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在整顿内政的时候,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削减朝廷开支,另一方面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经过多年战争,各地人口减少。
于是,他发布了一道诏书,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一些县,裁减一些官员。
这样一来,人口较少的县合并了四百多个,十个官员被裁减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国家的开支大大减少了。
接着,汉光武帝发布了一道诏书,表示之前几年军费开支过大,田租一直按产量的十分之一征收,现在由于粮食积蓄较多,从今年开始恢复原来的制度,继续征收三十分之一。
这一措施,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局势稳定之后,汉光武帝的皇帝地位也稳固了。
汉光武帝一方面整顿内政,一方面努力寻找天下的人才。
他派遣使者到各地访问名士,邀请他们来朝廷任职。
结果真的有很多名士应邀而来,但有些名士脾气古怪,不愿前来。
汉光武帝也有自己的古怪脾气,对方越不愿来,他越要邀请,反复派人去请。
太原有一位名士叫周党,面对使者的催促,只好坐车马前来。
他身穿旧衣服,戴着破头巾,到了朝堂上,气呼呼地往地下一趴,怎么也不肯磕头,更不用说称呼“皇上”了。
汉光武帝邀请他担任官职,周党却不感兴趣。
他说:“我是个乡下老百姓,对朝政一窍不通,还是让我回去种田吧!”
大臣们见他这么傲慢,都很不服气。
汉光武帝无法劝服他,只好说:“从古至今,就算是最明智的君王,也会有人拒绝成为他的臣子。”
“人各有志,既然周党不愿做官,给他四十匹帛,让他回去种地吧!”
虽然周党没有做官,但总算还是来了一趟。
有的假装生病,干脆不来;还有一些人隐姓埋名,逃到小村庄里。
其中,最有名的应当属严光了。
严光又叫严子陵,是会稽人,小时候跟汉光武帝是同学,两人关系很好。
汉光武帝当上皇帝后,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但他早已改名换姓,隐居起来,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呢?
汉光武帝就把严子陵的长相详详细细说了一遍,吩咐画工画一张像。
画工按照他说的画了个大概,汉光武帝拿来一看,还真像严子陵。
就叫画工照样又画了几张,派人把这些画像分送到各郡县,叫官吏和老百姓寻找严子陵。
没过多少日子,齐国那里上书给汉光武帝,说那边有个男子披着羊皮,经常在河岸上钓鱼,长相有几分相似,但不确定是否就是他。
汉光武帝立即派使者准备上等车马,前往齐国接他。
使者见到严子陵后,送上礼物,邀请他上车。
严子陵推辞说:“你们认错人了,我只是个钓鱼的,不想做官,礼物还是带回去,让我过上宁静的生活吧!”
然而使者坚决不听,不顾他的推辞,将他强行推上车,带到京都来。
汉光武帝特意为严子陵准备了一所房子,派了一些仆人去侍候他,还亲自前往探望。
这一天,严子陵听说皇上来了,故意躺在床上,把脸朝里面,假装不知道。
汉光武帝走过去,摸了摸他的肚子,问道:“喂,子陵,你怎么了?不愿意帮帮我吗?”
严子陵翻过身来,盯着他说:“你是天子,我是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你为何逼我呢?”
汉光武帝叹了一口气,问道:“子陵,我真的无法说服你吗?”
严子陵听了,更不理睬他。
汉光武帝多次邀请他搬到宫里去住,对他说:“不管成不成,咱们还是同学吧!”
严子陵这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前往宫中一趟。
那天晚上,汉光武帝与他同床共寝。
严子陵故意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把大腿压在汉光武帝身上,汉光武帝没有生气,任凭他压着。
第二天起来,汉光武帝问他:“对你,我比之前好一些了吗?”
严子陵回答道:“好像好一点儿。”
汉光武帝高兴地笑了起来,当即想拜他为谏议大夫。
但严子陵却坚决不同意,说:“你让我走,我们还能是朋友;你逼着我,说不定朋友都没得做!”
汉光武帝没办法了,只能放他离开。
严子陵已经露了面,不再躲藏,也不改名换姓了。
他回到家乡富春山(又称严陵山),过着种田、钓鱼的悠闲生活。
富春山旁边是富春江(又称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江边有一座钓台,据说那是严子陵当年钓鱼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不愿意做官,他高尚的声誉越来越大,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而汉光武帝以如此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朋友,也增加了他谦恭下士的声望。
由此,两人的声望都得到了提升。
汉光武帝虽然无法收服这样的名士,但对那些有战功的将军们却有一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