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商海沉浮后,张庆良已经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掌舵手,引领着废旧金属加工场这艘轮船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张庆良已经积累下几千万的资产,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可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即使是最成功的商人也不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时代这个大趋势。
2008年初,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毫无征兆地爆发了。股市、期货、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如水银泻地般飞速暴跌。金融危机所过之处是哀鸿遍野,血流成河!许多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身家暴跌,缩水严重,有的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回到解放前;有的甚至还因此而自杀,家破人亡。
金融危机刚出现点苗头的时候,像许多做金属生意的老板一样,张庆良还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因为任何商品有点价格的波动都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商人们大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大不了这次亏了,下次补仓就可以的把亏损的赚回来了,因此没有几个商人能做到先知先觉,未雨绸缪。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许多人才惊觉这次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价格的波动。各种金属价格下跌的空间似乎都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每次补仓后,价格又开始下跌,再补仓,再下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补了几回仓以后,许多人才发现手头上的现金全没了,再也没钱补仓,开始弹尽粮绝了。有大胆的把汽车和房子抵押给了银行,希望通过银行贷款想把亏损的补回来,结果是百上加斤,越亏越大,最后变成了“负翁”;有胆小的不敢再借钱了,只能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身家严重缩水,结果最终幸运地留一下点保命的资本。
幸亏张庆良是后一种人,他说什么也不肯向银行借钱,实在无法补仓了,只好关闭电脑,闭门谢客,断绝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坐在家中苦等行情的好转。金融危机降临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每天一大早醒来,都会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付诸东流,心里像刀剜一样。那种如深陷泥潭的无力感、绝望感是根本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张庆良每天吃不香,睡不好,每天烧香拜佛祈盼着行情好起来,但每天都是在失望和不安中度过。
由于急火攻心,他的血压也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了。长期接触废旧金属落下的后遗症——鼻炎和咽喉炎也经常来光顾了,同时还经常发烧感冒。他一边紧张地对抗着金融危机,一边还要同病魔作斗争。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刻日子是黑暗的,一片片愁云惨雾笼罩在每一个生意人的头顶上,到处都是一场浩劫过后的大萧条。
半年过去了,金融危机终于有了减缓的迹象。许多人开始清点“灾后”的损失,被腰斩者不计其数。有些甚至是当地原来数一数二的富翁,都背上了累累巨债。张庆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损失惨重,身家缩水了三分之二——但总算没有成为负资产,还有东山再起的能力。面对巨额的损失,张庆良变得有点心灰意冷。妻子刘秀珍安慰道:“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毕竟还拥有不少的家产,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只要身体好,一家人和和睦睦,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张庆良握着患难妻子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是的,还有什么比健康,比患难之妻更重要?张庆良不禁想起了帮他治病的一位教授说的话:“如果你不改变一心只顾着赚钱的心态,不出两年,你的身体肯定垮掉!到时候赚更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金融危机过后,张庆良把赚钱看得更通透了,他不再透支健康去赚钱。他把生意交给了自己的堂弟去管理,只是自己管理手中的那盘账就算了。金融危机前的他从不爱运动,每天都是在朋友圈里吃吃喝喝,体重由原来的一百二十斤狂升上一百八十多斤,成了当地有名的胖子。
金融危机后,他爱上了运动,每天早上都去北江河游泳、跑步,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了,缠绕多年的鼻炎和咽喉炎也自动消失了。金融危机前,张庆良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生意上,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极少到外面游山玩水,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金融危机后,他爱上了旅游,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妻儿到外面旅游散心,享受天伦之乐了。
如今,张庆良已经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走了出来。他的身体健康了,他的家庭更幸福了,他的财富也不断地增长着。一场金融危机,改变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改变着许多人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