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敏感过度的背后
公元632年 七月十八 多云
李世民率众人登翠华山,在山上看见赵国公长孙无忌的车队,浩浩荡荡一大片。李世民有点儿不高兴,觉得长孙无忌的排场太大了。有人告诉长孙无忌,他赶紧整顿自己的车队,缩减了好多车马。李世民再看到的时候,勃然大怒,心说,这一定有人把自己的话泄露出去了。
命人彻查,最后没查出到底是谁。 一怒之下,把当天在身边的所有人全部杀掉了。长孙无忌没想害他们,但他们因长孙无忌而死。
说起来,也是长孙无忌太敏感了。敏感过度。 李世民当时的态度,仅仅是不开心,也没想着去深究这件事儿。有人说给长孙无忌听了,长孙无忌本能地觉得,既然领导有想法,那我得做点什么去迎合他呢?
他这么一操作,李世民立马意识到,身边有赵国公的耳目,有人在给赵国公打小报告。这样一来,那性质就变了,没有哪个君王能忍受这一点,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呢?
李世民不愿意动长孙无忌,毕竟两个人利益绑定的太深了。 那就得把身边人统统杀光,也不管到底谁是赵国公的耳目,统统杀光就行。
这样看来,长孙无忌缩减车队这事儿做得有点儿冲动,他应该静下来心了细想想,装个糊涂,稀里糊涂的过去,这事儿大概率就翻篇了。再往深处想一步,也有可能长孙无忌就没有放耳目在李世民身边。一是没这个能力,二是没这个胆子,为什么要去招惹李世民呢?
李世民说长孙无忌排场有点大,有人主动去告诉了长孙无忌。他猜到了长孙无忌心里会发毛,会主动消减车队。也猜到了李世民会看到这个情形,会怀疑长孙无忌安插耳目,进而可能会惩罚长孙无忌。
就算不能重创长孙无忌,离间一下君臣也是好的。
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啊?抓住皇帝一句话瞬间布下一个局的这位,真是高人啊!
如果长孙无忌想到这一点,那就应该冷静,再冷静,认认真真地去装一下糊涂。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什么都不要去做。
那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死了。
可惜啊,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晚了,太晚了,黄瓜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