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日军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决定分两个纵队向阳泉发动进攻,右纵队沿井陉——新关——石门口大道及其以北攻击中国 军队;左纵队步兵四个大队、山炮兵一个大队为基干沿着微水镇——侧鱼镇——石门口大道地区前进,进入右纵队正面的中国 军队背后,以使其右纵队攻击顺利,其余部队集结于井陉附近。
当天,日军右纵队第39旅团一部在飞机掩护下,向北峪、大小龙窝和地都一带国 军阵地进攻。经反复争夺,守军张金照第30师和冯安邦第27师伤亡惨重,阵地多被突破,仅仅固守阵地内高地。21日到22日两日右纵队继续猛烈攻击1000高地,并攻陷北峪及东西葛丹阵地。
10月22日早晨,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27师1000高地及第30师溃泉阵地展开猛烈进攻。日军突破溃泉,但该师与武士敏第169师协同下在常坪附近侧击,夺回溃泉阵地,将入侵日军驱逐回北峪附近。
由于连日来日军步步紧逼,日军右纵队已经逼近娘子关的关隘口,对娘子关形成包围之势,而中国 军队虽奋力抵御,最终被迫后退。黄绍竑又得到消息说,日军又增兵四百多人,由东西葛丹向守军左翼运动,有威胁守军侧背的企图,于是命令孙连仲的26路军缩短战线,占领绵山至苇泽关一带阵地,阻敌西进。在23日到24日期间,娘子关右翼地区的长生口、旧关的日军在空军支援下向第3军阵地红土领迄甘桃驿周围地区猛烈攻击,并占领了这些地方,企图将井陉输送增援部队的道路肃清,守军第3军伤亡惨重。日军右纵队继续攻击娘子关正面守军阵地,同时川岸师团 派出的左纵队40旅四个大队于10月21日从石家庄西部地区出发,经获鹿县、微水镇、南横口,22日晚步兵79联队主力大部到达南、北障城,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侧鱼镇东北部的高地。黄绍竑依据这种形势,急调增援的129师刘伯 承部进驻前方七互村、马山村地区。孙连仲也于22 日向阎锡山发报,请求调生力军增援。阎锡山急令太原22集团军41军增援至阳泉地。
10月23日,日军左纵队先头部队到达七互村附近,与八路军129师386旅和国 军第7师一旅发生战斗,日军很快占领七互村一带,并向马山村附近行动。第41军第122师王铭章第364旅奉命在七家峪、马山村一带阻击日军西进,但立足未稳就遭受日军出其不意的侧击,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阵地。马山村日军趁机推进到刘家沟、十字路一带,向第3军所在的固驿镇发起攻击,第3军抵抗固守。左纵队25日突破东回镇南北线阵地,26日进出柏木井附近,威胁娘子关与旧关的侧后背地区。
10月26日,日军继续向守军阵地猛攻。当日清晨,日军第40旅团一部已进至娘子关、新关侧后的柏木井附近,严重威胁娘子关。黄绍竑得到阎锡山的同意后,将主力转移到巨城镇、移纕镇进出柏井驿、桥头村,来阻挡由马山村西进的日军原左纵队;暂留调赴北正面的冯钦哉部三团,于上下盘石至巨城镇间抗拒由娘子关方面日军的进入。
26路军主力转移后,娘子关仅由其所留少数人防守,日军乘势进攻,当日占领了娘子关。从此,晋东门户被打开,太原屏障全失。日军第20师团于10月26日占领娘子关后,第1军为乘机扩大战果,以便一举攻下太原,命令20师团继续攻击。师团以两纵队分别作为右追击队和左追击队,向阳泉平原追击。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 军队各部重新布置兵力组织战斗,继续阻挡两路西进日军。为确保平定地区,右翼由41军的王铭章122师和孙震124师防守,命令124师的372旅确保石门口一带,第122师占领赵家庄、冶西一带;正面26路军张金照第30师占领1121高地,经上庄到1018高地一线;27路军42军占领白道堰经乱柳村至龙庄西方高地。左翼方面,27路军方面169师占领桐花村、山头村、卧虎村一线;另由神灵台转移17师占领巨城镇、马鞍山、南畔一线。阎锡山因无兵增援正太线,命令五台山区八路军115师和120师速赴阳泉。
10月27日到28日,日军左追击队将石门口一带124师372旅击退,124师退守的西郊村阵地也被日军攻陷。与此同时,日军的另一部在飞机支援下,将30师阵地1121高地攻陷,守卫该阵地的国 军30师两个连全部战死。
