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 哲学11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893字 发布时间:2024-01-23

 

理论号召人民让出一部分权力,大家共同选出一个机构来使用这些权力,这个机构就是政府,这是个大概念,主要包括三部分,各部分相互监督,这就是所谓三权分立。

其实,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中国早就在这么玩,只不过,和西方有两个重大区别,中国的三权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是政府内部自我约束的结果,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上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强调原则上。

另一点不同是,中国的三权分立是在皇帝的监督下行使职权,西方的三权是在上帝的监督下行使职权。

三权分立虽然不是西方的发明,但西方很在乎这个发明,这在西方被称为民 主,人民作主,听上去很合理的样子,先假设是合理的,那么,就必然推导出民 主是人民和国家之间以及三权之间也是讨价还价关系,首先是人民之间的讨价还价。

对此,中国人还真是不明白,推动人民之间,人民和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国家的凝聚力何在?西方人还会问,国家为什么要有凝聚力?对此,中国人确实不懂,西方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学模型,不需要凝聚力这个名词。

国家对于中国人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概念,个人的自由和自私都要为此作一些收敛。

西方人的心目中,个人与国家是平等的,个人和国家讲条件也是正当的,只不过,这里的国家是个虚拟概念,是由政府这个实际存在来代替。

西方人觉得这个很正常,中国人根本就不理解,因为中国人觉得个人和国家讲条件是很奇怪的,中国文化认为,人民要爱戴国家,国家要爱戴人民,都应该是自愿的,如果不是,国家就可能乱。

中国人根本没有思考过国家这个概念在哲学上的存在性、合理性,这一点,西方人确实要严谨得多,中国人的大一统概念实际还真就是自古以来,是天生的,秦汉之前多少个世纪就已经是这么想的了。

大一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前提,就算内战打翻了天,交战各方心里想的还是大一统,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为分裂中国而战,尾大不掉、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这些局面倒是有,但搞事者也是在大一统精神下搞独立,其野心也是旨在统一中国。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分裂国家的行为明显是一种精神病行为,至少是一种神精病行为,此时,灭亡和被灭亡是一个意思。

按照中国人的国家概念,进入正宗的资本主义社会后就没有国家了,那都是民 主选举协会,只是依然称为国家,至少在法律上是国家,实际上是法律监督下的经济组织。

就像洛克说的,“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点,不妨认为每一个人当初加入一个国家时,通过使自己加入这个国家的行为,他也把已有的或者将要取得的而不曾属于其他任何政府的财产并入并隶属这个共同体。”

康德时代,宗教虽然一退再退,但如果国家概念中没有宗教,这对欧洲人是不能接受的,即使是个摆设也是需要的,直到现在,西方人也摆脱不了这个神情结。

有人说,美国不需要宗教,说是不需要,但美国总统宣誓的时候是要有《圣经》在场的,乔治•华盛顿说:“没有人能比美国人更坚定不移地承认和崇拜掌管人间事务的上帝。”这话虽然会让欧洲人全身抽搐一下,但欧洲人马上就释怀了,让美国人尽情的玩吧,反正欧洲已经为美国扫清了宗教的障碍,作为欧洲移民的美国人就按美国方式来理解宗教吧。

 

康德时代,民主思想已经高涨,实际上,矛盾的康德一方面需要民 主,一方面不相信民主,就像他不相信宗教,但却需要宗教一样。

康德对国家的概念比现在的西方人要纯真得多,这就决定了在康德心中大一统才是最爱,只不过在欧洲,名字和形式上都做不到。

最终,康德的国家是理想化的,是一个符合康德哲学的概念,像他的哲学一样充满着矛盾,支持和反对民主,维护和限制君主,不请自来的宗教,这些矛盾在康德的国家里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康德表现出和平爱好者的形象,他的理想化国家实际不像国家,失去了现代国家的特点,这种理想化国家带有一点点中国天下思想的影子,在没有集权作保障的前提下,这个想法显得有几分天真。

