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冷无眠
书名:一叶孤舟 作者:布坎褥沐 本章字数:5093字 发布时间:2023-12-14

《小苏的第一篇日记》

“睁开双眼,身边总有大姐和煦的微笑,即使在我睡着,也会一直陪我,轻轻翻阅一本书,有时看书,有时看我。

我知道,不是所有,甚至没有家长,如大姐一般爱我,家长厌倦麻烦的孩子再正常不过。梦醒后发现大姐不在,就要大哭大闹,我这般麻烦的孩子,始终被大姐爱着,她待我好得不得了。

大姐期盼我能成长,又想我放慢脚步,世事无常,不知不觉中苏已长大。

让大姐带我去看红尘俗世,她却心疼我遗失纯美童年。其实我没事,只是很抱歉,还离不开大姐照顾,不想大姐嫁人,想你一直在我身边。

我和大姐游历世间,没有刻骨铭心的过往,情感却不平淡,仅仅想到大姐,心中就会流连暖意,大姐所在便是归宿,有大姐爱,我最幸福。

苏怡在记录,脸却红彤彤,或许在害羞,笑瞪我一眼,好可爱”

《苏怡的第一篇日记》

“看到小苏,心中的疲惫就会一扫而空,即使小苏睡着,也舍不得走开,握在手里一本书,看似看书,其实看苏。

我知道,不是所有,甚至没有孩子,如小苏一般可爱,顽皮捣蛋爱哭闹的孩子多不胜数。小苏可爱聪明又懂事,又是那般温暖,是世间美好的极致,我喜欢的不得了,只想把他捧在手心。

苏的成长令我欣喜,也让我愧疚难安,童年似梦,他的梦却如昙花一现。

陪伴小苏看遍了人间冷暖,却也让他亲历了世间苦难。小苏太懂事,让我很难堪,照顾小苏是我幸事,允许小苏成亲,余生安置在你身边。

苏怡是最幸运的人,生来就被所有人爱着,小苏出生以后,我的爱都给他,只是爱着便会幸福,我也获得一生救赎,最幸福的,只能是我。

小苏笑着写,字迹变扭捏,喜欢看你笑,愿在你身边,我爱你”

我说她写,她说我写,我们依次写下的日记,被大姐视若珍宝,时常见她一脸幸福地回味。

即使说苏怡是笨蛋,也会被原原本本地记录,大姐不插话,用眼神鼓励我畅所欲言,之后才找我算账。

叫大姐很亲切,叫苏怡很好听,我总是为难要如何称呼,世界上最好的姐姐。  

苏怡哪都好,就是有点不可理喻,明明给了我最好的,却觉得亏欠于我。

是我不想接受安排好的童年,要亲历世间百态,这也让我更了解蓬莱,了解圣女。

现在的我们只靠眼神就能通晓彼此心意,都这样了,大姐还不满足,非要用日记铭刻过往,我只好由着她的性子,谁让她这么疼我呢?

小时候,我总会坠入无法摆脱的噩梦,每次醒来都像死里逃生。我知道是梦,身体却像瘫痪一样,只能由着梦魇摧残。

梦里没有大姐的身影,我不喜欢那样的世界,每天都是不安地睡去,哭闹着醒来,是大姐在我身边守了十年,每次察觉我的异样就将我唤醒,递上热茶,哼首小歌,安抚我惊魂未定的心。

我的童年就是这样,被迫做着一个个的梦,度过一段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醒来后又忘掉了内容,唯有孤独与悲愤残留于心。

大姐想给我的童年,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在学会爬行前我就在地狱里穿梭。

我梦见自己和一个女孩厮杀千年,梦里不该痛的,但就是能感觉到灵魂被撕裂的痛楚,即使如此也无法醒来,只能默默忍受。

我梦见自己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漂流,海没有尽头,我无法退后,因为我知道,身后没有可回的家,我数数计时,我回忆往昔,最终无事可做,默默忍受孤独。

我还梦见自己和很多人成为朋友,祝祐他们走向辉煌,也见证他们逐年衰败。

见过无数文明的诞生与消亡,我开始把人当成物品,为他们送行时才会少些悲伤。他们怒斥我高高在上,说我不理解造物的悲哀,但被视为造物算不上悲哀,败给时间后主动求死,这才是造物的悲哀。

满足了全部的需求,抵达能触碰的极限后,人就会生无可恋,因为文明已到尽头。

我恳请他们活下去,他们却哀求我杀了他们,不知为何,我不仅理解,还很羡慕。

虽然梦的内容忘掉大半,但这个结论刻在心中,到了那一天,大姐眼里的光也会黯淡,只留我一人,对镜相拥。

让我深陷梦中的,是一种名叫天慧的能力,它能加快我的思考速度,也让我在梦里饱受煎熬。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掌握了醒来的方法,梦魇也不再可怕。如果不是大姐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肯定撑不过这样艰难的时期。

