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 艺术7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3329字 发布时间:2024-02-12

 

---艺术对科学的影响

 

艺术遍布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对于科学,艺术的影响可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发,也许科技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艺术影响,艺术界人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影响了科技,这似乎是一个良好的状态。

 

为什么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死气沉沉,文艺复兴后就势不可挡,艺术的作用不可忽视,艺术上的自由引导人们在各个领域去争取自由,在这种形势下,科学也才具有创造力。

说艺术就是模仿,其实,科学也是,是对自然规律的模仿,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影响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的发展是以假说为引线,假说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联想,前面说了,联想基本就是乱想,科学的这种乱想和艺术的想象力还真有几分像,艺术看似毫无逻辑的杂乱无章,却可能在无意间给人提供一种可能的联想。

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的,科学和艺术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个世界,科学与艺术都可以作为世界通用语。

说到对世界的描述,科学和艺术还真是挺像,都是以独特的角度进行局部而不是整体的描述,一个科学定理只说这件事,一个艺术作品只表达这种心情,就像叔本华说的,“(艺术)始终只是提供了某种暂时的、而不是完全的和最终的满足,这是因为它们始终只是给出了某一片段、某一例子而不是给出了规律,并不曾给了整体,因为要这样做就只能透过普遍的概念。”要表达普遍的概念,那是哲学的事。

按照康德的意思,艺术和科学描述的是同一个对象,以例子的方式来说明就是艺术,以普遍性结论来表达就是科学。

当然,这里的普遍是指某个领域而言,狄德罗说:“在优美的绘画中,就像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一样,不应该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部放进去。”艺术是着眼于局部,事实上,科学也是一个道理,科学的运用就属于特例,也许就叫作技术,这么说,技术和艺术更接近。

总之,科学和艺术有相通的地方,当科学研究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真正没有办法,这个办法也许早就存在于科技人员的头脑中,需要艺术将其诱发出来。

艺术对科学是重要的,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剪不断的微妙关系,艺术停止了思考,科学就奄奄一息了。

 

这里再谈一下艺术和宗教的关系,文艺复兴是艺术、科学、哲学在抬头,宗教在退缩,打冲锋的是艺术,艺术和宗教有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捆绑关系,艺术肯定会感谢宗教,宗教给艺术提供的灵感是重要而独特的。

艺术和宗教都是用极端的方式在表达文化,两者对外界的态度,艺术被看作是清高,宗教是被当作纯粹,艺术被宗教打压得够呛,同时,艺术从宗教那里学到的够多。

宗教对艺术的压力是艺术产生超时代作品的动力,现在,艺术的翅膀硬了,常常表现得毫无顾忌的满天飞,但静下来,哪一个艺术家不从宗教中去吸取一些营养。

科学是解释不清楚宗教的,从艺术对宗教的理解中,科学也许能得到一点安慰,换句话说,科学不敢碰宗教的面,但科学可以大胆的欣赏艺术。

 

艺术总是要寻求突破,以致于为了突破而去突破,成了乱突破,不要紧,这也许是艺术家们在试错,真正的突破可能在某次乱突破中脱颖而出。

要容忍艺术界的搞笑行为,得让艺术界人士继续闹、继续折腾,这是文化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确实,艺术总是需要躁动的心态,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艺术界人士肯定不行,艺术需要乱来,说好听一点是需要突破,正如尼采所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而又没有毛病,这是不可能的。”科学需要数学的突破,而数学的突破和艺术的突破在科学看来是一样的不可理解,看来,数学和艺术有相通的地方,不要小看数学家的艺术潜质。

对于数学和艺术的突破,科学像个二愣子一样愣了半天才终于反应过来,以致于现在艺术的突破几乎总能引起科学的亢奋,这里的突破不是指在展览会上引起轰动的意思,那可能是在瞎起哄,艺术上的突破,这个和数学上的突破类似,展览会的观众和科普爱好者一般都看不懂,多少年后也许能。

一直有人觉得科学比艺术更重要,艺术就是在瞎折腾,科学才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实用主义思想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从现象上看确实是这样。