娘子关失守影响到中国 军队整个山西战局,太原危在旦夕。为挽救山西危局,28日,蒋中正给阎锡山、黄绍竑密电:
“太原阎司令长官、寿阳黄副司令长官:O密。娘子关失守影响全晋,我为保障晋北最后胜利及待川军增援起见,在娘子关方面作战的各军应在寿阳以东地区利用山地坚强抵抗。如无命令,即将全部牺牲亦不许退至寿阳以西,如有不听命令者,决依军法从事。望即转令遵照为要。中O。俭午。”
电报要求娘子关方面作战各军在寿阳以东地区利用山地坚强抵抗,“如无命令,即将全部牺牲亦不许退至寿阳以西,如有不听命令者,决依军法从事!”并且限1小时到达。
尽管蒋中正给阎锡山、黄绍竑下了死命令,娘子关方面作战各军在寿阳以东地区利用山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但是由于武器装备过于悬殊,到底不能阻止日军的步步推进。日军为使中国 军队无喘息机会,继续猛烈追击中国 军队,在攻陷娘子关后,将两路纵队分作左追击队和右追击队,分别向阳泉、平定追击。在这之前,日军于25日以两个联队的兵力向西运动,在东回镇附近将川军第122师一旅击溃后,又北攻国 军第122师另一旅和第3军后方,截断了平定至阳泉的道路。阎锡山命令第26军、川军第124师及第27路军一部占领西郊村、移穰镇、巨城镇一线,阻止日军西进。
27日,左路日军先头到达桥头村。右路日军当夜击退中国守军第17师,攻陷巨城镇。另以一部由娘子关沿正太线进逼移穰镇,当日该镇也被攻陷。28日,移穰镇日军向中国 军队左翼乱柳村一带猛攻,桥头村的日军向第30师上庄阵地猛攻,激战数小时后,中国 军队全线被突破,伤亡特别重大。同时日军以一部向石门口进攻,激战之后,中国守军一旅只剩400余人,退至西郊。
为解晋东危机,蒋中正命令第1战区部队立即向石家庄、娘子关迂回攻击。但缓不济急,日军继续西侵。29日,孙连仲奉蒋中正的命令,率部在寿阳以东抵御日军。当时迎战日军的正面仅有第26军所部5000余人独立支撑,勉强阻击敌人。日军千余人向第42军阵地猛攻,该军损失惨重,仍坚守阵地。终因寡不敌众,日军突破守军阵地。当日,日军攻占平定。30日。日军又在阳泉以南将第26路军各师包围攻击,各师伤亡极重。被迫向西撤退,日军进占阳泉。经过多日厮杀,中国 军队减员严重,战斗力大减,第26路军到25日前仅剩5000余人,第3军仅剩下2000余人,川军及第27军都已经溃不成军。
11月1日,阎锡山等致大本营第一部密电:
“即刻到。南京。大本营第一部:甲,战况……二、晋东方面,世日敌仍向我续行猛攻。右翼仍固守原阵地,中央敌众我寡退守侧(测)石驿,左翼稍后退27师黄师长被敌机炸毙……(注:第27师师长冯安邦,黄樵松为该师79旅旅长,未炸毙)
当天,蒋中正命令汤恩伯迅速率领所部参加晋东作战,同时电令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要求第22集团军协同晋东部队夹击西进的日军。鉴于晋东战局对中国 军队已十分不利,日军正沿正太铁路步步进逼,已威胁晋北中国 军队侧后,太原告急,阎锡山于11月2日命令卫立煌撤出忻口阵地,回防太原外围,以期会同晋东的孙连仲、曾万钟和冯钦哉各部实行野 战防御,协助傅作义集团军固守太原。
11月3日,晋东方面日军进至寿阳,即将县城包围猛攻,守城中国 军队与日军激战一日,双方伤亡均重,终因众寡悬殊,守城部队于夜间突围出城,寿阳失守。日军步兵第31旅团也由九龙关进入昔阳,向榆次急进。4日早上,日军与孙连仲第26路军余部在榆次附近激战,战斗持续一天,日军后续部队到达,孙连仲部被压迫至榆次西南地区,于是日军占领榆次县城,太原危急。
太原城防由傅作义负责。傅作义以第35军及第73师一部分任东西城防守,并以一部配备于城外,以新编第3团配备于北城,独立第1旅配备于西城,第213旅配备于南城,新编第8、第9两团为预备队。阎锡山原定中国 军队利用太原附近既设阵地实行依城野 战,待日军进攻太原时夹击而歼灭之。但晋东军队被日军击溃,仅孙连仲与司令部少数人员到达太原。晋北军队撤退时,日军即猛烈追击,并以飞机轰炸骚扰,因而仓促之际未能组织新的防线,卫立煌部被迫退到汾河西岸。同时,从正太线撤退下来的部队如惊弓之鸟,争相南移西渡,溃乱不堪。这样,太原城防战的重任主要落在了傅作义集团军身上。5日,日军第5师团攻占阳曲城。
