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任光和邳彤迎接刘秀他们进入信都,共同商议如何对付王郎。
邳彤提议:“只要大司马您振臂一呼,召集信都、和城两郡的兵马,准能打败王郎。”
刘秀就借助大司马的名义,迅速召集了四千精兵。
任光随即发布通告:“王郎冒充刘氏宗室,蛊惑百姓,实为大逆不道。”
“大司马刘公从东方调集百万大军前来征伐,所有军民,若能归顺,既往不咎;若敢反抗,绝不姑息!”
他派骑兵将此通告,传至巨鹿及附近各地。
百姓们看到通告,议论纷纷,消息迅速传遍了四方。
王郎的部下听了都害怕起来,仿佛大难临头。
刘秀带领这四千精兵,相继攻克了邻近的几个县城,声势日益壮大。
不久,又有众多地方首领纷纷归附。
刘秀慷慨地册封他们为将军或列侯。
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聚集了十几万人马。
随后,他率领这些人马进攻巨鹿。
恰好这时,刘玄派兵来攻打王郎。
接着,两路大军联合起来,攻打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拿下巨鹿城。
几位将领提议:“我们何必在此拖延时间?直接进攻邯郸才是上策,一旦打下邯郸,杀了王郎,巨鹿自然会投降。”
刘秀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攻巨鹿,自己则率领主力进攻邯郸,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后来王郎的部下支持不住,打开了城门,把汉军迎进城去。
刘秀占领了邯郸,杀了王郎,而刘林不知道逃去哪里了。
刘秀进入邯郸宫殿,开始整理公文。
其中大多是各郡县的官吏和豪门大户与王郎之间的往来文书,这些文书大多是奉承王郎,说刘秀坏话的。
刘秀当着众将士的面,将这些文书全部烧毁。
有人担忧:“反对我们的人都在这里,就这么烧毁,现在连他们的名字都查不到了。”
刘秀却说:“烧掉这些文书,是为了让大家安心。”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对刘秀的胸怀深感佩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秀的队伍日益壮大。
他重新整编人马,整顿队伍,让士兵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到各个营中。
许多士兵表示:“将军,我们愿意加入大树将军的部下。”
刘秀对此感到好奇,“大树将军”究竟是谁呢?
经过一番打听,原来这是冯异的绰号。
冯异从不说自己的长处,每当上阵打仗时,他总是冲锋在前。
到了休息的时候,将军们总会聚在一起聊起打仗的经过。
他们团团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没了。
有时为了争功,甚至争论不休,闹得脸红脖子粗。
每当这时,冯异总是悄悄地溜走,独自坐在大树下休息。
由于他多次在大树下休息,军队里的人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听闻士兵们的议论后,刘秀对“大树将军”冯异更加尊敬了。
刘秀消灭了王郎后,刘玄派使者前来封他为萧王,还吩咐他撤军回长安。
将领们一听说,都急得什么似的,纷纷跑来对刘秀说:“刘玄迁都长安后,光知道吃喝玩乐,全国各地的起义军众多,他却没有能力应付。”
“大王您现在平定了王郎,只要振臂一呼,天下必起而响应。”
“可您却要将天下拱手让人,这万万不可呀!”
然而刘秀却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继续说下去。
之后,刘秀告诉刘玄的使者:“虽然王郎已被消灭,但河北尚未平定,我还不能立刻动身回长安。”
刘秀巧妙地打发走了刘玄的使者,决定在河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打出自己的天地。
他迅速调集各郡的兵马,与当地的铜马军展开激战。
这铜马军,原是河北一带的农民在起义中自发组成的。
队伍的首领,以大山大河为名,一位唤作东山荒秃,另一位名为上淮况,真是别具一格。
他们作战的方式也颇为独特,来去如风,犹如游击战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与此同时,河北一带的其他反叛势力也纷纷崭露头角,其中不乏独具特色的领袖,如城头子路、校三老等。
他们各自为政,立地为王,然后就到处打仗,抢了东西就自己用。
这么一来,河北一带没人管得了,就乱了套。
刘秀想在河北立住脚,让局面平定下来,就非把这些队伍压下去不可。
这些农民军虽人数众多,但各自为政,纷争不断。
刘秀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打算各个击破,逐一削弱他们的势力。
他主动与城头子路等势力取得联系,说愿意和他们一起干。
城头路挺高兴的,表示拥护他。
这一策略奏效了,许多势力纷纷加入他的阵营,刘秀的名声在河北迅速传开。
他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慷慨大方的举止赢得了众人的敬爱,其队伍日益壮大。
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刘秀将目光投向了最强大的铜马军。
公元24年秋,汉军与铜马军在束鹿(今河北石家庄东)展开了一场震撼的大战。
刘秀凭借丰富的打仗经验,采取了守势,并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敌军后方,切断其粮道。
铜马军因缺粮而陷入困境,不得不选择撤退。
刘秀抓住时机,赶紧下令追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而铜马军并没有就此屈服,他们重新集结人马,反扑过来。
这一次,刘秀把兵力集中起来,跟铜马军硬碰硬地打起来。
结果,铜马军乱糟糟的,又吃了败仗。
无处可逃的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降,归顺于汉军旗下。
刘秀将铜马军悉数收编,还把原首领封了侯,让他们继续统领旧部。
这一举措让众人欢欣鼓舞,倍感荣幸。
那些心怀不满的人,后来聚集起来拥立孙登为帝,但很快就败下阵来。
他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靠刘秀。
随着河北地区尽归刘秀的统治之下,他的军队规模迅速扩充至几十万人,威望无人能及。
此时此刻,谁还敢小觑刘秀呢?
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赞叹刘秀的威猛,就连关中一带的人也都敬称他为“铜马皇帝”,因为他是靠收编铜马军强大的。
大家都很佩服刘秀,不愿意听更始皇帝刘玄的了。
在河内郡安定下来后,刘秀以此作为根据地,计划向北平定燕、赵等地。
然而这时,传来了刘玄与赤眉军再次交战的消息。
原来,刘玄迁都洛阳后,派使者招安赤眉军。
赤眉军主要由走投无路的农民组成,他们并无扩张地盘的野心,樊崇更是从未有过称帝的想法。
因此,当听说刘玄已经称帝,恢复了汉朝,赤眉军选择了按兵不动。
樊崇带着二十几位首领奔赴洛阳,拜见刘玄,打算讨点爵位。
刘玄给樊崇封了个挂名儿的列侯,可不给二十几万赤眉军将士发粮饷。
结果好多人都跑了,队伍眼看着要散架。
樊崇焦虑万分,对刘玄深感失望,也不想让刘玄管着,就找个机会逃了回去。
这会儿,碰巧刘玄内部又发生了内讧。
樊崇抓住这个机会,把人马全都聚集起来,决定与刘玄一较高下,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