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产主义
马克思这个名字早已经是闻名全世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建立的哲学,很多马克思主义者不断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功绩是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得出了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人类一定会走向共 产主义社会的结论。
一般认为,对于哲学家,我们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康德、黑格尔再出名那也是在哲学界而已,我们不认识他俩可以吗?我们不去学习他俩的学说可以吗?当然可以。
但是,对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你可以嘴硬说你不去学习这些、不去了解这些,实际你却在有意无意间听到了这些,也在运用这些,你生活在这些之中。
你可以不相信这些,但你是中国人,你在过社会主义生活,这种生活明显是马克思指点的。
西方社会为抵 制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就无法统计,西方社会因当年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而进行反思一直就没停过,这让西方社会总是有人在思考姓资姓社问题,这明显与马克思有关,还没有别的哪一个哲学家使西方耗费过如此庞大的真金白银。
我们这里是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哲学几乎不加区分,因为,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为马克思主义准备的,我们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共 产主义学说准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关于社会模式变换的动力和方式,最具价值的就是共 产主义部分,虽然在篇幅上,相对于其他部分显得那么少。
共 产主义的想法早就有,共 产主义这个名词的中国表达式就是天下大同,政界、民间、文化人,以及不识字的人都谈论过,不过,以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没有人将其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这个任务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
共 产主义社会总是令人向往的,即使不相信共 产主义的人也是向往的,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共 产主义的一些观点。
共 产主义按需分配,这个事,很多人不信,也许只有实现了共 产主义才能让他们相信,在这之前他们不会改变想法的,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更不能做到各尽所能。
共 产主义下的人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那时的自私行为没得意思,人们没有了自私的心态,就像猪或羊在马路上大摇大摆的走,马有过意见么。
这里的按需分配也不是现在的他们理解的那样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举个例子吧,共 产主义的你在街上走,你饿了,就从旁边的食物供应点拿了一个馒头走着吃。
当你吃完这个馒头的时候,你发现你的食量比平时变大了,感觉需要吃两个馒头才行,于是,你就调头回去再拿了一个馒头。
按照今天很多人的思维模式,第一次拿馒头的时候就多拿两个,然后边走边吃,吃不完可以扔掉,免得回头再来拿,反正不要钱,只要扔进垃圾箱就是共 产主义。
这不是共 产主义,因为思想没有达到,这件事如此的平常,但其中包含一种重要思想,节约不一定是为了钱,节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心中有他人的习惯,不是有一种说法么,钱是你的,资源是大家的。
在不需要钱的共 产主义时代,只要两种选择,要么需要吃两个馒头,所以拿两个馒头,要么回头来再拿一个馒头,这种走回头路可以是一种“教训”,也是一种人生的高雅,但那时的人并不需要意识到这种高雅。
我们现在之所以还不是共 产主义,不仅仅是物质生产还达不到应有的丰富,还因为人们的思想里都残存着前面各个社会的各种记忆,这种记忆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思想里,改变文化确实是很难的,特别是从爱钱的文化改变为不需要钱的文化。
这里提到了爱,就想起狄更斯的话:“爱总是要比恨有力得多。”不一定吧,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这句话成真,人类就从整体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共 产主义之前,人们需要超越这句话,不能把恨带进共 产主义。
历史上,包括现在都有具备共 产主义思想的先进人士,但是,不管他们的思想有多先进还是实现不了共 产主义,因为共 产主义必须是全世界人一个都不能少,即每个人都是刚才说的先进人士,这个太难了。
只要还存在如“请勿乱扔垃圾”的宣传就一定不是共 产主义,共 产主义是所有人的一种自愿行为,这个太难了,也正因为难,刚才的先进人士们的努力就更重要,先进思想的传播一定要有先进人士出来做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进入共 产主义后已经不需要政党和国家了,但是需要有政府,只要还有人就需要有政府来组织、协调整个社会的运作。
