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汉章帝撒手人寰后,他年仅十岁的儿子刘肇小朋友接班,成为了新的皇帝。
而这个时候,窦太后就像捕食者静待猎物,趁机抓牢了权力的大棒。
有了这么一个后台强硬的“国母”,窦家的势力便如日中天,那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特别是窦宪,这位老兄在和匈奴的较量中屡屡得胜之后,尾巴就翘到了天上。
飞扬跋扈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抢人老婆、霸占房产、收受贿赂,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小儿科。
但是,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窦宪虽然横行霸道,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点慌的。
原因嘛,很简单,那个曾经的小皇帝刘肇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操控的木偶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大脑和权势。
窦宪在家里一合计,觉得要是不想将来被秋后算账,就得先发制人,来个“名副其实”。
于是,窦宪把自家的兄弟和心腹们召集起来,商量着要篡位。
这些年来,国家大事不都是窦家说了算吗?他们早就是实际上的掌权者,只是缺个名分罢了。
计划一定,这群人就开始秘密筹备造反了。
但是,别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阴谋诡计这类事。
不久,这个大胆的阴谋就传到了和帝刘肇的耳朵里。
这位少年皇帝气得直跳脚,大骂:“这帮家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小瞧我刘家!”
“想当年,光武帝爷爷都能把失去的江山抢回来,我难道会连个皇位都保不住?”
汉和帝在朝中搜寻可靠的盟友,却发现大多数官员都已投靠窦家,宫中也不乏窦家的眼线。
一筹莫展之下,他想到了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太监郑众。
他对郑众说:“窦家越来越放肆,窦宪还想篡位,如果你能帮我除掉他们,将来我绝不会亏待你。”
郑众可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他清楚如果窦宪上台,自己作为和帝的亲信,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于是,他决定赌一把,说不定还能在和帝这棵树上继续乘凉。
他答应和帝,并说:“皇上放心,朝中很多人对窦宪不满,您有机会的。”
有了郑众的帮忙,汉和帝开始实施计划。
他写信给远在外地的窦宪,信中说道:“我虽然是皇帝,但年纪小,管不住事儿。”
“朝中的大臣们也总不听话,您还是回来帮帮我吧,大汉的未来,还得靠您啊。”
这封信,充满了汉和帝的智慧和策略,也预示着窦宪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窦宪志得意满,笑容满面,仿佛刚从牙医诊所出来,牙齿整洁得闪闪发光。
他摇身一变,成了国家救星,像超级英雄一般从天而降,拯救那个连咖啡都泡不好的小皇帝。
他对手下们说:“瞧见没?在洛阳那小子自己都承认,搞不定这些“洛阳铲”(洛阳的政务),最后还不是得靠我“窦大侠”出马。”
他的跟班们,一个个都像马屁精上身,吹嘘他是国家的顶梁柱,不当皇帝简直浪费了这块好材料。
窦宪火急火燎地打包行李,急匆匆带着他的子弟兵往回赶。
还没进城,汉和帝已经带着一群官员郊外迎接,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迎接的是摇滚巨星。
汉和帝见到窦宪,笑得像只刚偷吃完蜜的狐狸:“舅舅您回来真是太好了,以后皇宫就是我的天下,国事就放心交给您吧!”
窦宪心里暗笑:“你这小不点还真是懂事,不过等我在厕所里制定好计划,你可能连“朕”都做不成了。”
不过,还没等他在厕所里想出宏伟蓝图,一切就如厕所里的纸——用完就扔。
有一天晚上,汉和帝偷偷召见了一批神秘人物,像是黑帮接头,悄无声息地就把窦宪的人一网打尽。
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官员,还来不及给窦宪发个微信,就都成了监狱风云的主角。
第二天一早,和帝的使者如同快递员一般准时送达圣旨,把窦宪的权力没收,让他卷铺盖回封地。
窦宪还想挣扎:“我还有一帮铁杆粉丝呢,大不了现在就和你拼了。”
结果一打听,他的粉丝们早就在监狱里唱起了铁窗泪。
窦宪腿一软,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一屁股坐在地上,“完了,这次是真的玩完了。”
朝中的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和窦宪划清界限,跑得比兔子还快,一个个都成了和帝的“粉丝”。
窦家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像是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四散而去。
窦宪更是凄凄惨惨,像是被踢出家门的流浪狗,一路灰溜溜地回了封地。
然而,汉和帝并不想留下后患,他知道窦宪这只“九命猫”有可能死灰复燃。
所以,窦宪前脚刚回到封地,和帝后脚就下令:“窦宪这货,最好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朕才能安心睡大觉。”
窦宪一路走来,心灰意冷,没想到刚回到家乡,就和兄弟们收到了“自杀手册”。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万念俱灰之下,只能泪眼朦胧地“自挂东南枝”。
从此,曾经风光无限的窦家,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璀璨一时,最终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