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满族堪舆(第48回):祖师爷传下来的明孝陵堪舆设计原始资料
在第46回中,烤事儿把祖师爷传下来的建州女真满洲五部对北京紫禁城堪舆设计理念进行概述。北京紫禁城是诸葛亮《前出师表》的立体展现。如果说,北京紫禁城堪舆设计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忠”字。那么明孝陵体现的就是一个“孝”字。
在第47回中,烤事儿替祖师爷给研究明孝陵的贺云翱教授上了一堂识字公开课。我们学习到一个新字,那就是“井”气写成的大明的明。学用气写出来的生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读用气写在“田埂上”的文章。本回中,烤事儿简要地给大家介绍祖师爷传下来的明孝陵堪舆设计原始资料。
第一节 立意
顾名思义,明孝陵自然是紧紧围绕“孝”来谋篇布局。600多年前女真阿哈出部能够在众多堪舆高手中脱颖而出,顺利击溃各路中原高手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孝”字。换句话说,明孝陵堪舆设计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突出“孝”。
第二节 明孝陵满族堪舆的望气结果:水风井
有了这个立意,在大明初年的阿哈出部女真堪舆师对江南地区进行大范围堪舆,最终选定紫金山南麓。现在明孝陵所在地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呢?还得从气说起。大明洪武年间,黑龙江流域的完颜部从属于阿哈出部。完颜们对明孝陵望气结果是水风井。
洪武初年明孝陵望气结果:水风井
至于这个气是什么?怎么望出来的?别急,烤事儿后面的章回中会慢慢给您讲的清楚地、明白地、规矩地。哦,啊别急,一点一点来。
第三节 朱元璋的心情:立德立言立功
给大明开国皇上设计的堪舆选址,自然要明白朱元璋的心情。用咱老百姓的话说:要明白老朱得意啥?
其一,立功方面:毫无争议地,朱元璋最大的功绩自然是缔造大明王朝。
其二,立言方面:他自己写的《皇明祖训》。《皇明祖训》说的是他对后世大明皇帝定下的规矩。
其三,立德方面:他自己写的《御注道德真经》。《御注道德真经》表明大明治理国家的基本立场就是儒道合一。官道成为大明王朝突出的政治特色。
第四节 明孝陵自然要体现朱元璋的千秋功绩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盖棺定论可以用他的谥号来总结。老朱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孝陵的立意是“孝”。因此,明初的女真堪舆师是围绕老朱谥号进行具体堪舆设计的。
如果把朱元璋的明孝陵比喻成现代名人的纪念馆。老朱纪念馆总体上会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五大部分分别是:开天行道展厅、肇纪立极展厅、大圣至神展厅、仁文义武展厅、俊德成功展厅。堪舆设计师最终能够让后世之人进入明孝陵体会到“朱元璋同志永垂不朽”的高皇帝丰功伟绩。
第五节 开天行道的具体堪舆设计体现(明地德过程)
明孝陵神道比较特殊,是一个月牙,弯的,看上去像两条路相交。道路在道家学说理解中往往象征水道、河道等。明孝陵神道南面弯的一条道和北面弯的一条道相交意为两水相交。两水相交为八卦中的坎卦。因此,明孝陵神道月牙是堪舆设计中的象。明孝陵本身是一个庙。庙在《易经》八卦中巽卦的具体形状之一。
因此,明孝陵神道月牙的坎象与明孝陵本身巽卦的形,组成一个象形文字井。换句话说,明孝陵呈现出来的象形文字井就是老朱开天行道功绩的具体体现。这种象形文字理解的典故出自道家名著《阴符经》。
明地德过程集中体现老朱的处世思想:人道合一,让天下井井有条。
第六节 肇纪立极的具体堪舆设计体现(定六气过程)
掘井及泉
明孝陵的六气分别是:初六爻、九二爻、九三爻、四六爻、九五爻、上六爻。初六爻、九二爻、九三爻组成单卦巽卦,巽为阴木;四六爻、九五爻、上六爻组成单卦坎卦,坎为水。因此,井气水木相生。
