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 文化的影响力12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3520字 发布时间:2024-01-07

 

人都是虚伪的,是人就这个德性,人类才有这个德性,如何想知道一只狗是否已经用过餐,这很容易,只需扔一个包子,观察其对这个包子所作出反应的速度就可以得出结论。

但对一个饥饿的人,这个方法不一定管用,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虚伪起来,饿着也说吃饱了。

东西方文化对虚伪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人的虚伪是友善的,就是面子问题,有时候打肿脸充胖子。

西方人的虚伪,特别是在国家层面,虚伪成了算计对方的工具,那是要虚伪死人的,当然,死的是对方。

西方文化丢不掉丛林法则的思想,自古如此,习惯了,伏尔泰说:“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剑尖指着他人,才能有所成就,一直到死,武器仍然握在手中。”但是,西方人彬彬有礼起来那是相当的彬彬有礼,在握手的时候,另外那只手是把剑背在身后的,西方人的虚伪是要出人命的。

 

人类确实需要虚伪,是人就得虚伪,中国人比西方人虚伪,这也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中国文化是从高端作要求,虽然很少有人能真正完全做到,但标准始终是高端的。

西方文化是降格作要求,之所以要降格,是因为要真实,现代人一真实就离高端很远了,但西方人认为那个高端是虚伪的,现实才是真实的,事实上,近代以来,西方一直有一股重回动物时代的呼声。

这里还可以提到西方的博爱,这个提法是很好的,但西方人提出来,这个完全是搞笑,适用丛林法则的西方讲博爱,简直是要求狼对羊表示出爱心,那可能出现在动画片里,西方文化已经失去了博爱的基本素养,西方的博爱必须是以虚伪的方式表达。

中国人的烦恼在于,比如说,一个人当其在某个短时间段内遇到很多个结婚、生娃、过生日、去世等红白请柬的持续打击下,一个理性的中国人可能会尝试思考,可能觉得还是西方文化好,还是各管各好,不用纠结那么多不必要的社交事宜。

这种思考是正常的,不过,首先要明白,西方也有这些,只不过在西方文化下,大家追求的是利用这个机会玩一玩,份子钱嘛,以西方人坦率的性格,要我交份子钱,我就不来了,当然,多少也是要破费一点的,快乐为主,破费为辅。

中国人则是以交份子钱为主,其他都是辅,哪怕是人出现一次,把份子钱交上,然后找个理由离开,这样似乎也可以,因为关键动作已经完成,而这个关键动作也是了上一次人家的关键动作。

感觉熟人之间的分子钱已经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平衡的关键在于大家都有相应的关键日,唉,这些社交活动还真是相当虚伪,但是,对于中国人,没有这些活动似乎也不行,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这些,中国和中国文化都撑不到今天。

人情、感情、亲情、友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中国文化是土地文化,有土地可依赖才能形成这样的文化,即中国人站得住、住得稳,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保障大家可以在某处长期居住。

在欧洲,外族打来就跑,欧洲人已经形成了到处跑的心态,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人情、感情、亲情、友情作用不大,更多的是碍事,直到现在,西方人依然是四海为家,或者说,西方人的家和家乡的概念比中国人弱得多。

中国人的这些文化习性,即使你认为这是虚伪的,多少也是要的,中国人不能活得跟西方人似的,人需要虚伪,这是中国人生活的一种乐趣,西方人的虚伪是用来置对方于死地的,不能学。

 

西方有西方的烦恼,生活中的各种禁忌就会烦死你,西方无情的社会竞争是中国人难以适应的,是人就会有烦恼,不管在哪里,没有这个烦恼就会有那个烦恼,烦恼总会有的。

中国人就要适应中国文化,学会在中国文化下快乐的生活,那种总想借这些机会赚点份子钱,或者试图把原来放出去的份子钱拿回来的想法是现实的,也是可操作的,据说袁世凯的儿子那年过了4次生日。

总体上,所有人都是有几分矛盾,处理这些矛盾永远是自己的事,原则一点、策略一点、圆滑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处理得怎么样,就是自己在人群中、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反映。

别人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直接对你说出来的答案常常是烟雾弹,太多的人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世界因此更美好。

人都有虚伪的一面,在虚伪的同时,人们又追求真实,这方面,西方领先,西方人的真实要一直追到动物那里,看看西方的雕塑,你说他们没有穿衣服吧,他说这是真实,是艺术。

黑格尔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在雕刻作品中,似乎最理想的是裸体形象,而服装则显得多余。”不过还好,不穿衣服的欧洲雕塑,一般来说,表情都还算严肃,如果不穿衣服的维纳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个世界就完蛋了。

