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自建立开始,历经数代皇帝的治理,国家逐步走向繁荣与安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不再担忧温饱问题,政府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转向了提高人口素质。
汉章帝时期,国家兴办的大学——洛阳太学。
洛阳太学人才济济,众多年轻的学子都在这里读书,其中有一位名叫孔僖的学生。
孔僖的来历可不简单,他的先祖是大名鼎鼎的孔子,而他自己也发奋读书,立志将来要出人头地。
有一天,孔僖与同学们探讨《春秋》一书,话题涉及吴王夫差。
想到夫差先胜后败的悲剧,孔僖不禁放下书卷,叹息道:“吴王不能持之以恒,最终被勾践反扑,身死国灭,真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同学们听到他的感叹,纷纷表示赞同:“你说得对。”
“咱们汉武帝起初也推崇儒家学说,在最初的五六年间,国家安宁,民众和乐。”
“然而,他后来却背弃了初衷,忘记了治国之道,导致国家连年征战,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与夫差并没有什么区别。”
就在两人讨论得兴起之时,一个名叫梁郁的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便反问:“照你们这么说,武帝也是犬?”
这话一出,孔僖和同学们意识到形势不妙,立刻闭口不言。
梁郁本就心胸狭窄,见他们俩都不搭理自己,心生不满,暗自思忖:“哼!本想与你们交流,你们却装模作样,对我视若无睹,既然如此,就休怪我不讲情面了。”
随后,梁郁就给朝廷写了一份密告,指控孔僖和同学诽谤汉武帝,还讽刺时政。
朝中官员看完这封信,立即下令逮捕了孔僖的同学,愤怒地指责:“国家出钱给你们这帮知识分子办学校、找老师,就是希望你们将来能为国效力。”
“没想到你们这帮人还没有报效国家,就开始诋毁先祖,简直是活的不耐烦了!”
孔僖的同学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面临牢狱之灾,顿时不知所措。
他惊恐万分,不敢为自己辩解。
孔僖得知此事后,立刻写信上奏朝廷,信中写道:“陛下,我们诽谤汉武帝这件事,完全是子虚乌有。”
“汉武帝的言行已载入史册,为世人所知,我们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怎能说是诽谤?”
“再说了,陛下自登基以来,政事有序,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讽刺?”
“若陛下真有不是,我们指出后,陛下能改则改之;若陛下无错,则请宽恕我们,这样今后才能更容易听到真话。”
这封信很快送到了章帝手中。
章帝本来就没有打算深究,见孔僖言辞恳切,便下令释放了被捕的同学。
同时,章帝觉得孔僖才华横溢,索性安排他做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