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西洋之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9920字 发布时间:2023-11-24

从天翔三年九月马鸿松结婚后到天翔四年正月,这是马鸿松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们游玩儿了晋国境内的山山水水,新婚生活还是颇为愉快的。而在结婚后不久,马玉隆为他也再度晋升为宁国公,免兼节度使。马鸿寿被加封为彰化军节度使。

婚后,马鸿松夫妻也计划在天翔四年五六月出访英国东方总督区,而且博尔利已经办妥了相关的事宜,但是就在准备成行的时候,晋国的北部的保宁行省地方发生了旱灾,受灾人群十余人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鸿松决定暂时推后行程,并主动提出代父亲前往保宁行省南部去视察,得到了父亲马玉隆的同意。

天翔四年五月十二日,马鸿松在妻子伊莉莎.拉奇和弟弟马鸿邺及亲信伴读袁隆安、邵文贤的陪伴和贴身侍卫庾博翔的陪伴下前往保宁行省视察。

这是马鸿松第一次代父巡视地方,马玉隆很是关心,还特授他必要时候节制地方的权力。

六月初,他们抵达了昭顺州,行省巡抚崔云淡、知州王德辉等前往迎接,而且摆下了一场隆重的酒宴,而且他们提前知道了伊莉莎.拉奇要来,还单独为她准备了西洋式样的饮食。

这是官场的惯例,然而却不是时候。

保宁行省是一个相对贫瘠的地方,不似发达的兴京府、天雄府和永晋府一带,专门备下西洋的饮食,光途中的运输费就不是小数目。

马鸿松见状大怒,并语带嘲讽地对崔云淡说:“崔云淡,你可真是云淡风轻啊,外面已经饿殍遍地,你还大摆宴席,这顿饭得多少钱。”

他们自然谁也不敢说,马鸿邺在旁说:“大哥,不下一百两。”

马鸿松:“好大的手笔啊。你知道一百两能救多少人啊。”

崔云淡等吓的不敢多说一句话。

马鸿邺见状,说:“崔大人,将这些饭菜送到外面去,给那些还饿着的饥民,剩下的不用我多说吧。”

崔云淡:“下官明白,明白。”

接着在下午,马鸿松前往府库视察,还去了都督区,并调动了军粮两万石前来救济灾民。

都督区是直属于枢密院的,行省巡抚也无权调动都督区任何物资,只能是协商而行。因为没有皇帝的命令或者是内阁、枢密使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调动军粮,然而马鸿松有特权,直接下令调拨军粮。保宁都督瓜荣良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同意,并事后立即上报了内阁、枢密院。

光靠军粮和存粮,是很有限的,马鸿邺思之再三,建议动用昭顺州金矿和造币厂中的库存金币、银币去富商大户手中购买粮食,得到了马鸿松的同意,下令实行。

然而越是灾年,总会有人囤粮,为的是谋取暴利。

即便是马鸿邺、袁隆安、崔云淡等人出面,也只有与皇室存在特殊关系的郑家较为配合,主动捐出了粮食五千石、并宰杀了牛羊上百只,成为了最为配合的大族,而其他地方大户,如孙家,还有在此的王家、崔家、杜家都几乎是无动于衷。

这让马鸿松很火大,而且也很没面子。

六月二十五日,马鸿松下令限期到七月十日前,令各大族必须掏出粮食共两万石,如果到期不交就强行解决。

自恃朝里有人的王、崔、杜三家虽然不能不交,但只是象征性地交了一千石和五千两银子,让马鸿松大为恼怒。

七月十日,马鸿邺奉大哥命令带兵查封了三家在此的粮库,三家的人这才又不得不出了些血,然而马鸿邺十分不满,马鸿邺对王家的王宁峰(王宁康的远亲堂弟)说:“妈的,老子是来救灾的,是征粮的,不是乞讨的,你他娘的打发要饭的啊。”

王宁峰:“二皇子,您好歹也得给我堂哥个面子啊。”

马鸿邺:“我就是给你们面子,才给了你们时间,不然早封了你们了,是你们给脸不要脸。”

