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之后,自视为诸侯之首且被诸侯们所认同的项羽,开始考虑如何分配战果。
此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种选择。
第一,仿效西周姬发,将封地分给家族成员。
第二,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式,将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自己则成为霸主。
第三,效仿秦始皇,不分封土地,独自掌控全国。
项羽并不想成为秦始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秦朝帝国之所以迅速崩溃,除了严酷的刑罚,不分封土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也不能成为周武王,因为周武王伐纣时,他的军队是以自己为主力,而项羽的军队则是由诸侯组成的联军。
项羽的实力远不足以与诸侯对抗,他必须考虑到诸侯的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深远,秦末起义的英雄们都渴望分封土地,称王称霸。
如陈胜在攻占陈县之后,立即自封为楚王,并且对下属称王和六国后代的复辟行为,给予以认可或默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统一中原、成为九州之主的目标太过遥远,占据一块地盘称王则更为实际,也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雄心壮志。
因此,项羽在灭秦之后,顺应大多数人的愿望,分封土地,恢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并存的局面,选择了霸业,而不是继承秦朝的帝业。
在分封之前,项羽决定先确定自己的名分,派人回去向楚怀王熊心汇报,实际上是要求熊心封他为王。
然而,熊心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如约。”
这个“约”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约定,应该封刘邦为天下之王,项羽则什么也得不到。
项羽对此愤怒不已,决定不再理会熊心。
于是,为了让熊心的约定成为一纸空谈,项羽对着地图仔细琢磨数日,开始分封天下。
首先被封的是项羽自己,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以九个郡为封地。
这九个郡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淮北及江南部分、江苏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
这是当时最大的封地。
熊心是楚王,项羽也是楚王,一个楚国出了两个王,楚怀王的日子可想而知。
在鸿门宴上,虽然项羽和范增没有除掉刘邦,但考虑到大家已经达成了和解,且项羽讲究面子,不好公开废除楚怀王的约定,致使诸侯心寒。
因此只好将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包括巴、蜀、汉中三郡,都城位于南郑(今陕西汉中)。
然而即使如此,项羽仍然不放心,他决定将八百里秦川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三个秦朝降将,目的是将刘邦牢牢地封锁在巴蜀,不让他有任何出来的机会。
章邯被封为雍王,封地为咸阳以西,紧邻刘邦的封地,都城为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封地为咸阳以东至黄河,都城为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董翳被封为翟王,封地为西至今甘肃正宁、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中部一线,北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北,东至黄河,南至今陕西铜川王益区、黄龙一线,都城是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除此之外,其他诸侯也有各自的分封。
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封地为河东(今山西),都城为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瑕丘公申阳是张耳的宠臣,因率先攻下河南郡(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接应楚军过黄河,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河南王,封地就在河南郡,都城为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王成依旧统治韩国土地,都城为阳翟(今河南禹州)。
赵国大将司马卬平定了河内,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殷王,统治河内,都城为商朝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王歇改封为代王,统治代郡(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东北部),都城为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耳因有贤名,且一路跟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常山王,统治原来的赵国(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都城为襄国(今词北邢台)。
当阳君英布勇冠三军,战功赫赫,被封为九江王,封地为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带),都城为英布的老家六县。
番君吴芮,也就是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精兵跟随诸侯入关,被封为衡山王,都城为邾县(今湖北黄冈北);
义帝熊心的柱国共敖,率兵攻克了南郡(今湖北荆州地区),有战功,被封为临汪王,封地就是南郡,都城是江陵(今湖北江陵)。
燕王韩广被改封为辽东王,统治辽东(约为今辽宁省),都城为无终(今河北蓟州)。
燕国大将臧荼救赵有功,并且跟随项羽人关,被封为燕王,统治燕国(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建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当前的齐王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封地就是胶东(山东胶莱谷地以东,东、南、北三面环海半岛地区),都城为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齐将田都自发救赵,跟着项羽入关,被封为齐王,封地就是齐国(今山东北部和东部),建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原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曾携济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茌平以东,东平、泰安、莱芜以北,邹平、信阳以西及河北省沧州、海兴以南)数城归附项羽,被封为济北王,统治济北,建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成安君陈馀虽然弃将印而去,没有跟着项羽入关,但是有贤名,对赵国也有功,项羽听说他现在正在南皮(今河北南皮)隐居,就把南皮等三县都封给了他。
番君吴芮手下大将梅𫓶功劳很大,封十万户侯。
齐国相国田荣也是一个人物,但由于他对项梁不够意思,既不派援兵,也不肯带兵跟项羽入关,所以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他的侄子也因此被调到了胶东。
在这次的分封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很多东西。
首先,项羽将刘邦、三降将分封,意在消除刘邦这个潜在的威胁,同时稳固关中的局势。
刘邦本身是南方人,他的部队也主要由江浙、河南等地的人组成。
这样的分封,无疑给刘邦的军队士气带来了严重的打击,让他们在异地他乡的巴蜀之地,死得其所,无法回归故乡。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则都是秦朝的官吏,他们负责治理关中,也是为了防止关中出现某个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然而,这三人在秦朝灭亡的过程中,却也是导致二十万秦军被坑杀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此,他们在关中立足,只能依靠项羽的支持,俯首帖耳,服从命令。
这样一来,项羽虽然没有直接掌控关中,但实际上的控制权却已牢牢在手。
其次,对于刘邦、章邯等人以外的其他新旧贵族和割据势力,项羽采取了打压旧贵族、安抚新势力的策略。
他让原本的旧贵族离开自己的地盘,由亲近自己的新势力取而代之。
这样的做法,既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也使新势力尝到了甜头,更加忠诚于自己。
同时,这也制造了诸侯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击、怨恨,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
最后,分封诸侯封地的设置,也是本着互相牵制的原则,防止某个诸侯突然崛起。
然而,这些都是项羽和范增的一厢情愿。
他们以为这样的分封能够安抚各路诸侯,但实际上,被打压的诸侯并不甘心被欺负,而那些被安抚的诸侯,也未必会真心满意。
虽然项羽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他并没有控制住这些矛盾的能力。
这个暂时的联盟抗秦的局面,最终还是瓦解了,诸侯大混战的序幕也因此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