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满族堪舆第(十一回):谶纬的理论基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738字 发布时间:2023-12-23

在《满族堪舆往事:满族堪舆与汉地十八省堪舆最大的不同》中提到满族堪舆与汉地十八省堪舆最大的不同在于理解的不同。而理解的不同在于目的性不同。满族堪舆高度服务于政治,所以满族堪舆的理论基础是今文经学(或者称为两汉经学)。

要特别强调一下: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说的是今文经学,特别是《公羊》学;而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虽然是儒家学说,但是与两汉经学差异很大。具体体现在满族堪舆与汉族堪舆的差异上。

目前,市面上大家能看到的儒家学说基本上都是宋明理学。大唐中期开始,今文经学历经辽代、金代、元代、明代一直在女真部落中传承,进而成为了八旗的物质与文化基础。例如,在《满族堪舆往事:讲一讲八旗文化与满族堪舆的关系》中,提到的在清准战争中的堪舆实际案例。雍正九年(1731年)五至六月,在和通泊之战中,满族堪舆师通过望气,发现了疑似存在汉代祖师爷留下的堪舆遗迹。正因为这个惊人的发现,才改写了清准战争的进程。

今文经学的特点是擅长使用谶语。例如清粉耳熟能详的老罕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大清经历天命(努尔哈赤,大金)第一、崇德(皇太极,大金)第二、天聪(皇太极,大清)第三、顺治第四、康熙第五、雍正第六、乾隆第七、嘉庆第八、道光第九、咸丰第十、同治第十一、光绪第十二、宣统第十三。这是非常经典的两汉经学设计出来的谶语案例,称为国学文化精品也不为过。


在秦汉交替的过程中,历经战乱兵燹,先秦儒家的典籍,原本多佚,只是在民间通过师徒父子口授相传。例如,《易经》(田何),《书经》(伏生),《诗经》(申培),《礼经》(高堂生),《春秋》(公羊家族、谷梁家族)。由于当时采用的是汉代新兴起的隶书书写方式记录,因此这些典籍被称为今文经学。西汉中期的今文诸经中,最能反映今文经学所谓学统的则是《公羊》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