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末)
书名:月光遗漏的地方 作者:贾纳朋 本章字数:5918字 发布时间:2023-11-23

可是横在李友全和他的父母之间的,还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有关下一代的问题。

其实李友全已经不止一次斩钉截铁地跟他的父母摊过牌,说他坚决不会生孩子。

从他高考完之后十多年来,工作和生活让他很多的想法和认知都已经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但是在孩子这个问题上,他从未有过一丝犹豫,并且变得越来越坚定。

他从小就不喜欢小孩子,无论是婴幼儿还是孩童,他都唯恐避之不及。对于那些天生就喜欢和婴幼儿亲昵,喜欢和孩子们交流打闹的人,以及他们的行为,李友全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难以理解,并坚决不效仿。

他打小养过种过很多的动植物,对于几乎所有的动物幼崽他都打心眼里喜欢,毛茸茸的小东西都能让他爱心大发,在被窝里偷摸着孵小鸡养猫狗甚至螃蟹的事情也没少干,并且对于几乎所有植物开花结果他也有浓厚的兴趣,看到种子破土发芽他都能高兴到把自己巴掌拍破皮。

所以他觉得自己对新生命毫无疑问是热爱的,除了人类幼崽。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反感小孩,而且持之以恒地这样抗拒。

等到踏入社会之后,他被动地了解到了如今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和代价,由此对于生育下一代这件事情上,除了坚决抵制之外,更是衍生出一层恐惧来。如今,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在孩子们身上开创出来的教育和培养的新项目,砸钱的程度往往都让他目瞪口呆。

李友全假想过自己万一哪天真有了后代,如果只是吃饱穿暖这么囫囵养大,他自己可能能轻松些,但是想到孩子终究就要在苦日子里长大,并且大概率也是要过和他差不多的一辈子糟心的生活,他觉得孩子难免会怪罪到他这个当爹的头上来。

那要是拼尽全力地养大,把孩子当成是一场搏命式的投资,且不说李友全即便拼尽全力能给孩子提供的也寥寥无几,就算是孩子长大成人,回过头多半也会无奈地发现,当初他的拼尽全力,在他人眼中依然是不足挂齿,收效甚微。

人比人气死人,在孩子们身上,可随时都在比和被比。

李友全还记得他第一次踌躇满志地跟父母说明了自己丁克的意向时,是在大概在两三年前的某一个闷热的梅雨天。他当时是满怀期待的,他觉得他的父母应该是能够理解他的。

然而他没想到他说完之后,他的父母花了整整几分钟的时间沉默,就这么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确认了他不是在开玩笑之后,他母亲头摇得跟手上的蒲扇一样,直骂他脑子进水了。

而他的父亲,将那把缺了口的茶壶抬起到嘴边,就这么停在那里,半张着的嘴里呼吸急促几乎带着颤音说:

“这怎么能不要孩子呢?”

李友全的父亲平时其实很少参与这类发言,即便他曾经其实是一个很能说话的人。

他父亲还在化肥厂上班的那个靓仔时期,呆的是营销部,做为一个成天要和客户打交道的角色,上至天上九头鸟,下至地上三脚猫,他什么话茬子都能接。所以小的时候,李友全甚至觉得父亲比母亲还要聒噪,要是喝了酒,那嘴皮子更是停不下来。

李友全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应该就是上小学前一年,跟着他的父亲一起出差过几回,给客户送货。

有一回比较远,坐的是卡车,但是要当天来回,所以他的父亲凌晨四点半就爬起来了,顺便把李友全提溜上了那辆早已在等候的大车。李友全整个人还处于神志不清半昏迷的状态,但是他是自己主动提出要去的,因为他父亲说,跟他押车这一天下来,司机师傅会请他早上吃三鲜面,晚上回来还能下馆子,中午的话不出意外是在客户仓库的食堂对付一口,但是免费。

李友全从小对美食和免费就没有抵抗力,他就死乞白赖地跟着去了。

他的父亲就和司机扯淡了一整路,从天还没亮到日头当空,再从日头当空到天黑回来,他的父亲和司机都没停过,听得李友全直抠耳朵。在公路边上的小摊子上吃早饭的时候,聊的却是国际局势,到了晚上任务完成再加上几杯小酒,要不是李友全困得都要从苍蝇馆子的方凳子上翻下去了,他的父亲可能都还不愿意结束这一天。