不过要明白,艺术和科学的产生在顺序是先有艺术,科学在欧洲能得到爆发,应该说艺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欧洲人对艺术的爱有其文化基础,尼采号召“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学,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由此看出艺术在欧洲的重要性,科学甚至成了艺术之余的爱好。

艺术不单单是为科学而生,艺术是为人而生,没有科学,人类可以活,没有艺术,人类就和猴子没有多大区别了。

 

现在,西方艺术界折腾得更厉害,那是西方文化,是现代西方哲学导致的,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不在于艺术界人士对哲学有怎样的理解,在于受到哲学影响。

谁要是说自己看懂了全部现代西方哲学,不管他是谁,你都可以抿着嘴笑,道理很简单嘛,一个大师的墨打泼了,然后被进来的人当成了艺术品给传开了,大师没法子,只好解释了这个作品的艺术含义乃至哲学含义,也可能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现在西方艺术对西方哲学,特别是现代哲学非常依赖,这种依赖不在于是否懂哲学,在于当今的艺术作品必须同哲学挂钩,否则不艺术。

梵高的“农鞋”的艺术性和哲学性,那是由艺术家和哲学来表达的,不管怎么表达,反正梵高不可能反对了,以致于艺术家和哲学家们超水平发挥,导致艺术和哲学因一双破鞋显得更加艺术和哲学。

 

艺术的生命在于文化的生命,西方哲学和西方艺术这么玩下去会终结掉哲学和艺术,中国的范儿级人士们对这个进程跟得很紧,不过,不用担心,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文化之下,他们只能玩一玩,中国文化会引导他们的,要不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动手清理掉他们。

我说的是清理掉他们的思想而不是肉体,他们的肉体里始终有一颗中国心,这是中国文化在复兴路上必然会有的现象,中国的艺术作品深刻影响世界艺术形势不是很遥远的事,只要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好作品就是水到渠成。

艺术必须和传统相结合,而传统就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表现,帕瓦罗蒂的声音是艺术的,那是因为人们一直认这样的声音是真正的艺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大家认为黄土高原的歌声才是真正的艺术,那么,帕瓦罗蒂的声音就必须带有一股陕北味。

艺术的判断力受制于文化,西方由于近代在科学方面的强势使人们认为西方艺术才是艺术的,中国正在崛起,现在流行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紧接着就会流行“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只要中国崛起的步伐始终有力,“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就是挡不住的,不是中国人故意的。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一种说法,说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艺术教育的成就,是不是这么回事,让专家们继续研究。

这里要说的是,对于当今的人,生活中的艺术,或者说文娱生活是不是太丰富了,我们刚才说了艺术的好处,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是不是该注意一下副作用。

刚才那个说法是有道理的,艺术对教育是有影响的,艺术能启发人,也能将人致傻。

今天,艺术、文艺对每一个人都在搞地毯式轰炸,生活中,艺术的剂量是不是太大了,太艺术了、太文艺了会不会就平淡了,普希金说:“精确与简洁,这是散文的首要美质。它所要求的是思想,没有思想,再漂亮的语句也全无用处。”这不仅仅是散文的问题,我们说,学习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而当今的文娱生活所耗费人们的时间太多了,何况其传播的一些信息无意间已经影响了一些人的三观,特别是未 成年人和思想上的未 成年人,人的三观是可以影响智商的。

人对任何事物都有观点,这是自己三观无意间的反映,这种观点所诱导出来的想象力与智商无关,却以智商的形式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形式将变成实质。

三观对一个人来说是顽固的,固执己见的人其背后常常就是其三观在支撑,而一个固执己见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智商高于旁人。

叔本华说:“在文学中,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谷物,使它们枯死。”伏尔泰说:“每一部糟糕的作品,都写得怪诞费解和粗俗难耐,在一个小集团、党派人士、上流社会人士和名人们自然的帮助下,它们曾一度在巴黎获得了奇异的成功,那只是一时的疯狂。”但产生的糟糕后果可能不是一时的,因为获得这些糟糕后果的人很可能意识不到糟糕所在。

对于今天文艺异常丰富的现实,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人人自保的地步,因为,要想让制造这些文艺产品的人消停下来是不可能的,经济范儿人士就不允许,最后只能是每个人自己看着办,就像一桌大餐,既可以狼吞虎咽,也可以像政治家那样做做样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