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2年,汉顺帝已经是个大人了,18岁啦,他选了梁氏做他的皇后。
这位梁皇后她老爹梁商,也跟着成了大将军。
这时候,外戚们又来劲儿了,想要搞点大动作。
有人提议,让汉顺帝从各地召集那些有学问的读书人,到京城来,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结果,那次考场上人才济济,最出名的有汝南的陈蕃、颍川的李膺、南郑的李固、南阳的张衡等等。
接下来,他们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的点子。
但是,当时的政权实际上是被宦官和外戚把控的,这些没职没权的读书人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这些读书人当中,南阳的张衡是个科学狂人。
他研究天文、数学,还大胆地提出地球是圆的,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而且还靠着太阳的光发亮。
他还造了一个浑天仪,用铜做的,上面刻着日月星辰,靠流水带动,坐在家里就能知道哪颗星从东方升起,哪颗星从西方落下。
那时候,地震频繁发生,张衡就发明了一个地动仪,形状像个大酒坛。
周围按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装着八条龙,每条龙嘴里含着一个铜球。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应的龙就会吐出铜球,铜球正好落在下面的铜蛤蟆嘴里,发出“当”的一声,就像敲钟一样。
只要听到声音,就能知道哪个方向地震了。
大臣们听说张衡造出地动仪,都不相信,只是把它当成逗乐的玩具。
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上朝西的龙突然吐出铜球,掉进蛤蟆嘴里。
可是洛阳并没有地震,大臣们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有的甚至要求治他的罪。
没想到过了几天,陇西传来消息,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发生了大地震,山都塌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这才信服了。
然而,朝廷里乱七八糟的,像张衡这样有真本事的人,哪里能得到重用呢?
汉顺帝是靠着宦官上台的,所以他当然要重用宦官。
浮阳侯孙程死了,宦官没有亲儿子,汉顺帝特别开恩,让孙程的养子孙寿继承了爵位和封地。
当初汉武帝和汉宣帝重用宦官,是因为宦官没有后代,不会像外戚那样威胁朝廷。
现在汉顺帝开了这个先例,宦官的养子也可以得到封赏,继承官位,那还了得?
宦官的养子,可是要多少就有多少。
这么一来,汉宫里的宦官越来越多,甚至多达几百家,上千家,他们争权夺利,搞得天下大乱,没有一天安宁。
梁商虽然做了大将军,但也叫自己儿子们好好地结交宦官曹节、曹腾他们,好保全一家的荣华富贵。
不少见风使舵的官员,也争先恐后地向曹节他们献殷勤。
公元141年,梁商病逝,汉顺帝让他的儿子梁冀接班做了大将军,另一个儿子梁不疑成了河南尹。
别看梁冀说话结结巴巴的,他可是从小就会耍钱,玩斗鸡,长大了仗势欺人,什么坏事都干。
这样的人做了大将军,还和宦官曹节、曹腾勾结,就更闹得无法无天了。
老百姓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起来反抗,专挑贪官污吏开刀。
谏议大夫周举上书给汉顺帝,说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要想平息叛乱,得先查办地方官。
汉顺帝这次竟然听进去了,派了八个大臣到各地去视察。
这八个大臣中,有个年轻的张纲,他一边走一边想:“国家搞成这样,不都是朝廷那些大官的功劳吗?”
“光查地方官有什么用,把那些大官办了,小官自然就规矩了。”
他越想越不平衡,到了洛阳都亭,就把车砸了,轮子埋了,不走了。
人家问他咋了,他说:“豺狼当道,何必查问狐狸?”
他跑回洛阳,直接上书告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府尹梁不疑。
这个消息一出,洛阳城都炸了。
老百姓都说:“张纲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梁家的子弟和亲戚恨得牙痒痒,说:“张纲这小子,看他有几个脑袋!”
汉顺帝正宠爱梁皇后,怎么可能惩办皇后的兄弟呢?
但他也知道支持张纲的人不少,只好把奏章晾一边,假装没这回事。
其他大臣的奏章也大多牵扯到梁冀和宦官,但这些报告都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想找个办法治治他。
正好广陵那边来公文,说“广陵大盗”张婴造反,扰乱徐州、扬州一带,手下有好几万人马,请求朝廷派人镇压。
梁冀就趁机推荐张纲去当广陵太守,想让他去送死。
张纲到了广陵,带着十几个随从亲自去找张婴,说自己来惩办贪官污吏,绝不跟老百姓为难。
张婴早就听说张纲正直,说话算数。
于是,两人指天发誓,要一起除暴安良。
张纲在起义军中挑了一批能干的人,帮他办事,让其他人回家种地。
这样一来,广陵一带就这么安定了。
张纲立了大功,大臣们认为应该封赏他,但梁冀不同意也没辙。
张纲在广陵当了一年多太守,最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