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 文化的影响力8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995字 发布时间:2024-01-03

 

西方人对神的执着是有意义的,这种证明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大脑的体操,更大的意义在于,西方人把对上帝的纯粹用在了科学上,这是西方科学先行一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维纳说:“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时候才会繁荣起来。”这话有道理,但细细一想,有毛病,欧洲人的信仰从来就不自由,要说信仰自由,中国人早就实现了。

好在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慢慢认识到上帝的虚拟性,但欧洲人心里没上帝是不行的,不过,文艺复兴把欧洲人的胆子搞大了,笛卡尔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尽管上帝不是骗子。”笛卡尔还说过,“……我有关于这些完满性的观念,于是我自己就是上帝了。”狄德罗则直接告诉大家说:“我告诉你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看来,科学在欧洲必须抬头了,欧洲人终于发现有了新的上帝,虽然原来的上帝依然是上帝,但科学这个新上帝明显更得人心,不过,越到后面,人们对科学就越是怀疑了,但不管怎么怀疑,科学是有用的这个印象是不变的。

中国人似乎更早的对神表现出不虔诚,其实,中国人对神从来就不虔诚,也就是是说,中国人更早的看透了神,也正因为这样,科学的早晨没有出现在中国。

对科学来说,有没有神不重要,神开始还起到阻碍作用,重要的在于有神更有利于培养出人专注和执着的精神,对于科学,没有经过这样的专注和执着训练是搞不成的,这种说法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这种说法绝对是重要的。

 

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特别是科学在欧洲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欧洲宗教在打压科学的同时,也保护了科学。

基督教认为世界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上帝赋予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找上帝给出的这些规律,找到一个规律,上帝就开心一次。

为了让上帝开心,教会收藏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其中就包括科学资料,教会开办了学校,除了讲授宗教理论之外,还讲授科学知识,目的是要论证和充实宗教理论,最终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伟大。

实际上,不仅是科学,还有哲学都是在基督教的恩惠下得以保存,也正是由于宗教对哲学和科学的这种态度,这就决定了,在中世纪,哲学和科学不会死掉,但也不会茁壮成长,因为科学和哲学只要发点威,上帝的威信就降低一点。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最后的突破需要文艺界领头,文艺复兴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对神和教会提出挑战,否定上帝的全能,注意,不是全盘否定,是让上帝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让科学起作用,最后,还需要帮助哲学从宗教的奴仆心态中回过神来。

中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文艺复兴之后,宗教是以步步为营的节奏在撤退,但宗教不会消失,因为科学解释不了宗教,就像宗教解释不了神一样,而哲学是离不开神的,对于神而言,哲学和宗教是同一的。

现在,上帝已经成了西方人的玩物,成了西方人调侃的素材,关于宗教,有西方人嘲讽道,“什么是信仰,它是人们对所不理解之物的坚定信念。” 这里说的信仰是指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西方精神世界最后的底线已经基本崩溃。

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历史的进步,宗教里的上帝必须平民化,人类需要自由的思考,需要在自由的气氛下把玩宗教,对此,西方人走得好累,要像中国人那样平等而平凡的看待宗教,西方的路还够长。

 

宗教是一种不会骗人的骗人行径,人们需要宗教是需要一个聚在一起的借口,哪怕是思想上的团聚,这是一个极其纯真而纯洁的借口,宗教的强大在于宗教的柔弱,宗教的罪恶在于宗教的纯粹和无知。

“金枝”的故事是真的吗?那可能是不开化的人们的纯真表达,属于宗教的序幕,宗教不是因为善而流行起来,更不是因为恶,宗教是因为自然而然才流行起来,是因为人类社会必然会产生宗教。

从有人开始,人的思想必须有锚定物,特别是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拥有强大文化之前。