还有一回比较近,车子没来得及安排,货不多也没卡车司机愿意跑,于是坐的是拖拉机,呼哧呼哧冒黑烟转摇把的那种。他的父亲依然和拖拉机师傅畅聊了一路,这台农用机哐当哐当的声音都没盖过他们的欢声笑语,李友全在车斗里和那些货一起晃荡的时候,再一次切实感觉到他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话痨。

然而也许和大多数的父子之间一样,随着李友全逐渐长大,特别是离开家求学之后,父亲的声音在他的印象里越来越淡化了。

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节点,父亲面对他的时候,他面对父亲的时候,基本都说不上什么话了,你看我我看你的,似乎还有一点点尴尬。

好在亲情是不需要非得用无话不说来维护的。

然而正是不要孩子这个话题,让李友全觉得已经变得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像被点了穴,没能按耐住一样,不停地重复说:

“这怎么行呢?这怎么行呢?”

李友全其实很不解,这怎么就不行了呢?他一脸无奈地回答说:

“我真的不喜欢小孩,从小就是,现在尤其。我想象不出来我以后要是自己带个小孩会是什么一副鬼样子。”

他的母亲语气跟开了二倍速似的,立马打断他的继续辩解,说:

“谁要你喜欢了?我没生你的时候我还不喜欢小孩呢,有了自己小孩自然会喜欢起来的,自己身上掉下来这一块肉,哪有不疼的?”

“不行,我自己都顾不上我自己,我怎么带小孩呢?”

“你给我带行不行?你做你的撒手掌柜,你只负责生。我跟你爸还带的动小孩,你别管。”

李友全心想,我只负责生那我不成了种猪了,我自己让我爹妈带大不说,我小孩儿也全让我爹妈带,我买块豆腐撞头得了。可是他没出声儿。

他的母亲转头对他的父亲说:

“老头子,你儿子怎么会不喜欢小孩呢?我想起来了,他打小就是个铁石心肠啊他!上小学的时候还被秦老师告发过,你记得不?”

这位秦老师是李友全小学时期整整六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接管李友全他们那一批新生的时候,秦老师自己也是个才二十出头的大姑娘,温柔得像一条慢慢流淌的小溪流,润物细无声。

然而这位从来不怎么批评学生,难得一次教训学生自己也会脸红的,李友全最最喜欢的老师,确实有一次很正式地打电话给李友全的母亲,说起过李友全的不像话。

那时候教师和学生父母之间的交流远没有现在那么密切,打电话通知是仅次于年度个别家访的大事,说的都是重要的事情,并且往往是负面的。

秦老师就是这么带着严肃和责备的口吻告诉李友全的母亲,说今天全年级组织学生活动去看电影,放的是《宝莲灯》,多好多感人的少儿电影啊,看到动情处,全年级六个班的孩子们都哭得天昏地暗此起彼伏,独独李友全这个臭小子,是咱们班唯一一个,一滴眼泪没流,还在那傻笑的。

李友全的母亲听完之后撂下电话,回头指着自己儿子脑门说:

“你小子怎么这么没良心呐?!”

如今时隔二十来年了,他的母亲还是没忘记这事儿,这回她用蒲扇指着自己儿子脑门说:

“你小子怎么还是这么没良心呐?!”

李友全心里直犯嘀咕,说他没良心铁心肠,他多少觉得有点委屈,再说了这和生不生小孩也不沾边么。但要是说他自私,这个他就很坦然地承认,他确实觉得有个孩子会带给他成千上万倍的压力,而他自己都没活个明白,确实不想再多一个大烦恼。于是他说:

“这怎么就非要不可呢?有小孩有什么好处吗?”

“那不是好处的问题,那你一个男人以后成家了,你怎么能没小孩呢?那不像话么不是。”

“那我领养一个行不行?”

“你都愿意领养了你为什么不生一个?那能有自己亲生的好啊?亲生的还有不少白眼狼呢,别说领养了,没看见新闻上还报过许多农夫与蛇的案例吗?”

说到一半李友全的母亲突然一顿,紧接着问:

“你不会是不能生吧?你体检出问题了?”

