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指挥部的路上,张义会已经做出了一个判断。
“敌人暗中盯住了小区的住处。这种情况下,小区本人是敌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如果小区是敌探,如今情势,根本不必有人看住他的校外住址。
敌人应该从暗探那里,早就知道了小区的这个校外住址。现在学生小组紧急转移了,从敌人暗探发出暗号来看,敌人侦缉队并不知道学生党员们到了哪里。
他们现在盯住这里,是要等待小区悄悄回来,或者小区在小组之外的同伙前来联系寻找。
这从一方面证明,小区应该是自己同志。
当然这还需要另一方面的最后确认——“虎头苍蝇”回来。
与张义会同时出动,执行另一调查任务的,是朱垣和司红光。
姚先生说明了一条有关小信的未落实背景情况。
——小信进入师范学校之后,渐渐进入了暗中寻找发展对象的地下党团成员的留意范围中。
姚先生是秘密党小组长,通过自己小组里的党员,包括兼任了秘密团小组长的小区,物色了几个条件稍好的青年学生,开始抓紧做工作。
几个考虑发展对象中,就有这个当时刚刚入学数月的小信。
对小信的背景调查中,知道小信的表哥,曾经是师范学校的学生。一年多前说是因为家庭困难,肄业工作了。
这样进来出去的肄业学生,师范学校里每年都有,过去并未引起地下党人注意。
而要发展小信入团,就需要作一了解。
小信告诉小区,自己的表哥原在一家货栈当伙计,后来出去做小生意,离开了北江省城,不知去了哪里。
小区还真地通过熟人,到那家货栈打听,得知的确有这么一位从师范学校肄业上工的伙计,已经辞职走了,去向不明。
作为一般调查,这样也就可以了。
正在这时,北江地下党组织遭遇了空前大劫难。
敌人特工高手诡计成功,一举摧毁了北江省城里的地下省委核心。
姚先生是和北江地下省委张书记单独联系的秘密党员。
连几个其他省委委员都不知道他。
这样,他和他的党小组才得以保留。
剩下的残存力量中,还有老孔,也是和张书记单独联系的工人党小组组长。
他们两人,是张书记留下的预防万一的秘密预备队。
北江地下省委覆灭,秘密预备队的两人痛心疾首。
待得风头稍缓,姚先生和老孔,按照张书记生前秘密嘱托,前往南江省城,见到了南江省城保卫部长小覃。
其后,又在轮船上和七号老师见面,终于连上了上级组织,又将一点点星火,小心翼翼地拨大了一些——
老孔那里,秘密发展了工人党员,还联络上了个别过去失散了的同志。
而姚先生的师范学校党小组,领导着一个团小组,秘密发展了小信等少数学生。
小信表现稳定,不久前转为党员,进入党小组——
姚先生说:“小信的家庭成员很少,不存在疑问。唯一没落到实处的,就是小信的表哥。”
其实这本不算什么疑问。社会动荡,人生漂浮。一个过去的师范学生,走到哪里去做生意谋生了都不奇怪。
但是因为现在小信成了秘密调查对象,他的不知去向的表哥,才再次成了一个疑问。
由此,姚先生谨慎地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