说罢,马鸿邺下令封了王家的粮库,从其粮库、府库中查抄出囤积的粮食就有三万石,全部用作赈灾。

王宁峰都如此,其余各家也遭到了同样的对待。一天的时间,马鸿邺、袁隆安、邵文贤等人就从各大富户家族手中强行拉出了粮食八万五千二百石,还有闲置的银两共五万三千两,并拘押各家主仆上百人,并当场斩杀犯上的家丁十数人。

在各家之中,郑家虽然最为配合,但是郑家的当事人郑云阳却也较为委婉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核心就是官府在此铸造的钱币质量较差,尤其是从天凤二十年以后。这里的一枚银币实际还不如外地的一半,最多也就是一半。故而同等面值的银币、金币在此地的购买力远不如兴京府乃至铭英府铸造的货币在此的购买力,这也是许多大族不愿认捐的原因之一。

七月底,马鸿松、马鸿邺等前往造币厂巡视,发现这里铸造的银币确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派人秘密调查后发现,是造币厂的总办和手下工匠及历任地方官上下其手导致货币质量严重的主要原因。

八月初,马鸿松密令逮捕从天凤二十年以后的历任知州及造币厂总办,并在基本查明情况后直接于九月二日将原造币厂总办张明辉、梁和威、和雄安和知州李坤乾,还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间接涉案的官员共二十多人全部锁拿进京问罪。并建议内阁、刑部将其从重治罪。将这些人全部抄家,共获得家产共一百八十万两。

作为马鸿松的妻子伊莉莎.拉奇在这段时间一直居住在昭顺州府衙后堂,对于发生的事情都不做太多的过问。她在东方多多少少生活过,所以这里发生的一切,她都很淡然。

不过对于晋国货币低劣的问题,她开口了,建议马鸿松另行购买英国最新式的机械造币机器,并愿意从中协助。

马鸿松大喜,于九月十日让马鸿邺和伊莉莎.拉奇先行返回兴京府,并让其带着查抄而来的现款中的五十万,从西洋购买几套新式的造币机,先在兴京府和昭顺州安装使用。

马鸿松则一直在此住到九月底,然后前往了广宁府一带视察,回到兴京府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底了。

在广宁府的几个月,马鸿松还是住的非常愉悦的。广宁府都城虽不及兴京府,然而广宁宫却丝毫不亚于晋阳宫。因为这里地处高山之中,树木林立,夏天远不至于像兴京府那样炎热,是非常好的避暑之地。如果说广宁宫是富有传统东方特色的宫廷,只不过加了一些西洋元素。而广宁宫则是传统东方元素和南洋当年土著王宫风格的结合体。广宁宫也是以当年洛那卡国王宫为基础进行再扩建的,原有的洛那卡国王宫的小巧却金碧辉煌的风格继续保留,而扩建的汉族风格的建筑则恢弘大气。

返回兴京府后,马鸿松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崔云淡不适合担任巡抚,建议以亲信邵文贤出任行省的按察使。同时建议购买西洋机器改良货币,并尽快制造发行新的货币,还有就是改良道路等多方面的建议。

马鸿松的建议,大多得到了父亲马玉隆的直接同意。也同意免职崔云淡,但不同意进行过重的处罚,让他卸任回家养老即可。对于崔云淡,马玉隆还算是是了解的。他在保宁行省也任职多年,算是勤勉。在刘博瀚、刘浩隆刚柔并济的指挥下,他确实是能干,但威望不够。刘浩隆死后,他接任了巡抚,很难驾驭手下那帮人,以至于落的如此结局。

邵文贤一事也被否决,邵文贤虽然年轻有为,但如今才二十三岁,且是左相邵子轩之子,不合适。最后决定任命御史台左副都御史杜晓耘接替崔云淡出任巡抚,杜晓耘虽是杜京阳之孙,但为人忠诚谨慎,且操守极好。至于邵文贤,决定还是先从地方干起,从基层干起,另外还得去外洋走一遭。

马玉隆还特意对儿子说:“自古道宰相必起于州部,在你身边有你撑着,人们的办事能力看起来似乎都很强,但实际上则未必。邵文贤还是历练一下吧,看看是否能够独当一面。”

