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产主义需要物资的极大丰富,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共 产主义最关键还是看人们的心理状态,要拥有和共 产主义相匹配的人民才可能是共 产主义,否则,物资再丰富也不叫共 产主义。
共 产主义时代一定会有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种或一些产品暂时供应不足的情况,那时,人们的心态不会因物资的暂时短缺而出现非共 产主义的思想波动。
因为那时的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包括对死亡的看法是今天的我们不容易理解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哲学水平远超今天的人。
那时的人们拥有个人自由的极大化,也只有这样才是共 产主义,那时,个人自由的极大化实际是自我约束的极大化,个人自由和自我约束不统一就没有共 产主义,后面还要谈自由。
刚才说了,共 产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状态,可以说,只要思想达到即可,对单个的人,物质条件是否达到并不一定影响其产生共 产主义思想,对整个社会而言,必须得有物质条件的配合才行,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并不表示无法解决。
从理论上讲,既然一个人达到共 产主义思想状态是可能的,那么,就一定有可能所有人的思想都达到这个状态,只不过这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即总有这个可能。
纯粹从逻辑上思考,既然共 产主义更重要的是思想问题,只要这是一个思想问题,那共 产主义就一定能实现,人类总有想到一块儿的可能。
共 产主义成了一个难以达到的极限,只是难而已,不影响其存在性,数学认为是可以逼近并达到这个极限的。
不要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思考共 产主义,要站在共 产主义的立场思考共 产主义,这就像个筛子,很多人可能是思想“太大”而过不了这筛子,老是觉得这共 产主义不太可能,问题可能在他自己,他永远生活在今天,只有今天属于他,这依然是一种快乐。
共 产主义不是人们之间简单的和谐相处,人必须超越吃饱了的动物们的和谐状态,需要每一个人都把我们今天认为的崇高化为了普通和常态。
共 产主义就是中国人说的天下大同,中国人的天下大同一定是在大一统的前提下讲的,共 产主义就是大一统下的一种形式。
共 产主义必须要在大一统下建立,民 主和大一统方式需要和谐的统一起来后才是共 产主义,即个体的民 主要求都符合于大一统全局。
那时,民 主这个词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民 主已经深入民心,此时的大一统和共 产主义是一个道理,从另一方面,没有大一统,民 主也不可能真正深入民心,不是大一统的民 主只是讨价还价的工具,是假民 主。
可以说,中国现在处在大一统的初级阶段,共 产主义不是一个社会战胜另一个社会得来的,而是慢慢过渡来的,不再有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换句话说,只要是武装斗争获得的政权或社会形态,一定不是真正的共 产主义。
哈耶克曾思考人类要不要停止进步,在他看来,“进步是一种以运动为目的的运动。”他这个想法很宝贵,只要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就会想到发展会不会是永恒的这个问题,我们来这样想象,人是很奇怪的物种,具有永不满足的特性,人对所处的当世总能发现不足,倒是对以前的社会状态更容易认可,对未来则总是抱以向往,在这种前提下,最好状态永远都不可能出现,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停止发展的步伐。
所以,共 产主义需要继续发展,只是不需要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快速发展,前面表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推动力来自人民,更确切的说是来自穷人,穷人这个阶层之外的人都在力图保持当时的状态,其实是想更加富裕。
这里的穷人是一个相对概念,那么,如果一个社会没了穷人,比如在共 产主义社会,大家没有财产概念,因为物资极大的丰富,按需分配。
这时,即使富人想折腾,没有穷人也折腾不起来,没有穷人的折腾,社会要么不发展,要么缓慢发展,而那时,人们对发展的态度是理智的,人们有意无意间没有让社会的发展有当今世界这么快。
当然,今天的快速发展是有今天的意义的,但我们要明确的表示,社会发展太快总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共 产主义的发展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换句话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不是共 产主义。
用经济观点来说,因为那时不再是一个商品社会,人们不需要追求快,没有刺激消费这一说,人们的生活是规律的,消费是平衡的,政府有合理的安排。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钱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资本主义时代才真正认识了钱,资本主义才真正是钱时代,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进入资本主义后,钱很快将走到“钱生”的巅峰,那么,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很快,钱可以休矣,当然,这个很快是对历史而言。
在今天这个钱时代,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只要人们对钱有兴趣,社会就在发展,只要还存在钱,资本主义思想就有合理的成分。
到了共 产主义时代,没有了钱的概念,人们有闲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人们是在缓慢的发展中享受慢生活。
到了共 产主义,公共项目是由政府在协调,那些项目的进度会比今天更快,参与工程的人们的工作热情是今天不能比的,那时,消除了太多今天有的各种阻力和内耗,所以,具体的项目会很快。
不过,那时的项目会比今天少,因为今天有问题的地方太多了,需要刺激消费的地方也太多了,到了共 产主义,人们会以极大的热情来干一个项目,速度就快起来,但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会快,也不需要很快。