那时没有公务员这种职业,政府就像咖啡馆里的桌子一样,不同时间坐在桌子旁的人可能不一样,既然是咖啡馆,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去。
桌子上已经放着规则,坐在桌子旁边的人是按同样的规则在办事,咖啡馆外的人不存在担心这桌子旁的人乱来的想法,因为桌子旁的人不需要乱来。
桌子上的规则是长时间积累的最佳解决办法,共 产主义没有政 治家,共 产主义没有改 革,不需要改 革,政 治上只要还有改 革的必要就不 共 产主义,当然会有改进,小改而已。
规则是慢慢完善,没有突然大改变的情况,那些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等情况,总的规则不变,改变只是具体的应对,总之,共 产主义的时候,规则已经完善,不需要像今天一样呼唤能人来革新。
当然,咖啡馆是有老板的,即那时的政府还是得有管理员,还真就是管理员,他们并不是拥有权力而呆在这里,是因为要有人熟悉政府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在需要微调规则的时候,他们是重要的召集人和协调人。
当然,只要有政府就会有秘密,他们也是保守这些秘密的人,同时,在如刚才所说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也是行使权力的人,在共 产主义心态下,谁对谁都是放心的,人们没有想过不放心的事。
要把他们称为官员也可以,那时的人对官员根本不感兴趣,但人们的思想高度的统一在一起,不是统一在官员那里,是官员和所有人想到一块儿,或者说是所有人和官员想到一块儿。
沙丁鱼群体的每一条鱼的行动保持高度一致,这算不算共 产主义?这个好像没有可比性,个体没有个性就不存在共 产主义,共 产主义抹掉了太多的个性,而且是每个个体自愿意放弃了那些个性,但个性总是要的,不然做人就没意思了。
是的,共 产主义的人依然有个性,但人们的个性是在自觉的适应一个共同的目标,也许那时的人的个性体现在更喜欢吃苹果还是梨而不是热心于批评政府或骂某个发言人,那时的人会对我们今天热衷于不受控的各种自由和爱好表示不理解,会当作自毁长城的蠢事和往事来看。
共 产主义要求人人拥有能够支撑起共 产主义的思想能力,要达到这个能力,而且是人人都达到这个能力,这个太难了,但人类一定会达到,达到的速度是一个正反馈式的越来越快。
卢梭断言,只有由神组成的人民才会有真正的民 主。
这可能是他既不相信共 产主义,但又向往共 产主义的一种表达,于是,他只能在相信民主和怀疑民主之间徘徊。
前面说垄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垄断将摧毁一些社会形态,垄断也将形成新的社会形态,垄断将是人类最终的形态,只不过,那时的垄断是人们自愿的思想行为。
在共 产主义之前的社会,垄断与反垄断是共存的,只有在共 产主义,人们根本就不关心垄断,垄断自然而然的运行着,人们习惯了由政府来搞垄断,人们相信政府,政府没有乱搞的冲动,人们和政府想到了一块儿。
注意,刚才说的那些规则,不要用今天的法律观点来理解,那些规则是人们总结出来办事的最佳方式,没有找到这些方式也进入不了共 产主义。
共 产主义仍然需要规则,不仅是我们今天遇到的事要有规则,我们今天想不到的事也得有规则,这些都需要政府牵头来办。
那个时候,劳动成了人们的爱好和习惯,还有学习也成了人们的习惯,应该说,那时没有人强迫谁去学习语文、数学、哲学、物理、生物,但在那个时候,人们的习惯是人人都在自愿学习这些,当然,强迫小孩子学习总是需要的,小孩子才不分什么主义。
叔本华说:“无聊来源于内心的空虚。”共 产主义的人内心不会空虚,大家都不空虚,我们现在的那些低级趣味在那时的人看来还真就是没什么意思。
那时,很多职业会消失,说不定职业这个词也消失了,因为没什么用,人们全都是今天所说的兼职,而且还没有工资。
包括专利、知识产权这些名词也没有了,这些思想是因钱而产生的,共 产主义没有钱,也就没有这些思想。
“在共 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应该承认,个人对金钱的追求最终将转化为对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但这不是发展的良性模式,因为竞争是无序的,最终将导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冲突。
到了共 产主义,以个人爱好和接受任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建设更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但这并不是说共 产主义没有竞争,也许到那时,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不过,那时根本不需要最后一条,因为人们本就团结着,前三条嘛,还真就是体现在体育运动之中,因为生活中不需要体育般的激烈竞争。
那时,不劳而获是可以的,有机器人在干活,好吃懒做也是可以的,物资是够的,但那时的人会觉得,不劳而获、好吃懒做有意思么。
这个境界已经远远超出孟德斯鸠说的,“当人人服从,人人劳动的时候,国家的处境就是幸福的了。”那时的人根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残疾人也会找事干,那时,残疾人很可能是前面说的各行各业的咖啡馆老板,因为他们更能静下来思考和办事,更适合当管理员。
那时,什么不劳而获、好吃懒做这些根本就不是人们的想法,那时,人人都愿意工作,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他人着想,不然,人活着有意思么。
那时,也没有遗产这一说,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拥有政府提供的各种的供应,人们早已没有遗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