马鸿松:“儿臣听命。”

马玉隆:“邵文贤还年轻,让他先和你出洋见见世面,然后回来任职,这或许也更有益于他的将来。”

马鸿松:“儿臣代邵文贤谢父皇。”

天翔五年三月,从西洋英国购买的造币机到了,因为伊莉莎.拉奇的出面,这批机器总计花费不到二十万,英国的希顿厂为了以后的生意,还特意赠送了一套英国制造的货币模板。

五月二十日,马鸿松决议和妻子及随从等前往英国东方总督区和本土访问,得到了马玉隆的同意,计划六月一日出发。

六月一日,马鸿松、伊莉莎.拉奇夫妻二人及邵文贤、袁隆安、庾博翔、王宁晋、卫瑶光等人从兴京府乘坐英国的商船出发,开始了自己的西行之旅。

这次旅行虽说定义为私人旅行,但是他们的身份注定这决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临行前,马玉隆特意给马鸿松晋封为河东郡王,以加重其声望。

除了马鸿松夫妻等人外,博尔利派随员十余人跟随,马玉隆还精选仪仗司侍卫二十人和侍女五人陪同。而且马鸿松还携带有父亲马玉隆给英国王的信,还有马玉隆以个人名义赠送的礼物,以及左丞相邵子轩给英国宰相亨麦顿的信。

而此次的行程,也是博尔利精心选择的,先从兴京府出发,抵达英国东方的满喇波,然后进入东天竺的东方总督区,在此拜会英国东方总督朗布奇。并计划在此停留一个多月以上,然后继续坐船前往英国本土。预计抵达英国的时间会是在年底的十一月到十二月。而在英国本土,将停留至少三个月以上,并会安排他会见英国宰相,甚至可能会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然后再回国。

博尔利特别嘱咐随员一定要照顾好,实际也暗含监视的意思,同时要求不要让马鸿松知道太多西洋其他诸国的情况,也不要让过多的在英国的西洋使节与马鸿松发生实际性的交谈。

六月二十日,马鸿松等一行人抵达了满喇波,沿途他特别巡视了汉宁行省,还顺带访问了渤文尼莱国。

路过的汉宁行省,虽不能说是一个独立之地,但也是半独立的地方,晋国在此的号令很有限,英国在此的影响极大。晋国的督抚大员,很多时候都得依靠西洋人来统治,凤宁州更如同一个英国领地,晋国的知州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罢了。而渤文尼莱国王室,虽然也希望励精图治,但内部的叛乱也无法自己解决,还得依靠西洋英国人帮助维持。

在满喇波停留了三日,然后启程前往东天竺。

七月十日,马鸿松一行抵达了东天竺的英国东方总督区首府,总督朗布奇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检阅了东方总督区的白人军队和雇佣兵。在当晚热情接待了他们一行人,礼节上十分尊崇。

马鸿松开始时候很高兴,然而袁隆安在当晚却断言,说:“在东天竺必将是不愉快的。”

马鸿松等人不解,邵文贤甚至有些不愿意相信。

袁隆安说:“礼遇优厚,必将意味着会没有实际性的内容。如同吃饭一样,看起来好看的未必好吃,中看不中吃啊。”

马鸿松等人还是有些不大相信,然而袁隆安一语成谶。

从七月十日来到这里,到八月十八日离开,他们一直相当于被监视软禁在了旅馆之内,每天只能按照总督府的人安排的行动来行动,而且见什么人都是总督府的人提前不到半个时辰才通知,让他们有时候毫无准备。而且许多英国在这里的先进设备,都不准让马鸿松等人参观。

对于遭受到这样的待遇,马鸿松此时明白了袁隆安的那句话。而对于这样的待遇,别说是他们,就是伊莉莎.拉奇也觉得做的太不地道了,并向总督委婉地表示了不满,然而布朗奇只是虚与委蛇。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核心还是布朗奇是一个十分骄傲、自大的人,而且是骨子里的高傲,外在虽然很绅士,但内心根本看不起东方人。

八月十八日,马鸿松一行终于离开了这里。

离开后在船上,马鸿松问袁隆安:“有何感想啊。”

袁隆安:“此地必反?”

