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派的那帮人本来与满族堪舆井水不犯河水,各玩各的。你敬人一尺,人还你一丈。但是,有人不守规矩,没事找事,喜欢挑衅。
例如,《蒋大鸿搞乱风水》说什么:“蒋大鸿先生为了避免异族掠夺民族瑰宝,以风水学为手段搞垮满清统治者,先是增删罗盘,接着修改堪舆经典,然后创立玄空,彻底搞乱风水”。
说什么:“以风水为武器,搞垮清政府”。
说什么:“地理真决落入满清之手。”
说什么:“异族掠夺民族瑰宝。”
真不要脸。北京的堪舆选址是大金完颜亮时期满族的先世女真完成的。沈阳、承德、乌里雅苏台等等都是按照满族堪舆标准选的。新疆、西藏、青海这种省一级的地名都是完全按照满族堪舆标准设计的。
谁没事羡慕你那破玩意,辅佐唐王唐王自杀,辅佐谁谁倒霉。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太平天国充分证明了三元风水比不过一帮跳大神的。
蒋大鸿名珂,字平阶,又字雯阶、斧山,号宗阳子。据资料显示:蒋大鸿生于万历四十八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
蒋大鸿在南明唐王政权中属于高官。当唐王福建福州称帝时,此时为大清顺治二年(1645年)。
1645年,大清顺治二年阴历七月初一,伪南明唐王称帝,改元隆武。蒋大鸿任伪政权兵部司务,正三品,后升御史衔(职务类似国防部副部长、副检察长)。
大清顺治三年(1646年),伪南明(唐王系)隆武二年,公历10月6日,阴历八月二十八日隆武朱聿键被活捉。朱聿键被活捉时蒋大鸿的身份是御史衔(职务类似国防部副部长、副检察长)。
据记载:唐明兵败,朱聿键被俘绝食身亡。公未降,披黄冠道服,借地师名义,周游江南、联络抗清。
那么问题来了,当伪明皇帝朱聿键被俘时,作为辅佐他的股肱之臣,负责军事指挥的正三品高官蒋大鸿是怎么能在战场上全身而退的?
想想跟他一样,同为文官指挥军队的南宋文天祥,兵败被俘,殉国。
想想跟蒋大鸿同时期,同为文官指挥军队的史可法,城破,自尽未死,为清军俘虏,不屈就义。史可法就义的时候是1645年5月20日。这日子熟悉吗?史可法就义后没两天蒋大鸿在南明朱聿键伪政权中接手与史可法一样的工作,负责军事指挥。
请问,蒋大鸿作为文官,腿脚肯定没武将利索,是怎么能从战场上全身而退的?请问,蒋大鸿在南明朱聿键伪政权军事指挥岗位上,怎么能在与清军对抗中不被俘虏的?
正所谓:“忠臣不怕死,怕死非忠臣。”蒋大鸿作为朱聿键的臣子,老大被俘,他怎么能临阵脱逃?当老大被俘时,文天祥也好,史可法也好,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忠臣应该怎么当。蒋大鸿如果真坚持抗清,组织各路义军,当自己的战友相继舍身取义,是怎么能活到康熙五十三年的?在大清活了70多年,无数次反清复明运动,哪一次是他参与的能说说吗?
正所谓:“君辱臣死”。在战场上,忠臣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战死;一种是跟着老大一起被俘。那句:“公未降,披黄冠道服,借地师名义,周游江南、联络抗清。”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请问,八旗能傻到抓到大官放了不去领赏?八旗能傻到放虎归山,让他接着抗清?特别是古代战场上,将领居中指挥,帅旗所在之处都是大官。同时也是最大的目标。蒋大鸿在与清军作战过程中,要是真坚守指挥军队的岗位,只能有两种结局:战死或被俘。被俘后就义就是他最终的归宿。例如,1841年,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兵坚守炮台,昼夜督战,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
当然也确实有人在战场上,活下来了。蒋大鸿既然身上扛起了军事上负责的重任,就要在对清作战中坚守岗位,兵败能活下来就是一种耻辱。既然活下来了,就消停点好好苟且偷生得了。
他是真的抗清吗,他作为军事上主要负责人,怎么没选择兵败身死?例如,江南大营主帅和春,赫舍里氏,字雨亭,满洲正黄旗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集中兵力击破江南大营。和春逃往苏州、无锡,在浒墅关自缢而死。
蒋大鸿上一次用南明伪朝廷正规军跟清军打都没打过,还指望他下一次能聚集乌合之众接着抗清?从大清296年寿终正寝的国运可以看出,自封抗清义士的蒋大鸿,打着抗清名义,招摇撞骗,既没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血染沙场,也没有从事能让大清国运衰微的堪舆工作。既要名,又要利;既当又立。作为路人只能选择呵呵。
抗清完全就是三元派营销噱头。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还拿反清复明当噱头。这充分表明了一点,三元派啥也不是,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只剩下吹行合一。大清是结局最好的封建王朝说明了三元派鼓吹的用风水抗清完全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