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派上公王匡进攻洛阳,大将军申屠建和李松进攻武关。
王莽得知此事,心急如焚,他权衡之下,发现国内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大多在塞外与匈奴作战,难以及时抽回。
留在国内的主力已经被汉军所消灭,仅剩长安和洛阳两大城。
这让王莽焦急万分,他临时任命了几位将军,释放囚犯充作士兵,组成了一支军队前往东边抵抗汉军。
然而,这些临时凑起来的士兵并不愿意为王莽卖命。
刚一出发,有的士兵就逃跑了。
剩下的士兵勉强与汉兵交战,结果几位将军战死或逃走,士兵们大多不愿意继续打仗,纷纷投降或开溜。
弘农郡长王宪见到王莽失去了民心,早晚要完,干脆投降了汉军,做了一个校尉。
他率领人马前去攻打长安。
这么一来,引起了众多豪强大族的响应,他们纷纷起兵自称汉朝将军,跟随王宪进攻长安。
公元23年,他们抵达长安城下,争相涌入城内。
城外大火熊熊,照亮了城内,城内也有人放火,火烧到了未央宫。
众人吵吵闹闹,涌入宫中,喊打喊杀。
王宪等人也攻入宫中,准备诛杀王莽。
新朝的将军王邑、王林、王巡等人,率领宫中士兵进行抵抗。
王莽知道自己快要完蛋了,就穿着皇帝的礼服,手持短刀,坐在宣室前殿,守护着六十万斤黄金和其他珍宝。
朝廷上的公卿大臣们陪伴着他,王莽自我安慰道:“天理在我这边,汉兵能把我怎么样?”
有的大臣流泪,有的大臣唉声叹气,心里想着:“什么天理不天理,能不死就不错了!”
就这么着,众人挨过了一夜。
第二天,大火烧到了前殿,外面喊杀声越来越强烈,令人胆战心惊。
大臣们扶着王莽离开了六十万斤黄金,躲到太液池的一座楼台上。
这座楼台名为“渐台”,四面环水,只有一座桥可通行,火势无法蔓延到此处。
陪伴着王莽的人,还有一千多。
王邑、王林、王巡等人日夜不停地抵抗,疲惫不堪,手底下的士兵死伤惨重。
最终,王宪的兵将冲了进来。
王邑他们听说王莽在渐台,就前往水池那边保护他。
然而士兵们伤亡殆尽,只剩下光杆儿将军,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他们全被杀了。
这会儿,渐台周围全是人,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
台上的将士还往下面射箭,大伙儿无法靠近。
直到台上的箭射完了,下面的人才大喊着拥上去。
长枪、短刀、铁耙、木棍都派上了用场,肉搏战就此展开。
太阳下山时分,众人终于攻进了台上的内室,保护着王莽的几位大臣都死了。
众人拥上去,咔嚓一刀,就把王莽杀了。
王莽死的时候,头发和胡子都是半截黑半截白的。
有个校尉割下王莽的脑袋,拿去向王宪邀功。
王宪又找到了那颗镶了一只角的传国玉玺,就不再做校尉了,自封为“汉大将军”。
由于围观的民众达到几十万之多,而没有带头人,当听说王宪是汉朝大将军,便纷纷归附于他。
王宪的势力瞬间壮大起来,他得意忘形地做起皇帝梦来。
他将自己的一部分士兵留在宫里作为卫队,吩咐其他将士和小兵驻扎在外边。
他手持玉玺、身穿龙袍、头戴冠冕、使用天子旗子和车马,将王莽的后宫据为己有,整天纵情声色。
过了两天,刘玄派遣的将领申屠建与李松到达。
他们听闻玉玺在王宪手中,便向他索要,他却拒不交出。
申屠建与李松查出王宪使用天子的旗子和车马,便将他处死,夺取了传国玉玺,然后向刘玄汇报接收长安的情况。
刘玄觉得,随着王莽之死,天下再无第二位皇帝,自己的江山已经稳操胜券。
小小的宛县已经待够了,便打算迁都至长安。
这时候,王匡已经攻下洛阳,并斩杀了与他同名同姓、伤了一条腿的太师王匡。
刘玄手下的将士都是关东人,听说洛阳也被攻下,那份高兴自然不用多说。
他们提议:“陛下,长安太远了,不如迁都至洛阳吧!”
刘玄原本就没有主意,听从了将士们的建议,决定迁都洛阳。
然而洛阳刚刚经历战乱,宫殿损毁严重,需先行修缮。
刘玄不敢重用刘秀,也不想让他继续建功立业,但对于修缮房屋这样的琐事不妨交给他去做。
于是,他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带人前往洛阳修缮宫殿。
刘秀抵达洛阳后,依然像在宛县一样,精神焕发,有说有笑,吃吃喝喝。
然而到了夜晚,他喜爱宁静独处,常常一个人留在房内,不让旁人打扰,唯有冯异是个例外。
冯异是父城人(父城位于河南宝丰东),原本是新朝的一位将领。
他精通兵法战策,协助王莽管理五个县,并协助父城县令守城。
当初刘玄派刘秀进攻父城,但冯异死守城池,没有让他打进去。
有一天,冯异外出巡察,不料被刘秀部下士兵擒获。
刘秀审问他的时候,觉得冯异沉稳干练,文武双全,非同凡响。
冯异也看出刘秀胸怀壮志,气度非凡,内心十分钦佩,于是归附了他。
刘秀见冯异能力出众,任命他为主簿(掌管文书,相当于秘书长),视他为心腹大臣。
有一天,冯异发现刘秀的枕头湿了一大片,猜出了他的心事,准是想念他的哥哥刘演了。
冯异苦口婆心,劝刘秀不要太伤心。
刘秀急忙摆手,制止他说:“我的心事,请你千万不要说出去,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后,各地势力纷纷崭露头角,彼此不相让。
他们互相攻伐,抢占地盘,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此混乱的天下,如何能够统一?
刘玄本来就是个傀儡皇帝,也没有平定天下的才能,只知道吃喝玩乐。
而刘秀作为他的臣子,无权无势,又能干出什么大事来呢?
就在这时,一位太学生前来投奔刘秀,声称愿意帮助他平定天下。
这位太学生究竟是谁呢?他是否真有这样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