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秘的南诏国图
在南诏大理国的造塔影响之下,在大理国时期出现了《南诏图传》中的“观音幻化,南诏立国”的故事,这部画卷出世于南诏中兴二年(899),《南诏图传》从佛教的源头开始,以漫长的历史画卷铺展出了南诏国神秘的创国史记。
在以神秘观音来幻变的《南诏图传》中,我们拂开了南诏的国史。这是这一幅图传在起伏着野草的巍山脚下,先王细奴逻出现在画卷中,这意味着南诏国神意弥漫中的初始。细奴逻遇上了一个梵僧前来乞食,这其实是观音的幻像,无所不在的观音前来面对细奴逻,面对未来的洱海之王,面对一个创造历史的时刻,观音从而看到了细奴逻的仁慈,在慈悲为怀的观音世界里,仁慈是世界的最高情感:在第二幅图传中,无所不在的梵僧越过了山脉、坡地、水池,这个梵僧替代神圣的观音寻找着万物世界的和谐和虔诚:在第三幅南诏图像中,正在云游山川地理的梵僧带领我们突然间看到了巍山蒙舍城的山顶,这是隆重的时刻,梵僧坐在一块巨石上,代表神圣的观世音再一次观察着世界在万变中的和谐:在第四幅南诏图像中,梵僧又回到了凡俗中,因为在盘石而坐的时间里,梵僧已经获得了神力,当梵僧的身体上升于空中时,一个叫王乐的村里人正在为梵僧的身体火焚。火焰飘至空中,灵魂已入云层,而余下的骨灰,它已被置入体钵,仿佛置入了一种神秘的时间,随后汇入了神秘的江河水飘落而下,尽管如此,梵僧却用凡人无法想象的力量超越了江河山川的险恶和束缚,在刹那间用难以置信的力量再次恢复了原形:在第五南诏图像中,梵僧突然在神秘中披裟而去,此刻,梵僧所追赶的是眼前的一座高山,在空气中,梵僧又一次的随着雄峻的远山而去:在第六幅南诏图像中,无所不在的梵僧又一次的出现,出现在一些部落,梵僧独自往前走,没有任何人认出了梵僧的身份,也没有任何人与梵僧结缘,就这样,梵僧又回到了云空中去。再以后,梵僧便幻变成了阿嵯耶的音像展现在凡尘者的人间。
以始祖细奴逻为首的图像出现在南诏图传中,自细奴逻遇上观音以后,就遇上了神力。除此之外,《南诏图传》中还出现了祭南诏铁柱图,这是南诏命运的开启之日。细奴逻在白崖,即白王先世开国受封的发祥之地,举行了史书上列传的“当唐贞观之世,张乐进求以蒙舍酋细奴逻强,遂逊位焉”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图传中以此祭铁柱的仪典,同时已经接受了命中的历史:细奴逻在祭南诏铁柱的那一天,已经掌握了改变历史的秘诀,同时接受了上苍赐予他的良好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