不过,其价值高于三权分立理论,康德的这一思想远远的走在同时代欧洲人的前面。

 

搞哲学的人提到黑格尔,可能有两种本能的反应,第一是庞大,其实,大哲学家的内容都庞大。

第二是骂,骂黑格尔的人太多了,大多数是瞎起哄,给人的感觉是,大家都在骂,可是,要骂他就得先了解他,了解他说了什么,哪怕是断章取义,不管怎么说,骂黑格尔的人很多,结果,黑格尔可能是因为被骂而获得了更多的流量。

叔本华说:“尽管黑格尔及其追随者鲜廉寡耻,但最终也面临着一道关隘——也许是因为他们老谋深算的鬼扯,或者是不择手段的鼓噪,又或者是因为他们从事这份美好工作的目的已昭然若揭,最终所有人都必将看穿他们欺世盗名的江湖骗术——由于真面目被揭穿,他们的身价将一落千丈,他们的哲学体系也将成为人们公开嘲讽的对象。”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更加感觉到黑格尔和叔本华的可爱,从他们的可爱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和推论,结论是,哲学家不被骂就不是哲学家,哲学家不会骂也不是哲学家。

推论是,人不被骂就不是人,人不会骂也不是人。

叔本华在骂过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后接着说:“德国彻底暴露出了哲学方面的庸碌无为,但人们依然在外国人面前吹嘘德国人的哲学才能,尤其是一位英国作家,曾辛辣地揶揄他们是‘思想家的民族’之后。”我是笑莽了,叔本华这是把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还有德国骂了个遍,关键他还顺带把吹嘘德国哲学的人一块儿给调戏了,这个打击面也太大了。

德国人是讲精神的,不过,尼采说了,“德国精神就是消化不良。”叔本华说:“德国真正的民族性是笨拙、迟缓,这体现在德国人的走路方式、行为举止、言辞谈吐、理解与思维等方方面面,在写作方面尤为明显,他们以造出冗长笨重而错综复杂的长句为乐。”读到这句,我尽量憋着没笑出声,当时好象是在图书馆里,叔本华真的太可爱了,其发型足已说明大叔本就华丽无比。

而且,他专挑德国的不是说事,“德国学者太穷了,以致于不能做到正直、坦率,因此,他们迂回曲折、见风使舵、迁就逢迎并放弃自己的信念,所教与所作,尽是言不由衷的东西,拉帮结派、阿谀奉承。”、“对付德国人,就得要摆出架子来。”叔本华是这个性格,其实,哲学家好像本就有权乱说,其实也不是乱说,比较尖锐而已,这甚至成了哲学家的工作。

 

黑格尔就是讲精神,他是讲绝对精神,黑格尔是先来个绝对精神把人给镇住,意思就是,我这里包括了一切,什么都跑不脱我这绝对精神。

欧洲人对精神这个词是很敏感的,因为欧洲人离不开神,而神就是一种思想的反映,而一种思想的反映对应着一种精神,再加上绝对两个字,那就绝对能忽悠相当多的人,因为这个词和神联系在一起。

其实,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把康德的物自体换一身行头,黑格尔宣称,世界包含在绝对精神里,绝对精神就是一切。

黑格尔指一下,绝对精神就变成了一个杯子,再指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德国人,原来世界如此的简单,在绝对精神这个坐标下,运用辩证法,世界就一遍光明,没有秘密了,阴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谓辩证法,其实就是否定法,关键是要敢于否定,真正的关键是要有能力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辩证法。

辩证本来就是一个否定过程,小鸡否定了鸡蛋,水否定了火,当然,火也可以否定水,就如同生可以否定死,死也可以否定生。

结果,这让黑格尔整成了哲学,是不是因为这是黑格尔整出来的,所以,海德格尔说,关于辩证法的探讨是以静止的水来解释喷涌的源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