6日凌晨,日军第5师团先头部队已到达太原北郊,随后,其主力于城东、城北两面开始攻城,与中国配备城外的部队激战,并以飞机、火炮向城内轰炸。7日,东路日军川岸第20师团的先头部队约1500余人也到达城南荻城附近,一部进抵双塔寺,与城东的第5师团会合。此时城西汾河上各处桥梁均被日军占领,太原城完全陷于被包围状态。
11月8日早上,日军东、北两路的兵团主力步炮兵齐集城下,由东、北两面剧烈攻击城垣,与此同时,日军出动飞机13架轮流轰炸,北城楼被烧毁,东、北两城到处起火,火焰弥漫全城,电话逐段被毁,城内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至9时,东北及西北两城角由于日军的连续集中轰击被毁。随后,东、北两面城墙也相继被轰开破口十余处,城内各掩蔽部及弹药洞多被轰塌。日军步兵在枪炮掩护下,向城内猛冲,中国 军队于城墙埋伏的炮垒队被日军击散。国 军东、北两城步兵誓死不退,一面同入城之敌拼杀,一面封锁城墙各口,敌我都在争取最后胜利,死亡异常惨重。
巷战到下午4时,中国守军将城墙各破口全部封锁,仅在东北城角一处尚有入城的日军千余人,守军同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日军被歼大半。入夜,日军出动飞机空降增兵,并利用夜间隐蔽有利于夹杂混战,向中国守军发起突袭,中国 军队伤亡巨大,西、南两城部队及预备队被日军击溃。守城部队经过血战,官兵所剩无几。城防总司令傅作义见局势已无法挽回,下令撤守。守军余部由大南门突破重围,经文水一带向离石附近转移。华北重镇太原城陷落。
忻口战役从10月11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苦战28天,经过南怀化之战、娘子关大战、红沟大战、大白水激战等无数次大小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成为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历时最久,交战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 军队先后加入战斗兵力16个师10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日军投入兵力约5万余人,死伤两万多人。这次会战虽然中国方面最终失败了,但是由于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给日军以两万多人的伤亡,从而使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得以实现。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军共同进行的战役,体现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第406章 日军兵临南京城下
淞沪会战开始后,松井石根作为公认的“中国通”和攻坚战专家被委任为上海派遣军司令。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参谋本部派河边虎四郎课长来上海和松井石根联络,松井石根对他发誓说:“请放心,吾意已决,非打下南京来给你们看看!”11月15日,松井石根又向从东京来的参谋本部谋略课长影佐祯昭和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当面陈述了进攻南京的必要。11月19日,各路日军追击撤退的中国 军队,纷纷抵达大本营的战略限制线。第10军部队首先突破限制线向西追击。松井石根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再次向大本营提出向南京追击的意见。24日,日军大本营解除了原限制线,同时又给华中方面军下达了无锡到湖州的新限制线。第一次违令成功助长了松井石根的狂暴气焰。他命令部队再次越过限制线,同时再次向大本营提出:“为迅速解决事变,华中方面军须乘当前敌之颓势攻取南京。”
