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个本主都拥有他们的渊源
每个本主都拥有他们的渊源,就像水的源头。水是从遥远的源头开始了它们漫长而不倦的流程,无论它们途经多少地方,都要回过头去,看见它们的出生地。每个本主都有他们的诞生原乡,比如,白王与金姑,他们属于如今大理地区大关邑七五村的本主:南诏始祖细逻,他是大理地区湾桥乡保和寺所供奉的本主:郑回,他是大理地区西门本主。每个本主,都被供奉着一座庙宇。现在,一座座本主庙中燃烧着香柱,仿佛本主的源说正沿着香烟弥漫,传播着已经被历史所忘却的真实面貌。
一座座泥塑、铜塑在洱海的村庄中出现,它们存在已久长存于人们心灵,建立起来了俗世生活中祟高的形象。这样一来,大凡与本主有关的传说,比如,遗留于纸上的文字,都会被信奉本主的人们秘密地在庙宇中寻找到它们以此藏身之所。除此以外,每个本主都拥有自己的节日。简言之,民间赋予了庙宇中的本主以生命的意义。节日降临时,每个本主都会与自己的方式与谒拜者相遇。
谒拜者们在这一天都会穿上吉祥的衣装,带着神圣祭祀的礼品,前来欢庆。在洱海地区,本主庙就是世俗之神的存在之乡。对本主祟拜,意味着肉身的沉重需要超越现世的奴役。当我们进入本主们存在的原乡时,经常会看到人们与本主相见的现实:人们生病时会前去祭祀本主,当庄稼遭遇到危害时也会祭祀本主。
祭祀后,人们似乎已经寻找到了宽慰。在本主给予的心灵世界中,人们也在现在的时间中寻找着历史上本主的形象,他们并非是虚拟之神,他们大多数都曾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历史中。比如,至今仍在人们心灵世界中荡漾的帝王们,他们是大理地区洱海县和弥渡县的本主阁逻凤:他们是曾经率领十万唐军从洱海上消亡的将军李宓。
在今天的洱海地区,凡是有村庄升起的地方,我们的视野中都会出现洱海地区的本主庙宇,它们以各种形态出现于眼前:所有的本主庙都会立于那个地方的风水宝地上,立于凡俗者们为之挣扎的世俗之尘埃之上。自从南诏国建史以来,本主庙就影响了人们的生死理念。对于历代本主的谒拜者们来说:本主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他们创造的传说永驻于心灵,永驻于世世代代长流于历史的时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