之后我和大姐一起游历,一起读书,家里的书馆,收录了很多古书,新书也源源不断地流入。

读古书是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风俗的方式,很多人会写书 记录生平,将毕生所学传授。这些书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是文明的精髓。

读新书是思考现实问题和寻找人才的捷径,新书 记录了人的所求所悟,读一本新书,再看它的书评,即使足不出户也能理解人的所思所想。

起初读书很痛苦,对书中描绘的事物和观点,理解起来很是费劲,大姐说,那是我在学新东西,是在脑海中开疆拓土,如果能轻松接受,则是在家里散步,鲜有长进。

每当难解之处被大姐开导,我都会感慨,书真是人智的结晶,有流传后世的永恒价值。

读书带给我的启发,远胜于游历人间,书中的人文底蕴,高洁理想还有精神力量的传承,让我的灵魂得以升华。

慢慢地我爱上了读书与思考,爱上了开疆拓土的感觉。

除了开疆拓土,我也会沉浸在书中的黄金屋。

那些情感丰富的诗词,有婉约,有淡泊,有失意,有壮志,转述儿女情长,歌颂大好河山,哀叹文明沦丧,感慨壮志未酬。这些诗太美,每每读到都忍不住赞叹,可惜生不逢时,无缘与那些诗人相见。

也有些活着的诗人,我邀至涂山做客,能去绝世独立的水云间,拜谒睥睨天下的苏家人,他们欣喜若狂,得见书中偶像,我也激动不已。

我邀淡泊之人来涂山小住,他们慷慨陈词,大谈时政,问其见教,又支支吾吾,之后游遍涂山,也没能写出触动人心的秀美之词。

我邀壮志之人讨教政见,愿助一臂之力,但他们的提案偏激又单纯,大多不切实际或假公济私,难怪他们有志难酬。

我还接待了一些作家,了解生平,讨教思想,又被泼了冷水,他们平庸半生,只在某个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那些书就是他们高光时刻的结晶,之后他们很难超越自己。

这些人像是水果刀,有用但不多,能被称作利刃的,钟离算一个。他随口一句,君子不器,就衍生出四种解释。

器如果是器物,解释为人应有精神追求,不要只关注物质生活。

器如果是器具,解释为人应有独立人格,别做被人驱使的工具。

器如果是器重,解释为人应当不偏不倚,别高看自己低估别人。

器如果是器度,解释为人应当胸怀天地,别狭隘短浅固步自封。

钟离的语言很精炼,留下解读的空间,后人的解释越多,他的理论就越全面。

同样一句话,钟离说出来,会被后人几次三番地研讨,随时代发展解读出新的内涵,因为钟离有真才实学,与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和一时璀璨的作家不同,他的思想作经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捶打,是古书的高峰。现代的书,除了大姐所著,尽是平庸之作。

最近读到一本与我有关的小说,《转生成为苏家少主》,这本书对我造成了一些影响,倒不是被情节打动或是受到启发,而是秦人对我形成了刻板印象,总拿我和书中主角对比。

书中写我与家人温馨和乐,这是事实,但作者无法想象家人对我有多好,他尽力描绘的图景,在二姐看来,如同亏待。书中的人物要通过共同经历来拉进距离和情感,在我身上并非如此,三个姐姐对我的好感,一开始就是满的。尤其是二姐,不遗余力地给我最好,把我宠上天才罢休。

书里说苏家极尽奢华,有些言过其实,望舒商会确实应有尽有,但我们从不铺张,苏家没有千百家仆,我也没吃过满汉全席,更不会为了才子佳人豪掷千金。苏家最大的开销是资助秦人的生计与教育,储备存粮以备不时之需。

书中讲我惩恶扬善,但善与恶是相对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惩的是恶,扬的是善?苏家只修路,不载人。人与自然的冲突,我们竭力相助,人与人的矛盾,我们慎之又慎,不可能像书中那样凭个人喜恶生杀夺予。

书里写我妻妾成群,这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虽然我自认为男子,但我天生没有性别,更无法理解人的情爱。而且世上最美的三人与我朝夕相伴,我很难想象自己会因容貌一见钟情。

还有一些为了报恩或者报仇以身相许的桥段,这不是亵渎爱情吗?更别说作者分配给我的爱人,要么不可理喻,习惯胡搅蛮缠,要么以爱为由,甘做我的附庸。

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被女人摧残。

书中尽是时局动荡,家族纷争,仗势欺人者,有眼无珠者多不胜数,莫欺少年穷,卧薪尝胆者,引一片叫好,让我很是疑惑,问作者可有原型,那些恶人所在何处,答曰,脑海之中。

在秦人看来,位高权重者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又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这种人在现实中似乎难成大器,但在书里却身居高位,让我很困惑,去秦国研究了好久才知道,秦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是真相。

为什么愿意相信掌权者是小人,是恶人呢?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自己的不幸都是强大又卑鄙的恶人所致,这样就能盼着救世主来拯救。

