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争先恐后
书名:秦汉传奇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73字 发布时间:2023-12-23

公元24年春,刘玄从洛阳迁往长安,很可能觉得洛阳不如长安安全。


刚到长安的时候,,刘玄看起来还像回事,下令士兵不得抢劫,让百姓安居乐业,一切正常。


军队纪律良好,长安秩序也没有被扰乱。


接下来,刘玄大封赏功臣,封汉室贵族为官,还派军队消除了周边豪强势力,稳定了关中局势。


刘玄得意极了,跟着就摆起了皇帝的谱,在宫中纵情享受,吃喝玩乐,欢宴畅饮,对国事也不爱管了。


这样子,宫廷事务全交由他的岳父赵萌负责。


赵萌掌握了大权,架子十足,高高在上,一点也不把原先的绿林军将士放在眼里。


这引起了不满,都是同为起义的人,出生入死,功劳不少,凭什么你如此跋扈?


一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思就分散了,队伍也开始分裂。


刘玄本来没有多大能力,靠着刘姓的资本当上了皇帝,而且瞧不起他的人还很多。


领兵在外的将领们一直不听他的指挥,只要占据了一片地盘,就各自为政,刘玄也无可奈何。


像王匡、张卬、申屠建等驻扎在关中的人,也成了土霸王。


这些人虽然擅长指挥打仗,但对国事却一窍不通。


看着刘玄日渐衰败,樊崇便率领着二十万赤眉大军,向西进攻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南),兵分几路,朝着长安进发。


刘玄大感惊讶,急忙调动兵马抵抗。


就这样,各路的兵马纷纷混战,刚刚稳定的关中又陷入了混乱。


刘秀一接到消息,就知道刘玄打不过樊崇,长安势必守不住。


他便打算派邓禹去西边对付樊崇,帮帮刘玄。


可是刘玄的大将朱鲔,仍然留在洛阳,这个人正是刘秀的死敌,当初主张杀害刘演便是他。


若是他得知河内空虚,随时可能打过来。


刘秀自己又想去平定燕、赵,他自己走了, 那么谁来守卫河内呢?


于是,他问邓禹有什么好主意。


邓禹说:“当年汉高祖信任萧何,嘱托他守护关中,供应军粮,征集士兵。”


“高祖这才可以全心全意地在前线打仗,讨伐山东诸侯,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河内地势险要,北面通上党,南邻洛阳,必须选出一位文武双全的人守护此地。”


刘秀完全同意,说:“你认为谁最适合守这里呢?”


邓禹说:“再没有比寇恂更合适的了。”


寇恂是上谷昌平人(昌平在北京北部), 他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还读过很多书,喜欢研究学问,懂得治国之道,是个文武全才的人才。


刘秀听了邓禹的话,便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让他负责后方的事务。


同时又任命“大树将军”冯异为孟津将军,以防朱鲔进攻洛阳。


事务安排好了,他就给邓禹三万兵马,让他进入关中,攻打赤眉军,自己则带领大军去平定燕、赵。


寇恂留在河内,努力管理内政,并吩咐各县练兵,特别是射箭训练。


他让人制作了100多万支箭,养了2千匹马,征集了4百万斛军粮,不断将其运往前线。


因此,众人称他为“赛萧何”。


这会儿,驻守洛阳的朱鲔得知刘秀带领大军北上,果然趁机进攻河内。


没想到,他正好碰到了孟津将军冯异,吃了一个大败仗。


接着,冯异和寇恂的军队汇合,渡河追击朱鲔,追到了洛阳城下。


朱鲔逃进城中,吩咐部下紧紧关闭城门,不敢再出城作战。


寇恂和冯异则不急于攻城,率领大军绕洛阳城走了一圈,以示威严。


打那以后,洛阳城内人心惶惶,日子也不安稳。


洛阳那边白天只能紧闭城门,而河内这边却相对安定。


就这样,刘秀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后方。


不久,寇恂和冯异派人将这边的局势向刘秀禀报。


果然,刘秀心满意足,将士们也纷纷前来祝贺。


大家纷纷劝他趁此良机,登基为帝,不再为刘玄效力。


刘秀一听,摇了摇头。


有一位将军见他如此犹豫,非常着急,毫不客气地说:“大王谦让是好事,可是大王就不顾宗庙社稷了吗?”


“只有确定了身份,我们才能商议如何征伐敌人。”


“要不然,怎么判断谁是君主,谁是叛贼,谁该被讨伐?”


刘秀一看,原来是前锋将军马武。


马武本是绿林军的首领,同时也是南阳人。


刘秀不仅信任他,而且与他十分亲近。


但是刘秀觉得现在还不是登基为帝的时候,因此不肯答应。


他说:“将军,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根据刑律,你的罪行可是一定会被斩首的。”


马武却毫不在乎地说:“将士们都这么说。”


刘秀说:“那你就去告诉将士们,快别再说这样的话了。”


尽管刘秀没有登基为皇帝,可其他地方已经出现了几位自立为帝的人。


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就是成都的公孙述。


公孙述原籍茂陵(位于陕西兴平东北),他的父亲原是汉朝的官员,他靠着他父亲的声望,得到一个小官职。


王莽篡位以后,他被派往蜀郡担任太守,由此他萌发了称霸蜀地的野心。


刘演、刘秀在南阳起义的时候,公孙述便开始在成都征募兵马,占据了一大片土地。


后来刘玄派兵进攻,公孙述依仗强大的兵力,将刘玄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从那时起,公孙述的声望更加高涨。


他自立为蜀王,当地的百姓和临近部族都归顺了他。


他的部下劝他称帝,但他说:“做皇帝需要有天命,我岂敢担当?”


他的部下李熊却回答:“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如今百姓心向着大王,而且大王又有能力,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公孙述最终不再推辞,自己当了皇帝,拜李熊为大司徒,自己的兄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


关中的豪强们听闻此事后,纷纷前来归附公孙述。


如此一来,公孙述便拥有了几十万人马。


公孙述做了皇帝,刘秀一伙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开始焦虑不安。


他们再次请求刘秀登基,刘秀找来冯异商讨。


冯异说:“刘玄的才干和声望都不咋地,他的几位重要大臣都已经逃走,他的失败已成定局。”


“如今天下无主,人心惶惶,大汉皇室的宗庙社稷是否还有未来,就取决于大王的决定了。”


“依我看来,大王应该接受众人的意愿。”


刘秀说:“可我心里不太踏实,有点担忧,担心人们不服从我。”


冯异说:“那是因为大王一直都非常谨慎,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担忧。”


刘秀欣喜地说:“听你这样一说,我心中终于安定下来,就随着人心走吧!”


公元25年夏天,刘秀登基为皇帝,即是汉光武帝。


当时,他只有三十一岁。


汉光武帝认为洛阳最适合作为国都,于是派遣大军攻打洛阳。


他还派使者携着节杖和诏书,前往邓禹的部队,拜他为大司徒。


跟刘秀一起并肩作战的将领们,如冯异、岑彭、寇恂、铫期、马武和祭遵等人,都被封为大官。


他死去的哥哥刘演,追赠为王。


这时候,赤眉军早已进入武关,离长安越来越近。


刘玄那边已经是火烧眉毛,十分危急。


刘秀一方面加紧攻打洛阳,一方面关注着长安一带的动向。


眼看刘玄快不行了,考虑着往后该怎么对付赤眉军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汉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