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汉光武帝攻下了洛阳,但对各地的割据势力还是颇为忌惮。
因为各地自立为王、自立为帝的人很多,占据小块地方做土皇帝的也不在少数。
要想平定天下,必须消灭这些割据势力,而他最担心的势力,还是赤眉军这一路。
如今赤眉军占领着长安,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他不知道领兵西进的邓禹,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为什么还不攻打长安。
邓禹不但没有攻打长安,反而带着军队越走越远了。
他对将士们说:“我们孤军深入,前面没有给养,后面运粮困难,赤眉军正在势头上,如果马上和他们交战,肯定会吃亏。”
“但是他们人多粮少,继续在长安待下去,迟早会变动。”
“我探听到上郡、北地、安定三个郡,有充足的粮食和牲口。”
“我们不如先拿下这三个郡,这样就不必担心给养了,等到长安乱了,再动手也不迟。”
就这样,邓禹带着人马绕着个大弯儿,由东往北,转西向南前进。
与此同时,赤眉军在长安城内粮食耗尽,无法再待下去,他们只好出城寻找出路。
然而,他们能去哪里呢?
往北,邓禹的军队扼住了北上的道路;往东,洛阳已成为汉光武帝的大本营。
思来想去,剩下的只有往西一条路可走了。
樊崇带领着几十万大军向西流亡,但那些地方和长安相差无几,粮食和牲口早已被邓禹的军队搜刮一空。
赤眉军只能继续向西前进,谁知祸不单行,他们碰到了暴风雪,许多士兵和马匹被冻死。
在这种情况下,樊崇只能无奈地折返长安。
这时候,邓禹的兵马趁赤眉军离开的时机,已经进入了长安城。
而且这一年,关中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老百姓都没有吃的,更何况是军队呢?
赤眉军也不去攻城,因为吃饭和活命更为重要。
于是,他们开始挖掘汉朝历代帝王和皇后、妃子的坟墓,里面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玉器等物品,希望能发一笔横财。
邓禹得知此事后,立刻发兵去攻打赤眉军。
然而没想到的是,赤眉军仍有实力反击。
邓禹打了个败仗,连长安也弄丢了,慌忙退到高陵(在陕西西安北)。
为了应对军中粮草短缺的问题,他只好向汉光武帝请求援助。
汉光武帝立即派冯异率领一支军队,前去替代邓禹,并嘱咐他:“长安一带的百姓已经够穷的了,将军此次征讨,如果赤眉军愿意投降,则应让士兵回家种地,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切勿滥杀无辜。”
冯异欣然接受命令,率军向西进发。
汉光武帝又给邓禹送去一封诏书,告诫他:“千万别死拼,赤眉军缺粮,必定会向东方转移,你赶快回来。”
冯异抵达长安后,向赤眉军发出战书,并在崤山设下埋伏。
由于饥荒的影响,赤眉军被迫向东撤退,结果在崤山陷入冯异的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伤了一大半。
为了瓦解赤眉军,冯异让一些士兵在眉毛上涂上红色,伪装成赤眉军士兵,混入其中。
赤眉军陷入困境,冯异的将士们高声呼喊:“赶快投降!投降不杀!”
这些假冒的赤眉军士兵,也积极响应:“我们愿意投降!我们愿意投降!”
赤眉军瞬间军心涣散,许多人放下武器,归顺了汉军。
剩余的十几万赤眉军由樊崇带领,向东到达了宜阳。
得知消息,冯异立即派人向汉光武帝报告。
汉光武帝随即率领大军,在熊耳山布置埋伏,等待赤眉军的出现。
樊崇没法逃脱,只好派人向汉光武帝求和。
汉光武帝下令他们投降,樊崇便带着刘盆子去见汉光武帝,献上玉玺。
赤眉军的将士们见大势已去,也交出了铠甲和兵器。
汉光武帝给这些投降的士兵,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让他们饱餐一顿。
随后,他将樊崇等人带回洛阳,给予他们官职。
可这些人曾是赤眉军的首领,十几万士兵都心向他们。
汉光武帝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深处总觉得留下他们并不安全。
没过几个月,樊崇等人密谋反叛,重新打出自己的旗帜。
汉光武帝就以谋反的罪名,将他们全部处决。
经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绿林、赤眉这两支最大的起义军,最终被汉光武帝成功收编。
可他还是不放心,因为各地自称王、各自称帝的还有不少,天下正乱着呢!
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陇西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和蜀地的公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