马鸿松:“为何?”

袁隆安:“布朗奇不恤下情,高傲自大,危险。”

袁隆安的说话就是这么简单直接,但往往有时候还真是很灵验。

从八月中旬启程后,马鸿松沿途经过了许多英国的海外辖区,大多数是一些小岛。途中也遭遇了巨大的风浪,他也经历了几次险情,但索性都有惊无险。

十月的时候,在途经一个小岛的时候,一些土著人曾想对他们抢劫,结果被随行的英国军队驱散,英国军队还计划要对当地进行一番彻底的清洗,被马鸿松等人阻止。

十月底,船上储备的食物快吃完了,英国的船员、水手也一个个都面黄肌瘦,有些人已经饿死了。但是船长却自恃高人一等,依然饿不着。这让马鸿松等人看着十分不满,生性直爽的庾博翔曾当着马鸿松的面问伊莉莎.拉奇说:“嫂子,你们西洋人就这样对下人和士兵吗?船长和我们可以有吃有喝,下人、水兵就得饿肚子啊?”

伊莉莎.拉奇:“这,在我们那里,尤其是海军和船队上,船长就是绝对的主人,是拥有一定的特权的。”

庾博翔:“恕我直言,这很危险。都说西洋讲究平等,但在我看来,你们的等级制度比我们还严苛。”

庾博翔的一句话,让伊莉莎.拉奇也有些尴尬。而在场的邵文贤、袁隆安则不稀罕,庾博翔是天凤十三年出生,比马鸿松小十二岁,如今还不到二十岁。但是他从五岁就开始跟随马鸿松,私交极好,马鸿松视他如弟弟一样,经常同在一起睡觉、吃饭。在十五岁的时候还参加过与英国的作战,秉性刚烈忠贞。他曾言除了皇上和父母之外,一生只敬重两个人。一个是作战勇而有谋且善断的枢密使卫长庆,一个就是马鸿松,除此谁都不信。

马鸿松从自己带来的食品中拿出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储备,做成了简易的干粮,分给了一些水手、士兵,总算让他们度过了最饿的几天,拯救了至少十几个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这些人的感恩。

对于马鸿松的这些做法,船长德斯塔不满,认为这侵犯了他的权力,还认为这是收买人心。但是马鸿松则说:“我们有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士兵、水手就是水,他们能承载你们,也能覆灭你们。另外物极必反,任何时候如果把事情做绝,危险也将随之到来。”

马鸿松说的都是极具东方哲理性的话语,至于德斯塔能否听懂,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马鸿松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英国西部港口利浦,来到了目的地,算是安全抵达了。当地的官吏进行了迎接。

二十八日,马鸿松等一行人乘坐火车来到了岳父的家中,地处西部港口东南方向二百里的伯翰。

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虽然以前听说过,也见过图样,但真正的见到了实物则完全不一样,速度之快堪比风驰电掣。而随行的人也无比震惊。

来到了伯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但是街上人头攒动,灯光明亮。伊莎莉.拉奇说这是煤气灯,照耀夜晚如同白昼。这让一行人十分羡慕,邵文贤内心想如果兴京府和晋国也有这样的灯该多好。

马鸿松询问了如何才能有煤气灯,得知必须先期建造煤气厂,还有建设运输管道,然后才能进行输送。另外这自然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价格当然不会便宜了。

这种煤气灯是西洋英国等国的最新科技,在整个英国也是刚刚流行开没多久,还没有全面普及。只有在都城等大都市或者是极为有钱的大户人家才能使用。普通人还是用不起的。

从下了火车站到抵达岳父的庄园,他们乘坐的是布莱利专门为之安排的十分舒适宽敞的重型马车。而所经过的路面,都是沥青马路,不是东方那种碎石子的马路。而这样的路面,在晋国几乎是没有的。