当然,像消防队这样的快速反应队伍肯定是有的,同时,共 产主义需要人人都是战士,因为一个社会总有急难险重任务需要人去完成,这是一个合理、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们有合理、和谐的心态。
中国人对共 产主义思想并不陌生,但以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来看,当年的中国人确实做不出共 产主义理论,中国人更擅长意会,对这一想法的具体的论证不是中国人喜欢的。
而对于西方社会,如果资本主义不出一系列重大麻烦也出不了共 产主义理论,共 产主义理论的产生本身就说明资本主义确实长不了,一个动荡的社会形态才能产生革新这个社会形态的思考。
从共 产主义完整理论的产生到传入中国,时间很短,可以说中国是及时获得了该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尝试和俄国的巨大成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人如同是从睡梦中惊醒一般的发现,原来天下大同是真的,是有详细理论保障的。
通向共 产主义的努力分三个层次,主人翁精神,慎独,为人民服务。
关于主人翁精神,这是从主人翁思想发展而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干着本职工作的时候,完成任务是本分,是必须的,与此同时,还能替集体、社会和国家着想,就是具有主人翁思想。
当对一个产品有质量要求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有法律、法规、规范等管着,同时还能想到这个产品一旦进入社会,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对他人产生影响,将对本单位产生影响,甚至将对国家产生影响。
如果把好质量关是为了保证本公司信誉,是为了保证本公司的产品更有销路,这样的想法确实层次比较低,但很现实,所以现在不是共 产主义。
中国人差不多是天生具有主人翁思想,因为中国人差不多是天生具有天下文化的基因,现实可能使这种性状成了隐性而不是显性,中国文化里含有主人翁精神的成分,这一点非常宝贵。
主人翁思想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更多是自然而然,主人翁精神是对社会的一种更具主动性的责任,哲学意义更明显,如果人人都具有主人翁精神,那差不多就是共 产主义了。
关于慎独,主人翁精神是需要超强的个人能力的,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在理解和操作上的难度都很大,这不是当今的大多数人能胜任的。
退一步,中国人提出了慎独思想,慎独是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样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但社会性大大弱于主人翁精神,慎独是一种文化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自我修养、自我培训的方式。
一个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人同样具有慎独的能力,一个具有慎独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主人翁精神,不过,一个具有慎独能力的人已经是一块好料了,稍加努力就是共 产主义接班人的好苗子。
关于为人民服务,简单的说,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提法很有深意,既是高大上的,又是很现实的,为人民服务可以作为做不到前两条的弥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为人民服务都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
为人民服务是在公有制前提下提出的,因为人类的其他社会形态找不到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根据,这一提法是在与共 产主义挂钩,是通向共 产主义在思想上的重要一步。
第一条是主动投入到为社会作贡献的伟大事业中去,出发点是为他人着想,也就是为整个社会着想,这一条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条是在对第一条有向往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很可能是低看了自己,这一条在无意中没有影响他人,这条至少是保证了自己没给社会添乱,所以,这第二条同样的宝贵的。
关于这三条,如果是自发的,那就已经跨越第二条达到第一条了,而现实是,绝大多数人不能真正的跨过去,绝大多数人是被动的在展示这一条,这同样是宝贵的。
做不到第一条,就看能不能做到第二条,不行的话还有第三条,做好本职工作,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在对得起自己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做到这些应该不难。
能做到第三条,能带有一点点主动性,那绝对是上了一个台阶,虽然也不太难,但也是属于精神贵族的范畴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到了共 产主义,这三条都完全融入全体人民的思想中,已经成了人民的习惯,习惯得如身边的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中国文化离共 产主义最近,不管是内圣外王的思想还是忠恕之道都具有天下思想,心中总是有他人,这样的文化才具有历史的生命力,才有能力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谈为人民服务。
共 产主义理论是德国对世界的贡献,共 产主义理论点醒了中国人,而中国人事实上更理解共 产主义,德国的共 产主义理论需要中国人去践行,中国的天下思想天然具有共 产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会带领世界人民奔向共 产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往共 产主义的道路上,资本主义时代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资本主义不仅提供了共 产主义理论,也把人类的所有弱点都暴露出来,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清算,人类需要一个脱皮过程来否定自身,才能以全新的面貌奔向共 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