定六气引用的典故是人家老朱自己写的《皇明祖训》。老朱作为大明王朝的挖井人,自然希望后世之君能够记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要孝顺,要世代听老朱安排。
定六气过程集中体现老朱的创世思想: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后世子孙铭记掘井及泉。
第七节 大圣至神的具体堪舆设计体现(原终始过程)
大圣至神体现在道家的井宿信仰方面。因此,完颜们最先望气找到“井”气的地方,就成了明孝陵堪舆选址的最优解。道家是不讲轮回的,讲的是长生不老,成仙。老朱要飞天成仙自然要走天宫的南天门。
南方朱雀包含七宿,分别是井、鬼、柳、星、张、翼、轸。井宿信仰是道家的基本信仰。道家提出的“沐浴东井”是井宿信仰的具体体现。例如,《沐浴东井神咒》;例如,“东井沐浴辰巳毕,先进洞房上奔日”的民间俗语。
原终始引用的典故出自《晋书天文志》。书中说:“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为天之亭侯,主水衡事舆。”
原终始过程集中体现老朱的仙逝思想:崇尚道家,飞到南天门沐浴东井成为大圣至神。
第八节 仁文义武的具体堪舆设计体现(立人道过程)
立人道引用典故出自老朱自己写的《御注道德真经》。老朱把以道立国,儒道合一的思维方式倾注在《御注道德真经》之中。“井”作为水之源,同时体现道家“根”的思想。例如,《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立人道过程集中体现老朱的治世思想:人道合一,体现老朱躬操井臼的治国理政风格。
第九节 俊德成功的具体堪舆设计体现(因变化过程)
在第47回中,提到了明孝陵中的一个用气写成的象形文字:大明的明。对于这个“明”字,在书本中,小学生就可读写。但是,明孝陵用“井”气写出来的明字,那就不一定了。明初女真堪舆师把文章写在了田埂上,未必大家都认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堪舆文化中的文盲率还是很高的。
因变化的典故出自《史记》。在第47回中提到:据《史记》记载,卫青的墓的形状像匈奴的最高山庐山,体现卫青征服匈奴的高光时刻;霍去病墓形状像祁连山,体现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的赫赫战功。到了老朱这,人家缔造的是大明王朝。总不能把大明山山水水全放明孝陵吧?
所以,明孝陵南边月牙般的神道是月象。北边宝顶是一个正圆形形状,是太阳的形。神道月的象和宝顶日的形组成了一个象形文字大明的“明”或者是易经的“易”。因为,这是明孝陵,所以“井”气写出来的象形文字只能是明,不会是易,在此语境下,不存在歧义性。
因变化过程集中体现老朱的入世思想:扭动日月,再造乾坤,特别符合老朱举义时“山河焉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革命理想,能够体现出老朱踢天弄井的伟大人生功绩。
总之,明孝陵的“井气”能够满足老朱立德、立言、立功的各类想法。对朱元璋而言,无论是入世时的踢天弄井,还是治世时的躬操井臼,或还是处世时的井井有条,或还是创世时的掘井及泉,亦或是仙逝时的沐浴东井,都体现出大明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的千秋功绩。
当然,再好的设计,也需要有好人才能发掘它自身的价值,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发展它的理念,发动相关人员去执行。最终,女真堪舆师打动朱元璋下决心采纳明孝陵满族堪舆设计方案的自然是完颜们望气得来的“井”气。井无论从四面八方哪个角度看,都能组成月的象与日的形,因此更有着“凡日月之所照,皆为大明”的深刻寓意。
据祖师爷说,当年女真堪舆师借助岳飞的《满江红》成功触动朱元璋灵魂深处,最终在明孝陵的堪舆设计中一举得魁。且听第49回:岳飞《满江红》与明孝陵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