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和城的沧桑史迹
书名:洱海传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956字 发布时间:2024-01-30

 1.太和城的沧桑史迹

  

  建造南诏国光芒和忧伤的背后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将重新前往太和城遗址。在一个深秋的季节,前往太和城,是因为在四季循环中,只有深秋之色泽可以抵达太和城的消亡深处。这个奇妙的遗址出现在迎风飞舞的残风中,而它无形无姿容的苍茫正迎面与我们视线相遇。

  在太和城之外,我们看到了无以计数的用二十一世纪的魔针挑起的关于旅游的队伍,正焕散在整个洱海地区。只要那根魔针移动,必会看见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的人在洱海边消磨着他们的年华。

  而在一千多年以前南诏王皮逻阁的胸怀和视野之中,在苍洱之间,注定要出现一座依傍苍山雪,洱海波浪的王城。这个时刻是庄严的,因为在洱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像皮逻阁一样的君王,把他内心的抱负与苍山和洱海贯穿一体,也没有一个君王在此创造不朽的王城的历史。

  在皮逻阁看见这未来的王宫之前,这里只是一片河蛮旧址。皮逻阁走出了征服六诏时的巍宝山,内在固有的激情最早让看到了苍山内麓的这片平址,这里充满了蛮族们建构的一片原始的壁垒,正是这些被早期的迁移者、占星师、炼金人寻找到的原址,被一个从巍宝山走出的王看到未来的大城。除此之外,在此地建城,也是一种政治和军事的双种利益所需。

  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被世界的目光看到洱海的黎明和熔金般的晚霞,然而,皮逻阁在造城之前一定已经滋生出了统一整个云南山川的伟大图像。我们知道,这是南诏建立以后出现在苍洱之间的第一座大城,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作为南诏王城的历史约40年之久。

  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从皮逻阁到阁逻凤,两代南诏国王在此王城中演变出了最显赫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天宝战争就在这期间发生。除此之外,从皮逻阁到阁逻凤,两代王在太和城演变了一幕幕王城生死录,我们仿佛在此遗址上看到了公元748年,云南王皮逻阁的死亡,在苍山雪一样凝固的时间里,子阁逻凤嗣主,后唐朝册封阁逻凤为云南王。我们沿遗址仍会看到南诏王阁逻凤,看到了公元754年,李宓大将军率唐军二万逼近了洱海,李宓沉海而死的历史。除此之外,我们在太和城的文物中发现了“封仓石碑”,在这块斑剥的碑文中依稀可以追溯南诏国的仓管建筑与储粮的关系,历史追毁了太和城原有的一切王宫风貌,我们只可能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尽可能的依据四十多年的王城史,想象这座城的灵魂核心在哪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洱海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