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 哲学15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080字 发布时间:2024-01-27

 

------哲学的社会影响

 

前面说了,德国人有点蛮,其实也就是说德国人有点纯,实际也是在说德国人比较严谨。

据说,德国人的一颗针掉在地上后,要找到这颗针,那是个工程问题,需要先在地上画好坐标,就像十字绣的那个样子,然后用放大镜按坐标一块一块的找,最终一定找得到,也顺带给出了这颗针掉落地点的坐标值。

这个笑话也是有意义的,应该说这个笑话所展示出的严谨对科学是重要的,并且,在这种严谨中可能无意间找到一枚钻石。

对于哲学,这种严谨也是重要的,但是,哲学很可能是被严谨的德国人搞晦涩了。

 

不管怎么说,哲学对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文艺复兴后,分裂的德国对统一的想法越来越强,康德、黑格尔对集权的向往有相应的国家情结。

尼采疯狂的藐视一切,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武装起了德国的无产者,思想界的活跃,使德国一定会让世界一颤。

德国统一后,认死理儿的德国人马上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德国人不知道该怎么来玩这个国家了。

德国人在短时期内尝遍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关于国家的各种新潮观点,哲学上不加控制的大爆发,说有好处吧,肯定有好处,说有不利之处吧,可能不利得可怕。

德国和世界都因德国思想界不加控制的活跃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看来,德国就像一头纯纯的蛮牛,耕地是把好手,发起狂来也难以控制。

此时,日本这头蛮牛也在跃跃欲试,德国惹了美苏两家,日本则是根本没有政治头脑,美苏中三家都惹,结局肯定就更惨了。

 

哲学对社会的影响确实是重大的,德国因为哲学太丰富,思想的碰撞就太厉害,德国社会又没能合理的控制,所以给世界惹大了麻烦。

日本则属于缺乏哲学,跟谁学谁,近代以来的日本似乎跟错了人,但日本的执着和德国有一比,哲学和政治上的欠缺使日本也给世界惹了大祸。

看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对德国和日本的防范措施是必要和必须的,必要得直到现在及相当长时间内也是必须的。

德国和日本犯了类似的错,但德国和日本战后面对待错误时的表现则更说明哲学的重要性,德国终究是有思想家在支撑,对错误的认识是深刻的。

没有哲学的日本还一直在一个劲的坚持错误,这必然令全世界对日本有着更加严厉的防范措施,事实上,一个哲学和政治上的弱智,旁人就是想拉一把,这弱智也不伸手配合。

 

在西方列强中,中国人对德国人的仇恨要少很多,因为瓜分中国是由英国人领头,那时的德国还不那么强大,另外,德国输掉了一战,因此,德国已败光了在中国的各种利益,中国人对列强们的恨已经排除了德国,倒是对德国有几分同情。

德国的错从哲学开始,但不能说德国哲学有错,是德国的文状元和武状元们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运用了德国哲学,哲学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确实是重大的。

现在,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家对世界的理解依然是丛林法则,占领、奴役依然是西方自然而然的想法,西方不从哲学上彻底改变这种原始的思想,进而改变西方在文化上的原始性,西方的没落和西方的衰落只能是势不可挡。

 

德国哲学思想确实是复杂的,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德国因严谨而把问题搞麻烦,我清楚的记得,《资本论》里有十三又二分之一周的表达,严谨有什么不对吗?也许有时候过于严谨还真就显得更加不利,这个二分之一周是落在周三还是周四?这个取决于每周的第一天是周几。

德国人把事情搞麻烦也是有道理的,从莱布尼茨到康德,德国的时空观被搞复杂了,后来发现,德国这复杂的时空观是为爱因斯坦准备的,英国简单的时空观是为牛顿准备的,这使得英国的科学在时间上跑到了前面,德国实际是错过了科学的早晨,但德国在科学上的后劲是那样的强大。

 

德国有严谨的哲学,以致于落后的德国建起了不落后的大学,这是德国科学之所以能快速追赶并且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德国哲学活跃了德国人的思想,也活跃了德国科学界,哲学已经成了德国的国宝级标签。

德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崛起有几分相似,尼克•邦克关于美国诞生的著作里说:“美国人追踪英格兰的新闻就像上瘾了一般,不断寻找表明英国政府想法的线索,而英国人只是在受到某种刺激后才去看一下有关美国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年的美国人和当年的德国人都在看英国,那时,英国是高高在上的,确实,向先进国家学习是重要的。

现在,中国正在走向伟大的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借鉴德国以及美国的经验。

如今的德国早已是欧洲的前列国家,但德国在欧洲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一点和近代的中国还真有几分像,就连向西方开放、引进之初,两国所生产的劣质产品也有几分相似,然后是破茧爆发。

这里想到,有人说中国人喜欢热闹,这甚至成了一种批评,因为有时确实是一种嘈杂,这就想到叔本华,他对当时德国人的嘈杂是难以接受的,号召德国人向先进国家学习,我们现在正在走德国人当年的路。

 

当今时代,包括德国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已经遇到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困难,这次破茧还是由德国来办吗?德国哲学向西看早已遇到了瓶颈,向东看才是德国哲学的出路,没有中国文化的注入,这事难办,我们应该相信德国哲学界的眼光。

西方国家中,在文化上,特别是在人群的组织纪律上,德国和中国有着类似的步调一致,对统一的认识、对上下级关系的认识,德国和中国还真是有些相似,德国和中国之间应该存在相互的欣赏,也就必然会存在相互的帮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