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当忽必烈眺望到蔚蓝洱海时
忽必烈的蒙军以不可思议的征服从草原来到了洱海,这个壮美的时刻同时揭开了另一个现实:大理国将灭寂,这是序幕的开始,无论如何,谁以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就像今天的人类无法去想象亚历山大以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想象力建立了历史上—-个规模宏大的帝国。而在一个山峦连着山峦,河川毗连另一门川的世界里,从草原上跋山涉水过来的十万蒙军,用我们难以描述的速度到达了洱海。
洱海突然涌上岸,仿佛为忽必烈伟大的征服而激动:洱海永远是世界性的,从一开始它就溶入了人类的怀抱,所以,当它看见这位从草原来的英雄时,便开始用水旋律演奏着。水的旋律向来是清澈的,除非是战乱所带来后的杀戮从暗滩流入它的身心,尽管如此,洱海所具有的力量可以在较短时间中,洗涤尽那些人类的血液和忧伤。
忽必烈眺望洱海的那些瞬间并没有被任何文献和史学收藏,枯燥的文献和史学不善于收藏人内心的眼泪和未表达而出的秘密。但我们要深信,在那一刻,忽必烈在他伟大而动人的征服中,看到了人类最美的乌托邦,看到了洱海的风花雪月的传奇。
当那年冬天的雪覆盖住阳苴咩城宫时,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雪,突然消失了王城中以往的温暖。树梢被积雪压住了身心,通往阳苴咩城的所有通道都已被大雪所盖住,在那个寒冷之际,冰雪似乎想盖住南诏大理国以来的所有王君们的一切足迹。
大理城关闭了所有城门,年终岁末的时刻,失去了彩灯和龙舞的大理城,早就己经在霜雪中预测到了呼啸而来的蒙军,将彻底推翻大理国的国制。当段兴智出现在城宫中时,这个同样怯懦的君王凝着厚厚的积雪,凝聚在这个雪一样寒凛的时刻,这个时刻已将他的剑凝固,尽管他是武将,然而,雪已经将一切剑术封住,他已无法左右这个世界,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沉湎于汉文诗学的帝王,他的心了解世界的无常,父王们赐予了他君王的良善,他本想用君主的仁慈治国,然而,对于他来说,忽必烈的十万大军来得太快了。
雪封闭了所有的魔法,面对伟大的征服者,所有洱海地区发明的魔法将失效;面对忽必烈的往服,所有的剑舞将失去昔日的神秘和杀机。大理王城仿佛已变成了一片死水,静寂的路上,穿巡着忽必烈使者前来招降的脚步声。
段兴智揭开了被大雪所罩住的洱海,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发生在洱海边的,历史上著名的天宝战争,那次战役的胜利突然给予了他力量。此刻,他将宝剑从积雪中抽出,哪怕十万蒙军已经包围了洱海,他仍在那一刻抽出了剑。这一刻,高氏家族中的一名将高和,突然杀死了忽必烈派遣而来的招降使者。
这一刻,也正是忽必烈与兀良合台会师在丽江玉龙雪山之下的时刻。忽必烈听到使者被杀死在洱海边以后,他便下令攻击高和所守护的九禾。元朝大将与大理国大将相遇,兀良合台再次劝告对方招降,顺从于历史的宿命,然而,大理国骄傲的将军高和因拒绝而死在乱箭之中。忽必烈已率军而来,整个滇西被蒙军们的脚步所丈量着。段心智和高泰祥等文武众将忽视了忽必烈的征服,他们认为:忽必烈的军队只适宜在草原上打仗,进入洱海和苍山脚下,就会有龙首龙尾两关及城池作为屏障。与此同时,忽必烈的蒙军已经冲进了龙首关,高相国仍然率领着众将守候着大理国的城池。
此刻,洱海漫长的堤岸上已经出现了滚滚而来的蒙军。段兴智和高相国在那个寒风呼啸的午夜,携带着阳苴咩城宫的历史和文武官员们正在血腥中艰难突城,在出逃中,高相国被擒获后因不愿投降,被立刻斩首。在另一条路上,段兴智正在逃往滇池的路上,忽必烈的军队追赶到了滇池边。
从洱海到滇池,两座湖相隔着万千屏障,却在逾越了屏障之后被征服,就这样,段兴智面对忽必烈的征服抛下了宝剑:大理国在这一刻永远结束了三百一十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