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德变化是清代八旗排序变更的根本原因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1053字 发布时间:2024-02-09

第一节 八旗排序的变化

八旗排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第一回中开篇明义,“旗就是气,气就是旗”。八旗与满族堪舆中的望气结果息息相关的。

例如,在《满文老档》记载,老罕王努尔哈赤时期,八旗还在赫图阿拉附近转悠,此时的“旗与气”的关系与辽东的望气结果有着直接关系。此时的八旗是正×旗和镶×旗是交替出现。正黄旗排序第一。这与赫图阿拉望气分析出的地德息息相关。例如,在《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皇太极天聪年间八旗排序和老罕王时期是一致的。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镶白、正白。

第二节 望气结果分析出来的是地德

此时,八旗还在辽宁混,因此,八旗排序是以赫图阿拉、萨尔浒、辽阳等地的望气结果为依据进行排序。望气结果分析出来的是地德。例如,烤事儿老家河北省承德市。地名就是“承地德”之意。承德市的选址具有明显的满族堪舆特色,以后会详细讲。又例如,清代的沈阳市也有个地名叫承德。

这两个拥有“承德”地名的地方一个在辽宁沈阳、一个在今天的河北承德,在清代都承担国都或陪都的作用。此外,北京的大兴以前是大金王朝的首都。这三个地方具有非常明显的满族堪舆特色。它们作为国都望气和选址的风格是一致的。别急,后面章回将详细讲述。言归正传,继续说八旗排序。

第三节 地德的变化是八旗排序变化的根本原因

天聪十年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

啥叫“崇德”?

自然是崇地德!

地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随着老爱与小爱两代人的努力,八旗从辽东山沟发展至整个东北。

老爱时,辽阳为中心的地德决定八旗排序必然是:正黄、镶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镶白、正白。用辽阳的地德来聚气,范围只能到今天的辽宁东部。通过沈阳来聚气就不一样了。

崇德元年开始,八旗排序就是现在流传的模样,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这种排序看似无序,实则充分体现出孟子的学说。


第四节 孟子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金由辽阳迁都沈阳(盛京)后,就可以直接借助完颜家在辽代创造的“白山黑水”谶语体系聚气,一统东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高度为政治服务的“气”与“地德”的聚气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民心。这也就是孟子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具体做法。

小爱通过10年的发育,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外东北以及蒙东均成大金版图。由大金到大清,不仅仅是国号变化那么简单,大清通过八旗依靠地德的变化来聚气、聚人气、得民心。大清是唯一一个真正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在天有灵,必然欣慰。

那么具体怎么做到的呢?且听第55回,以清代北京八旗驻防为例,展示八旗排序与地德关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