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东海的神针被行者顺走,缩小放于耳中,取名如意金箍棒。后世民众发现,西南流域出现类似物。专家学者纷纷前往打捞,调查发现此物形似棍棒,质木,长约18寸,径粗1寸。核实为普通木料,遂败兴而去,留此物于荒野。众人随之而去,后被拾荒者拿走又几经辗转遗落,被当地一户百姓拾得,初欲为生火做饭火棍,后见其外表圆润细腻丝滑,尺寸得体,便留下作为戒棍。是日,这户孩子清晨解手,不慎将痰盂打翻,屎尿遍地,慌张之余不巧将戒棍碰倒,棍上裹满屎尿。冲洗后,因戒棍染上了颜色,色沉味重,无奈之下戏称其黄金棍。往后,凡有厕所、水道堵塞,便用其疏通,效果甚佳,屡试不爽。某日,听闻有孩童疾呼“打人啦……”。上前巡查得知,这户父亲喝醉了酒正“教育”儿子。旁边看官笑道:“搅屎棍打人。”孩童父亲听后不服,道:“黄金棍下出孝子。”
旁人笑道:“孝子!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些?”
孩童父亲扯喉咙:“你懂个屁!”
孩童叫余子健,大家都叫他小余,他父亲在余家排行老二,大家都喊他老二。余老二没啥爱好,就好喝个小酒,酒量一般——二两,每次喝醉了也有旁人开玩笑的喊他“余二两”。这天中午,余老二喝完酒,醉醺醺的要让小余去把院子地扫了。小余烦他喝酒,喝醉了就耀武扬威的发号司令,就装着没听见。余老二怒瞪双眼盯着小余,嘴里边嚼着花生边气愤说到“你这P娃儿,是不是不听话?”,这才有了头幕。
小余毕竟年轻,两三步就窜跑了。加上余老二又喝了酒,眼睛迷瞪瞪、头脑昏沉沉的,一脚踩在石子上,立马倒地坐着。
小余见没追上来,就躲在石栏杆后面,透过栏杆缝打探情况。
余老二稍微缓了缓,踉跄站起来往回走,嘴里咕哝着:“P娃儿,回来了老子打不死你。”
余老二是这条街上出名的老实人。除了遗传了余家屋里的脾气大外,心底没那么多恶毒,甚至可以说胆小。因此,嘴里咕哝着要打死,实际也就装样。
小余在外面晃荡到晚饭时间,估摸着他妈快到家了,也慢慢悠悠的往家里走。小余的妈也是厂里车间工人,厂是二轻局下属单位,工资不高,生活将就能过。在娘家,还有四个兄妹,大姐和四姐跟小余的妈是一个厂,大姐管车间,四姐做会计。在那个年代,基本上也都如此。余老二运气就不太好——九十年代的下岗大潮中不幸下岗——一个联营工厂,国家政策调整,厂里管理层不思发展,仍盼着吃计划红利,可时代的巨轮,谁管你这些,最终导致效益下滑,直接影响最大的是一线工人,从最初全天生产变成半天生产,接着工人停工待业每人每月不足20元的工资,最后管理层瓜分厂里资产,中饱了私囊,工人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断下岗。因此余老二在家郁郁寡欢,只得饮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