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和宣统为何无子嗣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1448字 发布时间:2024-01-12


第二十七回:基于两汉经学解释光绪和宣统为何无子嗣


在《奇妙的满族堪舆第二十七回:祖师爷讲解为何选光绪、宣统当皇帝的原因》提到,大清到了末世,已经非常清楚当年用公孙弘和董仲舒创立的春秋公羊学打造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的谶语要应验了。大清用的是秦汉堪舆传下来的南北星斗聚合的方式打造,因此,南六加北七得十三就是大清不可逾越的数。大清的气就是八旗的旗;大清的八旗就是大清的气

祖师爷传下来的解释是:大清以两汉经学立国。八旗的产生是两汉经学发展到明末的必然。整个清王朝是按照两汉经学的逻辑设计起来的。两汉分别指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两汉虽然说是有很多皇帝。其实在史学界一般认为两汉是二十四帝,东西两汉各有十二帝。

大清也是十二帝。两个王朝虽然相隔千年但是王朝堪舆体系是一模一样的。打造大清王朝文化体系的佛满洲里有大批从西汉未央宫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秦汉堪舆嫡系。

在打江山和守江山的王朝文化与堪舆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大清王朝和大汉王朝用的是标准的《连山易》,以《连山易》为基础,通过南北星斗聚合的方式构造春秋大一统。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加一块是十三颗。

我在《奇妙的满族堪舆(第五回):清辉十三灯》提到:大清是十二帝十三个年号,其中太宗皇太极有两个年号。


从历史史实可以看出,大清显然是春秋大一统的高级玩家。有空去问问学历史的是不是只有大清让两汉经学复活了,是不是只有大清真正让长城内外成为一家,是不是只有大清真正实现了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对漠南、漠北、新疆、西藏长期有效实控。这就是两汉经学的厉害的地方。

八旗是大清的根基。我在《奇妙的满族堪舆 第一回 旗与气》中开篇明义:旗就是气,气就是旗。满族堪舆作为秦汉堪舆嫡系是严格按照大汉王朝的打江山和守江山理念打造的大清。

有位热心非友好的花名为Honorableddy网友提问:“大清十二位帝王,只有道光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前期是以选贤为主,后期则是由于数个无后,只得由其他宗室来继位, 最后一任溥仪更是天阉。 请从风水堪舆角度来诠释一下通古斯努尔哈赤系列无后问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回答你:

首先,到了光绪和宣统大清的气和数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大清是两汉经学打造的大清,因此逃脱不了东汉十二帝和西汉十二帝的宿命。太祖努尔哈赤已经定下了大清的数就是十三。遵从祖训,大清已经不再需要在清末英明神武的皇帝扭转乾坤。因此呢,后面的两位皇上全选的小孩子。

其次,只有小孩子当皇帝才不用为大清的覆灭的负责任。只有孤儿寡母才能博得更多人的好感。这样做有利于大清在气数已尽的时候能够寿终正寝。同治驾崩时,同治的皇后是有遗腹子的。至于没下文了,那只能问慈禧老佛爷了。

第三,大清皇上被确立为嗣皇帝之前,都要经历测八字、相面、摸骨等过程。例如,康熙爷晚年第一次见到幼年的弘历,很喜欢,直接跟胤禛要弘历的生辰八字。

当年太祖以两汉经学起家,他定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的谶语注定了大清的命运。因此,大清最后的阶段在选择慈禧和裕隆垂帘听政,还是选英明神武的帝王实现中兴。大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在选择没有子嗣的载湉和溥仪,还是选子嗣繁盛的其它宗室的问题上,大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在王朝覆灭后,一个亡国之君自然是没有子嗣是最好的选择。同治、光绪和宣统作为中国最后三位正统皇帝。他们没有子嗣就是大清最好的安排。免得他们的后世子孙有非分之想,给更多的人带来烦恼。两汉经学让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道光、慈禧、裕隆等在执政的过程中奉为圭臬。这是大清两汉经学高度发达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