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满族堪舆(第49回):明孝陵堪舆选址净明忠孝往事
上回说到,明孝陵堪舆设计原始资料,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最终打动朱元璋决定明孝陵采用满洲五部堪舆设计方案的是岳飞的《满江红》。
第一节 明孝陵井气能够记录朱元璋一生功绩
在第48回提到,明初女真部落中的完颜们最先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找到带有“井”气的宝地。为何要找带有“井”气的宝地?是因为,要突出一个“孝”字。
明孝陵的“井气”有利于将朱元璋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辉煌抒写进属于他的皇陵。对朱元璋而言,无论是入世时的踢天弄井,还是治世时的躬操井臼,或还是处世时的井井有条,或还是创世时的掘井及泉,亦或是仙逝时的沐浴东井,都体现出大明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的千秋功绩。
第二节 各路高手
据祖师爷说,为建设明孝陵,大明网罗天下风水师、堪舆师、阴阳家等众多名家,总之只要能找到的,就算是强行捆绑也都给弄来了。
最先能入得了朱元璋法眼的自然是与他一起打拼,出身凤阳府的明初风水名家张宗。据说,张宗是张天师的后代。在这层关系下,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顺理成章地成为首选。张宗和龙虎山代表的是朱元璋家底淮右集团。
其次,我们自然会想到的神机妙算刘伯温。刘伯温代表的是朝堂上的浙东集团。
再次,我们也会想到有朱元璋老家安徽徽州。徽州一府六县,到现在,明代古徽州地界主要分布在黄山市。例如,在咱黄山市休宁县,依然以生产传统风水罗盘闻名天下。虽然徽州风水师也算是朱元璋老乡。但是,徽州与富裕的浙江和江西相邻,属于皖南。朱元璋老家凤阳县属于皖北。皖南和皖北风土人情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还有地处陕西的全真派。他们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不过,在大元,全真派丘处机、尹志平等和大元走的太近导致在大明的官道体系难有更大作为。例如,烤事儿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的《满族堪舆代代相传的一个故事:明朝就算定都辽阳都不会选关中》。在文章中,以选大明都城为例,说明在明代全真难受重用的问题。当然,听祖师爷说,全国各地全真派不少于3支队伍提供过明孝陵的堪舆设计方案。
总之,林林总总被叫到南京负责明孝陵堪舆的各路人马有数十家之多。一家出一套方案,那就是数十套。单从堪舆水平来说,大家不相伯仲,难分高下。从根正苗红角度来说,谁也没法跟淮右集团和浙东集团相比。但是,在众多明孝陵堪舆设计项目竞标的队伍中,最终取胜的是不占优势的净明道。
第三节 净明忠孝道
净明忠孝道又被称为净明道,融合儒家思想,提倡以忠孝修仙。净明道忠孝治理天下主张不同于传统道家思想,更具有积极入世的政治智慧。因此,他们在南宋、元代备受尊崇,被士大夫尊为“修仙最正者”。
当然,我们知道,最终明孝陵体现的孝和北京紫禁城体现出来的忠,都采用了净明道忠孝治理天下主张。从实物可以看出,在明孝陵的堪舆工程项目竞标中,净明道最终中标,成为胜利的一方。有兴趣的可以阅读《第48回:祖师爷传下来的明孝陵堪舆设计原始资料》和《第46回:北京故宫是诸葛亮《前出师表》的立体展现》。这两回讲述的就是当年的原始设计理念和灵感。
但是,最初在投标明孝陵堪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净明道是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的。净明道是在大清康熙年间与正一派合并。在此之前,他们是独立存在的道家门派。在明代初年,净明道的处境其实不必全真好多少。
这与净明道的活动范围和净明道祖庭在江西南昌市内有关。要知道,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天完政权陈友谅的根据地在江西、湖南和湖北。要知道,明孝陵的堪舆设计是高度为大明政治服务的。堪舆水平不相伯仲的时候,政治上的根正苗红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张宗为例,虽然他自己堪舆水平在明代初年未必拔尖。关键他是凤阳人,与朱元璋是纯老乡,从小就认识。这关系铁的没得说。他还是张天师后裔,龙虎山天师府就算是现在名气也是响当当。
净明道是怎么胜出的呢?这就要说到明初满洲五部中的完颜部了。且听奇妙的满族堪舆第50回,《岳飞《满江红》是完颜们竞争明孝陵堪舆选址项目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