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物是洱海的茎本弓弦
谷物是洱海的一部分,而且是洱海生命中最显著而日常的元素之一。
漫卷过来了,这一次不再有杀戮和血腥弥漫的消息。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召唤,于是
我们透过漫卷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蛮书》中我们拂开了:“蒙舍川……肥沃宜禾稻。”同时我们也依稀看到了通过时间的篇章所记载的农业史迹,这是唐右武将军梁建方在《西洱河风土记》中被铭刻的:“其西洱河,从篱州西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擅山川,不相役属……其土有稻、麦、粟、豆、种获亦与中夏同,而以十二月为岁首”。很显然,在洱海出世以后,各种古部落就开始前来护佑洱海,或者被辽阔的洱海所护佑。在以稻、麦、粟、麻、豆、黍、稷等所编织的谷物生态中,我们看到了洱海地区的农事书。
水稻早就在南诏大理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我们透过一只藏于云南元谋大墩子的彩陶,已经能够触摸到三千多年以前的粳稻。也就是说在南诏国先王细奴逻的时代,水稻就已经成为洱海地区的主要谷物。依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凭眺到住在巍山的蒙诏王带领民众开耕荒地时的场景,在被水溪所环绕的坡地上,谷物已经按照各个节令自由的生存着。我们可以凭眺到南诏大理国的农事风貌,那些曾经被各路诸神所激荡的沃野,曾经以“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的世界出自樊绰《云南志》卷七《云南管内物产》。
除此之外,我们随同洱海地区的现在时,可以看到南诏时期的蔬菜园圃,如今盈盈于眼前的葱、韭、蒜、菁,已经在《西洱河风土让》中被唐右武将军梁建方所记载过。此外萝卜、丝爪、冬瓜已经在南诏国出世。以凭眺的目光透过洱海地区的现在时,我们看到了南诏大理国时代的果木,那时,《西洱河风土记》中让载了:“果则桃、梅、李、柰。”柰就是现在的沙果。洱海以上已经被五谷、蔬圃、果木的世界所占据,这是神创世的布局和愿意,人顺从于神的布道,并且接受了神的安排。
凭眺着洱海,这也是神创造的洱海,神创造了洱海以上的全部历史。创造了谷物缔结了食物,创造了蔬圃产生了颜色和微量元素:创造了果木悬于空间,从而用果木的青涩和成塾来检验四季的轮回。
凭眺着洱海,谷物、蔬圃、果木依傍着洱海的风水在生长,依傍着世世代代的农事繁殖着洱海岸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