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想起刚刚倒下的商王朝,仔细想来,其实商人的先祖们也曾经是那么励精图治,是那么敬天爱民,他们的国家也曾经是那么兴旺发达。尤其是他们的先祖商汤是多么精明,把什么都做得面面俱到,很是让人生心佩服,也让后世景仰。只是到了商纣王统治的后期才出现那么多的祸乱之事。
这日早朝之后,姜太公与召公奭两位老臣来到周公的上书房。两人见过周公之后,周公先煮起一壶吴国上贡来的好茶,表示欢迎两位重臣与老友。这三位一同在朝堂共事,也一同前往东方平定“三监之乱”与东部诸国反叛的人,大家相互之间亦是君臣,亦是好友。
三人品着香味淡雅的好茶,难得三位大佬有今日的悠闲。今日三位大佬的话题是:商人因何而亡。
周公开头说:“商人享受惯了,无论到哪里,去做什么事,要经过什么地方,他们都不管,他们都要坐豪华大车,都要不计成本地显摆一番。哪怕是过河,他们也不愿意移动一下脚步,下车来走走,只能辛苦死老百姓,要帮他们在前面拉动车轮,要帮他们在后面推起大车,有时还要把他们的车子整个连人抬起来才能过河去。他们是舒服了,但是苦了老百姓,搞得满身大汗,湿透了衣服,还要像只小狐狸那样对他们摇头摆尾,真是可怜啊!”
太公与召公也认为商朝上下腐败透顶了,不知百姓的疾苦,脱离了群众,失去了全天下百姓的支持,透支了他们所有的财富与民意,确实是导致他们灭亡最根本的原因。
周公接着说:“纣王对狐狸精妲已怎么就那么没心没肺呢?天底下女人那么多,纣王可就是为搏妲己红颜一笑,干出了那么多荒唐的事情来,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那么痛心疾首啊。妲己这女人不能说她是红颜祸水吧,但纣王也不能为了妲己她一个女人而置全天下百姓与他祖辈父辈流传下来的大好江山于不顾吧。”
太公与召公两人也觉得纣王对妲己太过于宠爱了,宠爱得有些过分了,以致于把天下都丢了!
周公见两位老友也认同纣王过分宠爱妲己,于是他一高兴就讲了一个只有他与微子才知道的私密故事给两位老友听。
周公说:“我记得微子对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纣王与妲己一同乘船过九曲河,一阵大风吹来把妲己的溥纱头巾吹到了天上,飞出几十丈远之后,又掉进了九曲河中。妲己为此很是心疼,为在风吹走了她的溥纱头巾很不开心。纣王为了红颜一笑,竟然下令,让几万大军的将士跳下冰冷的九曲河去打捞妲己的那块头巾。几万殷商将士花了将近三个时辰,也没有捞出妲己的溥纱头巾,纣王不但没有同情将士们跳入冰冷的九曲河,并由此难受,还一怒之下,杀了几名同船的士兵。”
太公与召公听了这个故事,说道:“这太不可思议了啊!纣王与妲己也做得太过分了吧!”
周公说:“是太过分了啊,你们说,纣王犯得着让几万将士们跳下冰冷的九曲河中,去捞妲己的那块溥纱头巾吗?你纣王再找宫里的工匠们帮妲己再做一块新的头巾又有多难呢?那也不过是一个时辰以内的事情,对不?纣王又何必费那么大劲让士兵们去做浪里淘沙,海底寻针的事情呢?这纣王啊,见了女人,脑袋就不清醒了,脑袋就长到了裤腰带下方去了,他这样折腾不亡国才怪。”
太公与召公也附和周公说:“纣王贪图美色,荒淫无度,不理政事,也是商人失去天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说完三位大佬又喝了一樽香茶,这日看起来话题虽然沉重,但是三位老人的心情还是很轻松的。
这回是召公发话了:“还有啊!他们殷商的高宗武丁,应该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了吧。曾经衰落的商朝,在他的手中再度强盛起来。他也曾经是那么不拘一格地用人才,也做了一些事情让商王朝变得强大。但是他就是太能折腾了,太能搞事情了,把商人以前团结一致的传统搞没有了。在他之前,天下是全体商人的天下,人人都为国家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没有钱则出力。他做了商王之后,天下就成了他一个人的发挥的舞台,连配角都没有了,这戏还能好看吗?”
周公与太公也觉得商王武丁确实是一个干了不少大事的人,也还算得上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但是对他用人的制度与方法还是颇有微词的。
召公接着说:“武丁到了最后连丞相这么重要位置上的人都只能从奴隶中找了傅说来做,连普通平民都不屑与之为伍。讨伐鬼方这样的大事也变成了他与王后妇好两夫妇到大草原上打猎这样的游戏。全天下的猛将难道都死光了吗?非要她老婆妇好一个女人去担任讨伐鬼方的统帅,搞得只要很短时间就能搞定的事情,花了三年时间连鬼方的首领鬼岗子与鬼灵子在哪里都不知道!用人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眼睛不能短视得只能看到枕头边上的那个人,否则自己累死了,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成果,但是长此以往,天下不乱才怪。这商人的大王估计“近视眼”较多,否则怎么会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很有作为的商高宗也会如此看不到床上枕头一尺之外的地方,发现不了床上枕头一尺之外的人才呢?”
召公说完了这么长的一段话,口有些干了,赶紧喝了一口茶,周公的茶就是香,就是好喝。兄弟三人虽然在朝堂之上是君臣,但私下里都以兄弟相称,几十年来的携手合作,几十年来的生死与共,三人也习惯了。三人之间这么密切的关系,如果总是一副非常拘谨的模样,还用干正事吗?故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三位智者,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这是国之幸事,也是天下百姓的福音。
周人能够将天下打下来,与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放手地使用人才,想办法留住人才,并让各种人才相互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是弃儿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其实商人也是人才济济,只是纣王没有发现他们,没有很好地利用他们,没有很好地留住他们,并让他们形成一股合力。纣王的人才们,他们在朝中做事也是相互拆台,相互使绊子,不希望看到对方的成功。黄飞虎元帅在纣王那里找不到他的人生价值,每天郁郁寡欢,但是他来到大周之后,如鱼得水,成就非凡,这就是一个纣王不会用人,而弃儿善用人才的好例子。
三位老友都说:“人才也是天下兴亡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把人的事情处理好了,天下的事情才会真正处理好。”
看到两位老友放开了讲,这回太公也积极起来了:“纣王也是,他建那么高的鹿台,他真的能遇到上帝、神鬼与仙人吗?我姜子牙九十多岁了,还真没有见过什么神仙,世人说的所谓神仙都是人装的扮的,都是人骗人的事情,纣王怎么就痴迷上了呢?纣王建那么高的一个摘星楼,满天的星星,他又能摘下哪一颗呢?纣王建那么多的宫殿楼宇,他自己一个人的床又能占用几尺呢?劳民伤财不说,最后还因财政不足,粗制滥造,用杨树这种老百姓用来烧火的木材来充当大梁,这又何苦呢?天下万事万物有不同的用途,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不可违背了这些规律啊!天下人们有不同的分工,武丁也是,你用大字不认识两个,读书没有超过三天的奴隶来当丞相,无论你把他吹得怎么样高尚与能力突出,像管理天下这样的大事,不识字,少了文化能行吗?纣王让用只会飞鹰走马的人来统领殷商大军,就像让前一天还在划船的老船夫穿上丝绸衣服就去做官,合适吗?这商人的大船翻掉了,恐怕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周公与召公听后,也连连赞同太公所讲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