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赢还是快乐最终都是在找规律或者是对规律的验证,看来,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找规律的,寻找并总结规律既是个人的快乐,也是人类的快乐,最终成了人类的财富。
快乐是一种心态,努力去发现快乐才是良好的心态,刚才说了,人与人是不平等的,这才有快乐,如果感到不公,先不问是什么事,先把自己批一顿绝对正确。
有人找不到工作,条件反射式的怪社会、怪国家、怪政府,爱默生说:“老在抱怨的肯定不是真正的悲伤。”同时,他还说明“谁诅咒命运,谁就是软弱而堕落的人。”其实,全世界都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就可能创造奇迹,天才烦恼的是素材怎么组合,笨蛋烦恼的是找不到素材。
确实是角度不同,这还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搅屎棒眼里都是粪,话说回来,搅屎棒一直认为自己很高尚。
抱怨是弱者的法宝,开口闭口底层、穷人,却无视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电脑,这其实是很多国家的底层人民羡慕的状态,手机、电脑本来是很好的学习工具,但却只被用来玩游戏,要不就是看无聊视频。
看完后就开始抱怨政府的黑暗,这个时候,在旁人看来,人人不平等是必须的,都是自己对号入座的。
欧洲人得出结论,人们因为穷才去工作,一直穷就一直工作。
王小波有个观点,说人越是能干苦活就越是能忍受苦日子。
这么说来,让感觉苦的人再受点苦,这人就习惯了,你要在美国,你就不是穷人了,你至少还有几十上百万的房产,还有钱交手机费,人家美国穷人,全家最值钱的可能是那顶被称为城市风景线的帐篷。
怪自己是没错的,和你同龄的人,和你家庭条件相同的人多的是,人家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低头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
其实,就快乐而言,即使相当穷的状态,依然是有快乐的,人生的意义是发现快乐,而不是强化不快乐,有时,你的不快乐是你自己强化出来的。
黑格尔说:“贫困自身并不使人就成为贱民,贱民只是决定于跟贫困相结合的情绪,即决定于对富人、对社会、对政府等等的内心的反抗。”跟前面谈到的幸福概念类似,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心态,有人总是在寻求公平,我们认为,寻求公平是正义的,也是搞笑的,前面说了,个人的行为最终都是社会行为,个人感受到的不公可能是自己主动寻求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常常会让人感到遭受到了不公,也许这是更大意义上的公,公平需要不公平来体现,公平和不公平都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假象,最终是一种心态。
还是尼采说得好啊,“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哈耶克说得很到位:“我们之所以能获得报酬,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技术,而是因为我们恰当的使用了技术……一个人越是喜欢于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他人或环境,他就会变得越发不满,工作也会变得越无成效。”所以,自己拥有什么并不是骄傲的资本,个人的能力要投入到为别人提供幸福和快乐的事业中去,自己才能幸福。
没有办法,讲中国的传统,很多中国人不爱听,那就学学苏格拉底,可以承受不公正的事,但不会去做不公正的事。
不快乐常常是源于对事物的观点,其实快乐也常常是源于对事物的观点,莫尔说:“假如一个小偷悄悄的挖走了地里的金子,而金子的主人对此一无所知,十年后主人去逝,在金子失窃后而主人仍健在的十年里,金子究竟是否安全、是否被偷,对主人又有什么影响呢。”估计这金子的主人是在快乐中去逝的,好在他去逝的时候不知道金子被偷了,看来,人其实是活在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中。
人的思想或观点最终是指人的三观,三观决定命运,改变命运需要改变三观,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不抛弃对运气的幻想就改变不了命运,理想是需要的,理想不是空想,正确的理想能够引发持之以恒的过程。
观点很重要,观点影响心态,很多事情,可能是没看懂,也可能是角度不对,蒙田说:“健康的看待好事,也要健康的看待坏事。”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大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容器对所谓的坏事物的降解能力是惊人的,所谓好事、坏事都是要相互转化的,康德说:“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白费的。”即所有事物都是意义的,这也许启发了黑格尔吧,这个世界还真是公平的,有恶人的存在,就一定存在另一个恶人,而且,这个世界总是有办法让恶人和恶人发生关系,起到相互遏制,相互毁灭的作用。
这还真是一个观点问题、一个角度问题,完全可以浪漫一些,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总有一款适合你,当你逮住一款的时候,别人正逮住另一款,猫不理解大象,明明有四条腿,为什么不会爬树呢,大象也不理解猫,明明有四条腿,为什么不会拔树呢?可见,改变角度看同一事物常常是重要而必须的。
人生要快乐还真得学会想得开,低谷的时候要多找自己的问题,高光时刻要学会低调,你看那些名人,都学会了隐藏,要比常人隐藏得更多才叫名人。
该吃亏时就吃亏,顾全大局才是智慧,不学着过平凡生活就得一直平凡,不会低调的人就得被迫低调,而此时,你强行玩高调显得相当可笑。
黑格尔说:“粗野小人,才最坚持自己的权利,而高尚的精神则顾虑到事物是否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确实,优秀的人之所以孤独,有一个原因,如叔本华所说,一种优秀的思想可能会对别人构成伤害,在一些社交场合,优秀的思想交流绝对是损人不利己的,还不如装傻。
对此,尼采也悟得很深,他说,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快乐就一定幸福吗?不一定,快乐的范围更宽,幸福就一定有快乐,幸福得快乐是令人向往的。
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是源于对自由的理解有不同,自由是快乐的基础,不同级别的自由对应不同级别的快乐,对自由的理解又要落脚到三观,一套良好的三观对应着自由和快乐,以及幸福,看来,不同人生的比拼就是三观的比拼,人生的意义在于三观的建立。
本书一定会谈到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事,我们后面还要谈,在《来则居》里,我们已经给出了范儿级人士的几个定义,这里再次重复一下,这几个定义更多的是基于中国国情而给出的,只适用于本书。
经济范儿人士:指思维掉进经济学陷阱里,只会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包括一些经济界人士和一些非经济界人士,喜欢在不同场合给别人讲经济学,同时以让人有些讨厌的方式指点江山,政府在他们眼里是个障碍。
法律范儿人士:他们并不喜欢像经济范儿人士宣传经济学那样到处宣传法律知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指导那些宣传法律知识的人的人。他们由于职业的原因,是不会到处指责政府的,只是常常在私下暗示两个观点,第一,法律没有从政府中分离出来是不符合法律学理论要求的。第二,民主是法律永远的追求。
艺术范儿人士:他们是文人中最不关心政 治的那一类,政 治对他们来说是个笑话,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在其他人看来也常常是一个笑话,在他人看来,他们拥有自以为高雅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信。
下面我们就以排名不分先后的方式一个一个的说说他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