这个锚定物只可能是无形的,任何有形物都不可能永恒,而思想总是在寻找永恒,找来找去就得把宗教找出来,或者说,找出来的这个当选者就是宗教。

人创造了神,神促成了宗教,宗教使神的地位正统化、合法化,人类成功的自己骗了自己,但这种骗是有价值的,人民需要宗教,以致于政府必须满足人民的这种精神追求,确实,政府干不过宗教,政府对宗教的容忍就像一个强壮的男人默默的接受着女人的唠叨一样。

 

关于宗教和迷信,因为他们有时像极了,不好区分,介于水和冰之间,按照培根的说法,迷信不是宗教,但人民的迷信会把明白人也搞得迷信,可能危及到政权。

所以,政府总是反对迷信,同时,政府得支持宗教,因为宗教已经走过了迷信的阶段,属于高级迷信,已经不再被叫作迷信了,早就鸟枪改炮了。

实际上,西方的迷信和迷信活动比中国多多了,因为西方的宗教比中国发达,宗教虽然不归在迷信之内,但宗教有时会诱发一些迷信,不过,宗教对此没有责任,就像你盯美女的时候撞上了电线杆,美女不承担责任。

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人皆有之,宗教总是有教义在支撑,而迷信,原则上是民 主而自由的,迷信也有迷信的规则,可能永远查不到这些规则的出处,并且,这些规则有时奇怪和搞笑得让人难以理解,以致于一些迷信行为,可能连宗教人士也看不惯。

迷信如果信进去了就不容易出来,因为开导你的人都是外人,此时的你是不太信外人的,不像宗教,开导你的人都是内伙子,很可能是上级或上级派来的人,有一种权威让你不得不信。

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达宗教和迷信的区别,深入研究过《易经》的人一般都表示自己不会算命,算命的人一般都表示自己会《易经》。

刚才说了,宗教和迷信有时像极了,因为这两者的洗脑方式是类似的,当年的中国帝王们,权力至顶,但宗教和迷信却有可能左右他们,起到约束其行为的作用,而人们则迷信着帝王、皇帝。

后来,西方的民 主、自由的思想彻底摧毁了中国人对皇帝的迷信,却不能取消西方人对宗教的迷信,即使现在西方人拿上帝当开心果,信上帝依然是需要的。

看来,当年中国人是用西方的民 主、自由打败了皇帝,今后,西方人可能得用中国文化,或者说是经中国文化改造过的民 主、自由思想去取缔西方的宗教和迷信,如果西方人决定要取缔的话。

最终,西方宗教会和中国宗教一样不再是全民运动,而是以少数“非遗传承人”守护“非遗文化项目”的形式继续着。

 

宗教和文化是绑在一起的,在欧洲,保卫宗教实际是保卫文化,在中国,保卫文化的同时也是在保卫宗教。

中国文化具有贪婪的属性,广泛且积极的吸取各种文化的优点,并整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不变的,佛教的例子很明显,佛教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佛教接受了中国文化的领导。

宗教是人类思想最后的清静的家园,社会得为一些人保留这样一块地盘,这实际上是在保护文化,宗教是极端的文化,是浓缩的文化,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途径,是人类童年纯真思想的一个备份,当个人或社会出现混乱和迷失的时候,可以进行思想的重装,宗教必须存在下去,这是文化的需要。

 

 

神的感悟

 

啊!

啊……

我该歌颂哪一个神啊?

……

一个声音在作答。

可笑的人啊!

你没意识到你是无神论者吗?

没有信仰的人啊!

你无缘感受我带来的荣耀。

可怜的人啊!

你不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吗?

无知的人啊!

你看上去居然这样的快活。

愚蠢的人啊!

是哪位神给了你如此的勇气?

快恢复理智吧,

到我怀抱里来吧,

从此不再被异教的神所迷惑。

迷途的人啊!

请跟我来。

……

人呢?

人呢?

……

啊!

我的魔力不灵了啊!

我无法引导一个跟着感觉走的人。

我搞不定那个人啊!

我无法让他感觉到我的存在。

不可救药的人啊!

是我自己啊。

啊!

我是谁?

我是万能的吗?

我不是万能的吗?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