李友全连连摇头。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提起领养,显然狡辩的方向有点跑偏,于是他又说:

“我的意思是,非得要有个照顾的对象啊什么的,我养个狗就行了,就当孩子养。”

“这狗是能跟你说话啊,还是跟你有血缘?”

李友全一时语塞。

他的母亲叹了长长一口气,说:

“以前呐,还都说养儿防老。你们这代人,现在都跑外面漂着去了,我跟你爸不指望你,也用不着你养老,我们俩早就说好了到时候去养老院。但是你呢,你以后在哪儿安家还没定呢,举目无亲,等你们夫妻俩老了,有个孩子留在身边,那不多少是个照应。”

李友全依然沉默,他感到说不出话来。过了很久他又支支吾吾地说:

“现在养育一个小孩得是什么代价啊,我觉得我就算生得起,也养不起。”

“不跟你说了么,你给我们养!一口饭一口饭喂大,这总还是能支撑的。世上这么多人,怎么就单单你一个,连自己孩子都养不起了?”

李友全又闭上了嘴。他心里想着,像他这样的人,其实真的就应该绝后,生下来孩子了,他能给孩子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世上那么多人,新的生命降生在随便哪个其他人那里,应该都能比降生在他这里强得多。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心里面的乱糟糟的想法说出来,那一次的摊牌也就这么草草结束了,闷热的天气和闷热的心情让李友全满头大汗。

后来他也再试探性地重新拾起过这个话题,但是他的父母都坚定地反对,无功而返不说,每次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么些,闹得还挺不愉快,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他也就就此作罢了。他有他自己的坚持,但是就目前而言,他连结婚都还遥遥无期,没必要提前拿孩子这个问题不知趣地给他不断老去的父母添堵。

所以这次回来,有关他娶妻生子的事情,他都闭口不谈,他的母亲如果顺带问起,他就笑着说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光这一年他就变了很多想法,何况以后呢,五年十年之后,说不定他就是另一番思考了。

回到家之后的第三天,李友全按照惯例,在父母的要求下,去看望了一些他的亲戚,无非是一些简短的寒暄和充满了完成任务感的问候。如今过年过节时节已经大不如前,没有了什么串门的必要,像李友全这种一年也就回个一两次家的人,在老家人们眼里,基本上只存活于他父母的描述中。

让李友全感到慰藉的是,他家里的老人们都还很硬朗。虽然都已经年迈,但是没有什么糟心的病痛,也都自给自足地过着安安静静的日子。

他的奶奶依然在一条常年潮湿发霉长青苔的小弄堂的尽头的破房子里住着,老太太年岁已接近耄耋,脸上却有着喜人的奕奕神采,全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虽然浑身散发着一种中药和樟脑丸混合的气味,但是手脚利落,牙齿也能凑合啃啃大棒骨。

差不多两公里外则住着李友全的外公外婆,他的外公带着斯斯文文的老花镜,总是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摸着肚皮,如今腿脚力弱,背在身后的手改成了拄着一根拐杖。

李友全觉得老人们里头变化最小的,也可能是变化最大的,还得属他的外婆。

在李友全打小到大的印象中,外婆是他认识的最健康的人,没有之一。他外婆个子矮,一直以来都胖胖的,身材显得很圆,但是身体好得令子孙们都啧啧称奇,别说什么慢性病老顽疾,十几年连个感冒牙疼都不会有的那种健壮。

他外婆酷爱零食,特别是甜食,即使到现在,也还喜欢自己在手机上买那种十几块钱就一大袋的便宜零嘴吃。又喜欢吃肥肉,一边吃大块的红烧肉,一边喝减肥茶,自认为可以进出平衡,控制体重。但即便这样,他外婆无论是牙口还是肠胃,还是什么五脏六腑筋骨,没有一点问题。

李友全的母亲在几年前还长了几个什么肌瘤啊息肉的,做小手术给切了之后休养了许久,也从此受不起滋补的东西了,他母亲当时就感叹,自己身子还不如已经七十多的老人家。

李友全小学之前在他外婆家里长住过一段时间,他外婆喜欢种菜种花种树,就时常骑着一辆高大的自行车,带着李友全去一片片旷野里干活。他外婆松土播种浇灌劳作,李友全就在一边挖野菜,拔胡萝卜,挖蚯蚓抓虫子然后用个破竹竿穿了线去钓小鱼,有无数的乐子。