当晚,他们住进了岳父的庄园之中。

岳父布莱利的庄园在当地算是十分奢华的,由此即可看出布莱利一家在当地的影响力。

布莱利的庄园也使用了煤气灯,不过也有火油灯,还有西洋香烛。

这种火油灯是西洋新式火油灯,也叫煤油灯。它所烧的油不是普通的动植物的油料,这种油料更便于燃烧,光亮度更高。而且底座有调节装置,另外还可以在上方覆盖玻璃罩,更加的安全。当然布莱利因为不差钱,他家的火油灯装饰的都十分精美,非常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西洋香烛,又成为洋烛。这种蜡烛呈白色,细而长,燃烧亮度要优于当时东方的红烛。

布莱利对女婿及随从自然是热情款待,同时也专门给他们准备了他们爱吃的东方的饭菜,喝的茶叶也都是燕朝东南所产的茶叶,还专门聘请了几个东方的鲁菜厨师,因为马鸿松比较爱吃燕朝北方的鲁菜。

在于布莱利的交谈中,马鸿松尤为重视英国宰相亨麦顿,并询问布莱利对其的印象。

布莱利这样说:“没有人能给他造成任何麻烦,他是我见过的最具智慧和能力的人,能够从容应对一切。”

马鸿松听后,已经大概有了底,这个亨麦顿看来不同凡响啊。

深夜,马鸿松根本睡不着,随从也都睡不着。袁隆安一路上只是看,到如今终于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不可见、不可想之物俱在西洋英国啊。”

邵文贤:“差距啊,这差距太大了。”

从十一月底到东方农历春节前,马鸿松等一行就一直在布莱利的庄园和伯翰附近活动,伯翰是英国的大都市之一,而且工厂林立,他们参观了许多厂子,有造币厂、铁厂、纺织厂、煤矿、机器厂、银行、报社、火柴厂、港口、造船厂、议会、政府大楼等等,还参观了当地的兵工厂和最为先进的电报房,震惊之余又十分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军械厂竟然可以私营。

总之,一切他们认为想不到的或者是认为不可能的在这里都可能,甚至都实现了。而这些当中,马鸿松等人最喜欢的莫过于电报了,认为这种通讯方式极为便利,非常喜欢,但是难度不小,要在东方普及还是需要些时间的,而且难度也较大。

而他们也在此买了不少西洋新鲜玩意儿,还订购了不少西洋新式设备。比较轻便的回时候就能带回去,如布匹、衣服、自鸣钟、怀表、火柴、报纸、灯具、钱币、印刷机、油灯等,而较重的设备,则要等以后慢慢发货。他们此次订购的主要是造币厂、灯具厂、纺织厂、面粉厂的设备,如造币机、拉线机、纺纱机、开槽机、抽水机、针织机等。

不同于守旧的大臣,也不同于传统儒学之人,跟随马鸿松而来的都是年轻人,也都是开明改革派,故而他们在惊讶、羡慕之余,第一印象就是将这些东西都引入晋国,用这些来繁荣晋国。

天翔六年春节时候,马鸿松一行虽然仍忙于各种参观活动,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他们也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

正月底,马鸿松受到了岳父布莱利转来的请帖,是英国外交部发来的,邀请他在必要的时候去英国都城访问,宰相或者外交大臣将会接见他。

马鸿松愉快地答应了下来,初步定在二月十五日左右。

接下来的几天里,马鸿松或者一个人,或者和随从在商议见面的时候可能会商谈到的内容,每个人都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并想好事先说什么。

二月十日,他们启程出发,十二日抵达了都城。

十三日首先见到了外交大臣维利斯,还有他的翻译,而马鸿松方面,除了自己之外,就是邵文贤、袁隆安二人。

他们的会谈主要是外交礼仪性的,毕竟是第一次,也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不过维利斯在英国是一个有名的保皇党,故而对君主制度有兴趣,并明确表示会支持晋国的君主制度,让马鸿松转达对马玉隆的问候。也对马玉隆早年与晋国的友好表示了赞赏,但是希望他们能够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而不是像燕朝那样愚昧、保守和落后。同时明确要求晋国遵守当年的商约,英国会坚定捍卫在东方的商业利益,并不惜任何手段。