正好这时候日本的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卢沟桥事变前后,日本政府和军部中对于中日纠纷主张局部解决和主张全面解决的两派始终存在分歧,两次为华中方面军下达战略限制线,正是这种分歧的具体体现,但后来经过激烈辩论,大本营最终决定全面推进中日战争。于是,大本营通过大陆命令第8号,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了命令:“应与海军相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于是松井石根就收到了进攻南京的电报命令。12月初,松井石根在等到大本营进攻南京的命令后,立即兵分两路直扑南京:一路由上海派遣军组成,沿太湖北侧,经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向南京进攻;另一路由第10军组成,沿太湖南侧,经嘉兴、湖州、长兴扑向南京。
不久日军又分为四路,两路由丹阳、金坛等地直扑南京,另两路分别迂回芜湖和浦口,以图对南京守军形成东、北、西南几面包围之势。从12月5日起,双方在南京外围发生激战。中国 军队抵抗不利,日军于8日全线突破南京外围防线,完成了对南京的最后包围。
虽然日军来势汹汹,然而却面临多重困难。日军经淞沪战役后,未经充分休整补充就开始向南京方向进击,其后勤保障也严重不足。松井石根的幕僚们多次向他提醒过类似的问题,他也深知自己的部队面临的困难,但他仍然一意孤行。11月20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第10军发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在当时的环境下发出这样一道指令,正是指使日军进行公开抢劫。松井石根作为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对日军接到命令后的所作所为给予默认。其结果是整个部队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掠夺。这时候松井石根将方面军司令部从上海移到苏州。
再来看看中国方面保卫南京的准备工作。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危急之下,蒋中正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唐生智,字孟潇,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1929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年12月兼任国民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多路大军直扑南京,唐生智临危受命,担负起指挥南京保卫战的重任。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当天,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命令,日军分多路向南京进军。日军第10军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在第114师团后,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国崎支队沿广德、郎溪公路进占太平(当涂),然后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断南京守军向北撤退的道路;第18师团经宣城向芜湖进攻,切断南京守军向西撤退的道路。
从12月3日到6日,经过4天的战斗,日军正面的第18师团、第9师团突破守军第83军及第66军的警戒、前进阵地,占领了句容,推进到句容以西的黄梅、土桥及湖熟镇一带,并有一部兵力由右翼深入到孟塘、大胡山附近;第114师团突破了守军第72军及第74军的警戒、前进阵地,占领了溧水,进至溧水以北之秣陵关、陆朗镇及江宁镇一带。这时,日军右翼的天谷支队和第13师团正向镇江、靖江进攻中,左翼的第6师团正向秣陵关前进中,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正向当涂、宣城进攻中。