李友全那会儿就最爱跨个篮子抄着一把小剪刀去找荠菜和马兰头,早春的时候这两种野菜是所有人的最爱,草地里树底下到处都是,采回来之后洗干净,马兰头切细了炒豆腐干粒儿,荠菜剁碎了嵌进油豆腐里,各有一股美妙的清香,吃过才算是春天来了。

如今别说大城市,县城里也没什么地方去挑野菜了。印象中荠菜那一串串三角形的籽撒哪儿都能长一片,砖头缝里都能照样迎春,现在竟也成了稀罕物。李友全倒是为了保留儿时的这个念想,每逢打春时节怎么着也得去什么手工饺子馆里吃一盘荠菜鲜肉馅的饺子,只不过没有那股子野味和鲜味了,意思意思而已。

李友全的外婆就是这样,到处找没人管的荒地去开垦,然后跟着自己的心情随机种上各种东西。她也不是为了挣钱,她就是喜好,地也不是自己的,种的东西成熟之后被人收走了,她也不在乎。

白天在太阳底下干一整天的活,傍晚回家洗个澡吃过饭,她老人家还要去老年社区跳广场舞,刮风下雨都在所不辞。这么说来,他外婆还真是算得上第一波参与到广场舞的那群人之一,无论是赤手空拳的,还是什么舞剑舞扇,乃至水袖腰鼓的,老人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现在,李友全的外婆不去种地了,也不去跳舞了,整天在家里,缩在一把竹椅子里,呆呆地看电视,行动之间多了许多迟钝,与那个在田间地头和舞台之上挥汗如雨的形象差之千里。李友全听他的母亲说,他外婆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现在基本上记不住事,整个人已经回到了跟小孩子差不多的状态。

李友全没有想到,岁月没能击败他外婆健康的体魄,却缺德地开始从头脑里由内而外地侵蚀她。

如今他的外婆依旧热衷于甜食和零嘴,儿孙们劝也劝不住,可是失去了以前高强度运动和劳作的消耗之后,她的身体开始迅速变得过于臃肿,整个人已然成了一个球状,身高似乎也进一步缩小到了才勉强够着李友全胸口。

李友全的母亲说,不知道是不是体重太大了被压得,他外婆的胖脚都穿不进去鞋子了,脚趾甲也开始打起卷来往肉里凹陷,都看到血印子了,可她老人家丝毫没有什么感觉,就知道笑嘻嘻的。

李友全心想这八成除了胖之外,还得是有些浮肿和甲沟炎,他没有说,他只是让母亲劝劝外婆,觉得哪里不太得劲就赶紧去找医生看看,小事也别马虎,平日里体检勤快些,那些个甜食可就能戒就尽量戒了吧。

他母亲叹着气说:

“怎么劝也听不进去,还跟小孩子似的要哭闹着发脾气。你要是语气强烈点吧,她两眼可怜巴巴的,你不忍心。你跟她讲道理吧,你跟一个七十多的人讲什么道理呢,她那脾气也不是听得进去的。转念想吧,一辈子下来,这点不算什么的喜好,也非得给她剥夺了不成吗。人老了啊,果然都会变回到一个孩子,上一秒还有模有样说话呢,下一秒就咯咯咯不知道笑什么一样,自己跟自己说笑话了,看着让人觉得又是可爱,又是心疼。”

李友全实在是听不得这些。

他只能劝他的母亲不要担心,外婆什么样身板那可是远近闻名,老了反应慢一些罢了,没什么大碍。

他的母亲又叹了一口气,突然很认真地跟他说:

“等我七老八十了,要是也老年痴呆了,你趁早把我送到个干净点的养老院去就行,你听到没?”

这李友全就更听不得了。

他不知所措地笑了笑,走开了。他只能在心里祈祷老人们都健康平安,老得慢一点。

为了错开长假返程的高峰,回家后的第四天,李友全依旧一大早就坐上了返回凌风的火车。高铁呼啸往前,他在座位上照例睡不着觉。他眼睛不聚焦地看着窗外,感觉这一趟短暂的和父母的团聚,没有让他轻松多少,反而心里的事更积压了一些。

但他还是惊讶地发觉,自己也渐渐变成是一个念家的人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月光遗漏的地方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