马鸿松等人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就是希望晋国改革,而且要符合晋国的利益,这才是核心。

在会谈结束后,双方约定下次会谈,宰相将会见他,初步定在二十日左右,具体另行通知,马鸿松表示同意。

之后的几天里,他们还去参观了几年前在英国都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的地址,虽然里面已经没多少展览品了,但展区的巨大也足以看出当年博览会的规模了。这个展区叫水晶宫,占地一百零八亩,长一百六十多丈,宽四十多丈,高七丈多,那规模真是太震惊了。

二十日,马鸿松应邀来到了英国都城相府,与宰相亨麦顿见面。

英国方面只有宰相亨麦顿、外相维利斯和翻译,晋国方面是马鸿松、袁隆安、邵文贤、庾博翔和翻译李泽州。

礼毕过后,在正常的外交辞令后,双方开始了实质性的交谈。

马鸿松先是向亨麦顿转交了左丞相邵子轩给其的信件和问候,亨麦顿看后,也请马鸿松代为转达问候,表示也会亲写书信表示感谢。

此外,马鸿松还提出奉父亲马玉隆之命,希望觐见女王转达国书和贺礼,也表示自己希望一睹女王真容。

亨麦顿表示此事他无权决定,不过会上报女王,并乐见其成,也会极力促成此事,请马鸿松等待几日,马鸿松同意。

亨麦顿在外在上还是对马鸿松非常礼貌的,表现的非常温和,可以看出此人长于社交。然而他毕竟也曾经是军人,内外政策立场是相当强硬和务实,也是非常积极的。他明确提出:“晋国必须遵守商约,希望贵国继续改革、开放,公平地让英国商品进入晋国境内,不能遭受歧视待遇。英国会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在晋国和东方的‘合理’商业利益。”

说到此处时候,他眼神坚定,而且还特别强调,说:“是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来维护。”

马鸿松能听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威胁,潜台词就是包括武力和战争。他说:“晋国与贵国一样,都是海岛国家,所以我们有相似之处。况且我晋国与贵国的商贸历史由来已久,而且曾经非常的融洽。对此,我想您也是知道的,我们从未闭关过,也不会如此。我们真心希望能忘却几年前的不友好,实现真正地合理与公平贸易。我也欢迎贵国来晋国经商,大家互通有无。”

马鸿松接着说:“我们尊重你们的合理、合法的利益,然而在晋国,我们也是有我们的规矩,我们也要维护我们的合理、合法的权力,而且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来捍卫我们的利益。”

亨麦顿:“在东方诸国中,我不得不承认晋国是较为开明的,对此,我国和本人感到满意与高兴,并希望晋国能继续下去,同时保持稳定。这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维利斯:“贵国凤宁州和汉宁行省地方,以及渤文尼莱国,我国在此也有特殊利益,尤其凤宁州地方,希望贵国予以尊重和承认。”

马鸿松:“渤文尼莱国是独立自主之国,贵我两国的邻国,具体事宜,你可通过外务部。而凤宁州属于汉宁行省,仍然是我国领土,贵国也是承认的。而正常的商业贸易,我们不会干涉。”

这次会面,持续了约一个半时辰,合西洋时间是三个小时。双方谈了内外许多问题,马鸿松深感此人极不好对付,不愧是号称没有任何人能给他造成麻烦的人。而他在会谈中的表态,也印证了他的那句名言,即: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二十三日,马鸿松得到了邀请,得以觐见英国女王,时间在两天后的二十五日。

二月二十五日,马鸿松与妻子伊莉莎.拉奇和随从一起前往英国王宫觐见英国的女王。

觐见女王,英国自然安排了隆重的礼遇,而马鸿松为了自己的将来,也为了晋国的利益,他也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卑躬屈膝,并行一跪三叩之礼,已经是仅次于三跪九叩和二跪六叩了。

在来到金碧辉煌的大厅见到女王后,马鸿松按照东方的礼仪,以一跪三叩的方式觐见女王,并说:“大晋帝国河东郡王马鸿松谨祝女王陛下万岁万万岁。”