12月6日下午,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发现日军迫近第一线阵地,其第16师团一部已渗入至汤山镇左侧后的胡塘、大胡山附近,急忙命令第36师迅速派1个步兵团进占麒麟门附近阵地,以掩护第66军侧背,并阻止该敌继续渗入;命令在镇江的第71军、在镇江及东昌街一带的第83军迅速向南京转移,以增强南京的防守力量;规定第71军 转移后,镇江要塞由第103师代师长戴之奇指挥;同时命令第10军刚刚到达南京栖霞山附近的第41师推进至龙潭、乌鸦山地区,以掩护第71军及第83军 转进,并保持与镇江的联系。由于南京已成围城,即将变为战场,蒋中正于当晚召集少将以上军官开会,于10月7日清晨5点45分乘飞机离开南京,飞赴江西,转武汉统帅部。
12月7日,松井石根召集参谋人员,下达了《南京城攻略要领》。该要领大致内容如下:
一、若南京守城司令或市政当局留守城中,则劝其开城以和平占领,尔后,各师团分别由经过挑选的一个步兵大队(9日改为三个大队)为基干,率先进城,分区对城内进行扫荡;二、若敌之残兵仍凭借城墙负隅抵抗,则以抵达战场之所有炮兵实施炮击,以夺占城墙。尔后,各师团以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进城扫荡。
二、严禁接近外国之权益特别是外交机关。在外交使团提议设立而为我军拒绝之中立地带,除必要外,应禁止入内,并应在重要地点设立岗哨。又,禁止进入城外之中山陵等革 命志士之陵墓及明孝陵。
同时,松井石根又训令他的部队:“南京乃中国之首都,攻克之乃世界性事件。故须认真研究,愈益发挥日本之名誉,增强中国民众之信赖。虽为敌军,然已丧失抗战意志者及一般官民,应予以宣抚爱护,持宽容慈悲之态度。
12月7日,日军华中方面军下令,于当日开始向南京外围第一线防御阵地进攻;突破该阵地后,继续向南京城复廓阵地攻击;集中到达战场的全部炮兵火力,用以摧毁并夺取城垣,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劝降书,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12月8日,原在湖州地区的日军第6师团也赶到秣陵镇以西地区,在第114师团左翼展开,参加了进攻南京外围阵地的作战。南京外围第一线阵地经过两日一夜的激烈战斗,到12月10日,各主要防御地段上的工事多已被日军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摧毁,守军伤亡惨重,如第51师防守淳化镇的第301团的代团长纪鸿儒身负重伤,连长伤亡9名,排以下伤亡1400余人,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当日下午,日军在坦克引导下先后攻占了汤山镇、淳化镇等重要据点。与此同时,日军右翼第13师团的第26旅团沼田支队已击退第57军的第111师,占领靖江,天谷支队已攻入镇江,日军左翼国崎支队已进至当涂附近,第18师团攻占宣城后正向芜湖前进中。
鉴于上述情况,唐生智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一方面下令命第一线阵地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一方面命令镇江的第103师、第112师及其附近的第82军迅速撤至南京。8日下午,第2军团的第48师已运到南京,第83军的第156师也撤到南京,其第154师仍在撤退途中。
这时候已经有多处被日军突破,一部分阵地也呈现出不能支持的局势。此时国 军德械精锐第87师大部已由镇江开到南部阵地。第83军第154师,第156师已从丹阳,句容一带向南京转进中。鉴于外围战斗和部队调动实际情况,南京卫戍军总部于当晚下达“卫参作字第二十八号”命令,决定全线退守复廓阵地。其目的是“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以复廓地区为重点防御地带。复廓防线西自靠近长江边的板桥镇,牛首山,向东延伸至河定桥,紫金山再至杨坊山,乌龙山,而直达下游长江边。
从12月8日起,日军第16师团就进入紫金山地区,在红毛山,老虎洞与国 军中央教导总队展开激战。8日,日军进抵通济门紫金山阵地最南端红毛山,与中央教导总队石泉营激战整整一天。
此时南京已经完全处在日军的包围之中,南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要知道唐生智如何面对局面,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