秦人这般断言强者,我也这样概括弱者,隔阂由此而生,人与人之间再难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经常和大姐一起观察秦人的生活,还与他们打成一片。

那天我和大姐漫步在秦国街头,见到一个女子被仙人烧了头发。大姐和秦国有约在身,只能放任仙人离去。

和那个女子聊过才知,这是近来兴起的游戏,这样做的仙人有太多,而她是普通人,没人会为她作主,她还说这只是小伤,除了不好见人也没什么,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她要忍气吞声。

我眼巴巴地盯着大姐的长发,大姐怄气般哼了一声,使劲捏了捏我的脸,然后烧了自己的褐发,头发被烧焦的苏怡,看起来更美了。

在我们的鼓励下,那个勇敢的女孩跟我们一起报官,她相信圣女会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再有其他女孩受害。

圣女一生无暇,举世公认,即使那个女孩说出真相,也不会有人相信,有实力又有名望就是好呢。

苏怡被仙人烧了头发,这件小事轰动了蓬莱,按照律法,只需罚款了事,但惹到的是苏家,抓到的嫌疑人统统彻查,并且从重发落。一时间秦人纷纷举报,痛打落水狗,很快就将纵火的仙人绳之以法。

因为染上污点,继而失去信任,很多仙人的罪名是秦人联合捏造的,他们没有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那些算是被连累的仙人,要么直接处死,要么关进大牢,在狱中气恨那个有眼无珠的混蛋。

还是那句话,圣女一生无暇,即使她随意指认,那人也百口莫辩。

大姐没有冤枉活人,只是把罪名加在死者身上。

试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秦国的法律就只是强者约束弱者,弱者之间维系稳定的工具,在绝对的强者面前形同废纸,在秦国内部也形同虚设。

不过有两点我没考虑到,我没想到大姐竟然这样宠我,毫不犹豫地为我说谎,这点失算是意外之喜。

另一点让我气恼,因为和我们一起举报,那个女孩受到了广泛关注,她的义举也被传成别有用心,说是想勾引苏家的小公子,结果人家没看上。

我才十岁啊!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即使我出面澄清,秦人也不相信,只觉得我在包庇,变本加厉地逼她承认自己的下贱并感谢我的慈悲。

没有任何人在推波助澜,是秦人自发地口耳相传,就因为她曾是红尘女子,很多人不屑为她发声,替她说话的也被当作伪君子,不管他们说什么,秦人只会用嘲弄的腔调认错,然后聚在一起嘲笑这些好人。

听说别人做了好事,充满质疑,听说别人做了坏事,直接相信,这是心中充满恶意的体现,秦国满是这样的恶人,对他们来说,人多就是对的,阴谋迭起的就是对的,符合他们期望就是对的。

秦人总是这样事不关己,他们根本不明白,名为善良的束缚是对所有人的保护。他们把别人的事当成谈资很轻松,轮到自己立马喘不过气,他们笑到最后,一定是孤掌难鸣。

苏家能为那个女孩挡下王的暗杀,但挡不住伤人的蜚语。她本是点燃篝火的勇士,没成想引火烧身。

或许是与非的转换,就在事物被传播的瞬间,对普通人来说,那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却能决定当事人的命运。

这些人的嘴巴有时比刑罚更有威慑力,但他们不会去怀疑被盛赞的好人,也不会去了解坏人的冤屈。

强者的判断弱者不敢质疑,多数人的看法能决定少数人的命运,这就是秦国,一个文明陨落的国家。这里的人愚蠢自私又充满恶意,善良在这里像水珠一样蒸发。

秦人多少有些自知之明,他们很向往别国,但秦人之所以是秦人,就是因为除了秦国,他们无处可去。

楚国对道德有要求,只有少数秦人能达到,他们如今已是楚人。想在歧国生活,要有足够的力量,否则只是大妖的玩物。想入伙南国,不仅限定性别,还需要青玄的认可,可望不可及。

坦白说,我不喜欢秦人,不只是坏人,还有沉默的好人。

好人选择沉默,就是助纣为虐,因为善与恶之间,没有中立的余地。

这个世界是紧密关联的,勇者伸张正义的代价,取决于这些沉默的好人,但他们把思考的权利让出,听不得忠言逆耳,又他们被闲言碎语支配,盲目地跟风从众。

他们根本不明白,保持中立是神的特权,对人来说,沉默是有罪的,只是或早或晚。

很庆幸我的背后是苏家,可以保护那个女孩,我把她接来了苏州,远离那些是非不分的秦人。

虽然她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但也失去了家乡,我还是感到愧疚。

我一直以利益为出发点揣测秦人,所以不能理解他们评头品足的意义,更无法理解其中的乐趣,我开始疑惑。

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吗?还是说他们的生活太过无趣?

如果是这样,我真有点可怜他们。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叶孤舟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