女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让马鸿松起来,然而马鸿松执意完成了。

在礼仪完成后,马鸿松递上了父亲给女王的国书信件和礼品清单。

在正式会面时候,马鸿松非常谦恭,而且流露出一种对王宫十分羡慕的神情,四处走、四处看,看什么都稀罕,仿佛是乡下人进城似的。

马鸿松事先已经得知女王的年龄,比自己大一岁。不过她长的不算漂亮,个子也不高,只不过比较圆润罢了。远不如自己的妻子,也不及自己的妹妹,然而表面上还得假戏真做。

马鸿松对女王是大献殷勤,虽然在场的人都知道马鸿松是有政治目的,故意如此的,但是英国女王和大臣们多少也感到满意,毕竟这极具象征意义,让他们感到了荣耀。

在最后离开的时候,马鸿松还说道:“女王陛下犹如西方的太阳,能见到女王,宛如沐浴到了阳光,让我非常高兴。而能够见到女王陛下,也必将是我一生中最为荣耀和自豪的一刻。而女王陛下对我本人和我国的关爱,更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如果你我没有这么特殊的身份,我多么希望我有一个如您一样慈祥的人成为我的姐姐。”

女王和宰相亨麦顿等通过翻译听后,都大笑。

马鸿松:“我虽然通晓一些西洋风俗,然而此次毕竟是第一次来,真正的体验,如有不当,还请女王和诸位见谅。”

女王:“您客气,能与您见面也是我的荣幸。请代为转达对您的父亲,尊敬的晋国皇帝的问候。”

马鸿松:“一定,我先代父亲表示感谢。”

几天后,马鸿松收到了女王、亨麦顿二人分别给马玉隆和邵子轩的回信,还有回赠的礼品。

三月一日到四月底的两个月,马鸿松又在英国境内的多个城市进行了访问,并订购了许多产品,还购买了许多书籍,并见了许多技术人员,希望他们来晋国帮助晋国进行建设。有的如愿达成了,有的则被婉拒了,这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他并没有感到什么不正常。

天翔六年五月六日,马鸿松等一行启程到达了了南部港口朴茨港,从这里登船准备返回晋国。

来时候,马鸿松等人是两艘船,回来时候是三艘船,有一艘是商船,专门搭载了马鸿松从英国购买的各种商品,这里不仅有马鸿松买来孝敬父母和赠送弟弟、妹妹和元勋大臣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象征着马鸿松的强国之梦想,承载着未来自己和晋国的希望。而且此次之行,让马鸿松也发自内心地羡慕英国的强大,也埋下了他几乎一生与英国的不解之情和缘。

返回的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而且船长也不再是德斯塔,被更换了人,因为之前的事情让英国外交部知晓后,认为这损害了英国的声誉。而且也知道了在东天竺东方总督时的事情。而英国也在几个月前撤换了东方总督,而且他的任期也的确到了。

八月十日,马鸿松一行再度抵达了东方总督区首府加哈达,新任总督斯坎宁同样以隆重地礼遇迎接了他们。

在当晚的宴会上,斯坎宁委婉地表示了上任总督的一些不妥行为,同时主动询问马鸿松想去哪里,可以提前说,他愿意尽力安排。

斯坎宁的这番表示,让马鸿松很是高兴,随口就说出了一些地方,主要是工厂等地方,毕竟这里是英国在东方的最大啊也是最重要的根据地,如果能从这里购买,比从英国本土更方便,更节约。

斯坎宁表示马鸿松要去参观的这些地方,毫无问题,立即让人安排。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斯坎宁专门到马鸿松下榻之地,马鸿松热情地招待,看来马鸿松对这位总督还是很感兴趣的。

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底,马鸿松在英国东方总督区的几个大城市进行了参观,也购买了一些商品,并参观了正在进行的铁路施工。预计这条铁路将在两三年后正式通车运行。

十月二日,马鸿松等一行人从加哈达出发,踏上了返回兴京府的最后一段路程,离家越来越近了,那种喜悦之情在众人身上都溢于言表,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喜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