你说不要乱搞两性关系吧,他说这是真实的,好像这个问题,很少听说是艺术,实际上,这方面被称为艺术和自称为艺术的资料都相当多。

西方确实比中国更善于展现真实,因为只要是真实,在西方就会有一席之地,比真实,中国人还真赶不上西方人,中国文化使劲挖掘的人的虚伪的一面,即真正的人的一面,我们说,这两方面都是需要认识的,但大家必须承认,人比猴子虚伪,要做人就不能太真实,否则就只是动物。

美德算不算虚伪?其实,完全可以承认美德是虚伪的,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人类一直在以追求美德为荣,人类就是这么矛盾。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追求美德,但西方人的真实使得美德在西方人那里显得比在中国人这里更虚伪,从孟德斯鸠开始,美德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手段。

对于中国人,讨论要不要有美德这件事本来就很奇怪,至于做不做得到,那是能力问题,但欧洲人是认真的在讨论人应不应该具有美德。

西方人一直在研究人究竟应不应该具备理性,中国人对此可能摸不着南北,只是承认人有时候缺乏理性,比如愤怒的时候。

不过,西方人对这个问题的着迷程度似乎让中国人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难道我们对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有误?所以,欧洲人,其实就说成西方人的思维,中国人确实不懂。

西方文化是在吃饱饭后才会关注美德,而中国文化对人的要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两句最有意义的是前一句,这一句才更能体现做人的精神价值,这是西方文化所欠缺的。

 

西方是一个对自由无比崇尚的社会,前面又一直接在说,西方政府不力,那么,西方社会是靠什么来有效管理这个社会的呢,这里就要谈到契约精神。

动物界流行的是丛林法则,后来变成了人,西方虽然还是忘不了这个法则,也一直在践行这个法则,但会遇到麻烦,当遇到实力差不多的对手时,继续采用丛林法则只能是两败俱伤,此时,合作比对抗更具可行性。

注意,“合作比对抗更具可行性”这句话不是西方人的真实想法,是不得已,《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中立的权利只有在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自我保卫时才会得到尊重,一个由于衰弱而不受重视的国家,甚至连中立的权利都没有。”西方人确实只认实力,在西方人眼里,人类社会跟动物世界没有什么两样。

欧洲人自己说的,“我们都是食肉动物,与亚洲人相比,我们就是豺狼。”西方文化就是要打打杀杀,西方人写的诗:“躲在堡垒中看激战中的战场是愉快的。”基督教可能天生就是用来管理欧洲人的,人们和上帝签约的事在教义里有,不管是犹太人还是欧洲人,反正和上帝签过。

人们对宗教和上帝的虔诚使得这个约很管用,虽然此时已经有了法律,人们在意的首先还是宗教,在实力相差很大的时候,法律就是摆设,谁定法律还不一定,倒是宗教还能起一点作用。

不管怎样,受到和上帝签约的启发,人们在现实中也借用了这个办法,遇事好好的谈一谈,双方都让一步,于是,做除法就除得尽了。

然后,人们以宗教的虔诚来看待双方的约定,多数情况下,这个约定能顺利走到结束。

这下子,欧洲人就像有了一个大发明一样,似乎欧洲人很早就听过《风和太阳》的寓言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温和胜过暴力的道理,于是,契约方式开始在欧洲大地盛行。

 

开始,人们以宗教的虔诚来对待契约,后来,人们越来越熟悉这种方式,人们习惯守约了,慢慢的,契约的思想上升为可以与宗教和法律无关的一种文化。

不管大事小事,人们习惯了契约的方式,就靠双方的自觉,这是一种质变,人们在契约的思想下,说话要算话,答应的事要努力去办到,此时的契约思想就上升为契约精神,在契约精神下,人们不需要宗教和法律来监督有形和无形的契约了。

在充满丛林法则和政府不力的欧洲文化下,契约思想是欧洲社会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实际上,有了契约思想更加导致了西方政府的不力,因为契约思想在很大程度能够管理社会。

注意,此时欧洲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与狼和狼之间的关系一个样,霍布斯就是这么说的,正因为这样,在如此凶险的社会,要使自己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必须要使别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为了自己的利益,欧洲人必须得具有契约精神,欧洲社会终于进入了自适应状态,这个状态维持了若干个世纪。

刚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是表面上而言,意思就是,光有契约思想,乃至契约精神是管不住欧洲人的,好在契约思想和契约精神为欧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济的发展,使得法律也在发展,法律的发展维持了表面上的契约精神,使得看上去契约精神还在起作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