”


太子丹一面嘱咐田光保守秘密,一面让田光帮助自己找到荆轲。


田光和荆轲平时交情深厚,所以可以引荐荆轲去见太子。


听到这个消息,荆轲心中不免激动,这或许是他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了田光的请求。


田光又告诉荆轲:“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做事光明正大,别人不会怀疑他。”


“可是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商议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表明太子丹并不信任我。”


“做人做事让人怀疑,这怎么能算是有气节的侠客呢?”


田光的意思很明显,他认为自己为人很失败,不具备一个侠客应有的气节。


他接着说:“荆轲,请快去告诉太子,死人才是最能保守秘密的,我肯定不会泄露国家大事,因为我已经死了。”


说完,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始终没有劝解一句,或许他早已与田光心灵相通,或许这是一个侠客注定的命运。


生命本无所谓有,生命亦无所谓无,只要在生死之间保持气节,死与生并无区别。


荆轲顺利见到了太子丹,向他详细传达了关于田光的一切情况,包括他的遗言。


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是因为对荆轲的敬佩,还是有其他考虑,立刻双腿跪地行走,泪水如黄河泛滥一般,情绪难以控制。


等到他哭喊一片后,太子丹缓缓地对荆轲说:“先生不了解我,我告诫田光不要泄密,是因为我有一个重大的计划,哪里是让他自取灭亡呢?”


“现在田先生以死明志,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虽然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叫我怎么能不伤心呢?”


荆轲虽然不擅言辞,却看清了事实。


田光的死,实际上是太子一手造成的,因为田光知道报复秦王的计划可能失败,稍有差池的话,他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受到无数人的责骂。


对于一个侠客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名誉。


更何况如果真的发生不测,太子丹肯定会怪罪到田光身上,所以为什么不一剑了断呢?


然而,出于对死者的敬意和承诺,荆轲还是选择了冒险。


太子丹每次找到救命的稻草时,都会用这两件东西,一种是他的眼泪,一种是他的膝盖。


这次也不例外,太子丹见到荆轲后,立刻下跪行九叩之礼。


完毕之后,太子丹对荆轲说:“田先生的死,实在是冤枉,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可我却是个无能之人。”


“先生既然来到我面前,请不吝赐教。”


“有先生在,真是天赐之福,对燕国后代来说亦是良机。”


太子丹展现出了能够驾驭人的才能,充分利用了田光的“余热”,担心荆轲会反悔不支持他。


在夸大其词地赞美了荆轲之后,太子丹还对局势进行了分析,言辞都是关于秦国的贪婪行为,说:“秦国有吞并其他诸侯国家、征服天下等野心。”


“目前对赵国来说情势不妙,韩王被秦军俘虏,韩国土地被秦国占领,楚国和赵国岌岌可危。”


“王翦的大军已经逼近漳水、邺城,李信也出兵太原、云中。”


“眼看赵国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很快就会臣服于秦国,届时燕国只能任人宰割。”


“燕国之前刚刚和赵国大战,60万大军战败,再加上北方匈奴时不时侵犯,燕国经历了多年兵连祸结,国力已不能与秦国相抗衡。”


“而其他诸侯国家都纷纷屈服于秦国的脚下,没有人敢和孤立无援的燕国联合,所以合纵的壮丽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我打算派遣一个勇敢的侠客出使,只要许以重利,秦王必定贪恋秦国,届时燕国就能够劫持秦王,而且其他诸侯国家也可以恢复土地。”


“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也是这种策略。”


“即使秦王不同意燕国的要求,侠客也可以一剑取了他的性命,秦国必然陷入内乱,君臣将相互猜忌,六国也必定重新联合,秦国更有可能灭亡。”


这个宏伟的计划,令人感到震惊和期待。


太子丹请求荆轲,让他为自己推荐一个人才,或者荆轲自己愿意承担这个重任,自己将感激不尽。


太子丹这一番话,让荆轲的血液开始沸腾,只是他多次受挫,一直不敢面对自己和正视现实。


他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与不成,都能够让他一飞冲天,达到侠客的巅峰。


但他也害怕自己一去,若是没能成功,燕国就要灭亡,自己也无法履行对田光的承诺。


因此,荆轲只能说:“这关系到燕国存亡的大事,我能力有限,剑术也不高强,恐怕不能胜任太子的重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