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巨鹿之战为秦国留下深重伤痕之际,秦国的朝廷内却依然喧闹不休。
秦二世在得知章邯战败投降之后,深感过往的安逸生活荒谬至极,对赵高的阴险狡诈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竟然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自己。
秦二世因此日夜难安,以泪洗面,每日在望夷宫(今陕西咸阳东北泾河南岸)斋戒,内心充满了惶恐。
越想越感不甘心,最后决定派人质问赵高,质问他为何总是声称义军不成气候,而现在却反而欺压到秦国头上。
赵高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于是在章邯战败后,他整日装病,以逃避秦二世的责备。
不过,赵高还是受到了秦二世的质问,这让他惊恐不已,决定先下手为强。
赵高找到了自己的女婿阎乐,共同商议对策。
计划制定完成后,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赵成在宫内散布谣言,称咸阳城内有盗贼,然后让阎乐率领军队出宫追击。
阎乐顺利地出了宫,并带走了宫内的大部分军队,使宫内防备空虚。
接着,阎乐吩咐自己的几千亲兵伪装成农民军,回头直逼望夷宫。
阎乐以追击盗贼为名,返回望夷宫,来到宫门前,他大声斥责守门官为何放盗贼进入,守门官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阎乐一刀斩杀。
阎乐杀死守门官后,立即率领士兵冲入望夷宫,见人就砍,宫廷内尖叫声此起彼伏,血肉横飞,尸体遍地。
秦二世看到这一幕,吓得双腿发软,全身无力,只好在自己的房间内祈祷。
阎乐和赵成带着士兵,闯进了秦二世的房间。
秦二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也不敢相信赵高真的杀害自己,所以他和阎乐商量:“阎将军,我还能见丞相一面吗?”
尽管我们知道他这是自作自受,但这句话听上去还是让人心酸:被最信任、最倚重的人背叛,不得不接受现实,却又无法接受现实。
阎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秦二世仍不死心,退而求其次:“那我不当皇帝了,只要给我一个郡,让我称王也行。”
阎乐依然拒绝。
秦二世又退一步:“让我当个万户侯,总可以了吧?”
阎乐还是拒绝。
秦二世再退一步:“让我和老婆孩子降为普通百姓总可以吧,只要能活着就行。”
阎乐的回答是:“我受丞相之命,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然话多,我却不敢禀报丞相。”
阎乐的这番话,既含蓄又决绝,不给秦二世留一丝一毫的转圜余地。
秦二世见大势已去,无论自己如何哀求都无济于事,只能无奈地在阎乐等人的逼视下,自杀身亡。
秦二世的死讯传到了赵高那里,他欣喜若狂。
激动的赵高立刻赶到了秦二世身边,甚至没有时间去看一眼秦二世的遗体,便开始在秦二世身上寻找玉玺。
赵高对秦二世的死毫无怜悯,得到玉玺后,他立刻走向朝堂,召集大臣,准备宣布登基。
然而,所有大臣都对赵高恨之入骨,他们用无声的抗议来反对赵高的篡位。
赵高只能临时改变计划,找到了子婴,将玉玺传给了他。
赵高召集大臣们议事,对他们说:“始皇帝统一六国,开创了大秦帝国,现在六国已经恢复,秦国也应该回归初心,称王而不是称帝。”
“我看公子婴可以立为秦王,大家意下如何?”
大臣们经历过“指鹿为马”的教训,都纷纷附和:“丞相的主意,必定错不了。”
赵高让子婴斋戒五天,准备在庙堂进行祭祀,正式登基。
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心腹密谋:“赵高杀害秦二世,想自己做王,又怕大臣和诸侯反对,就假意立我为王,这是他的阴谋诡计。”
“听说他已与楚军勾结,约定灭秦后,自己做关中王。”
“现在他让我斋戒,我推说有病,待即位那天,他必定亲自来催,到时候就杀了他!”
就这样,他们精心准备了计划。
到了即位那天,赵高派人去请子婴,自己在庙堂等待,大臣们都静静地伺候着赵高。
过了一会儿,那个人回来说:“公子说身体不适,不能前来。”
赵高气坏了,瞪大了眼睛说:“就算生病,也得来!”
说完,他气冲冲地去请子婴。
赵高走进去,子婴正伏在几案上打盹,连头都不抬。
赵高责备他:“你啊!真是无理取闹!今天让你即位,大臣们都等着,你怎么还不来?”
子婴抬起头,突然从帐幔后跳出三个人,两个持刀,一个持枪,瞬间将赵高制服。
子婴这才来到庙堂,宣布赵高的罪行。
大臣们纷纷表示他早就该死,欣然拥立子婴为秦王。
秦王子婴杀了赵高,立刻发兵五万,守卫峣关(今陕西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