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金融的金是指资金,直接理解为钱或者货币是可以的。
融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指一种容器。
第二是指融化和融合。
第三是流动。
联合起来就能看出汉字的博大精深,金融就是指融化别人的钱,让其流动到自己的容器里,和自己的钱融合成一个整体,归自己指挥。
金融实质上就是集资,马克斯•韦伯说:“善于花钱的人也善于控制别人的钱包。”玩金融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收集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整个过程有法律全程护航,是合法的集资。
如果你贷了很多钱来建一栋楼,我们认为那不是金融,但是,贷款方可能认为自己是在玩金融,因为他可以躺着等你偿还本金和利息,他就赚了。
金融意味着直接用钱生钱,不要拐弯,像刚才那栋楼,建好后租出去可以挣很多钱,刚才说了,我们不认为那是金融。
一提到金融,可能下意识里认为是指玩大量的钱,不一定,如果你投点小钱购几张股票,你就是在玩金融,当然,这种小打小闹一般是被别人玩。
总之,金融能够实现资金的重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金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由欧洲人先玩起来,后来美国玩到了极致。
我们说,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经济形式,金融属于西方,西方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西方经济形式的时代性,这一点,培根有教导,说债务不要一下子还完,要慢慢还。
他这种思想确实具有经济学意义,这里面所对应的借款思想和还款思想很西方,和西方文化是匹配的,一些中国人也学得够快,但这种思想肯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就如同金融这个词早晚会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只不过得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必须得学习和运用经济和金融,这是当今人类的时代性。
金融业细分起来也不少,前面已经说了外汇的一些事,下面主要说说股票、国债、期货、黄金等。
由于黄金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再来说说黄金,黄金是货币,却基本不流通,但纯粹不流通也不行,所以,经常在某些场面见到黄金的身影,这不仅是给双方当事人看的,也是给所有人看的,没有黄金,老百姓心里不踏实。
不过,哪有那么多黄金呀,正因为黄金不够,所以,炒黄金才是有意思的,一般来说,黄金交易根本就看不到黄金,所谓炒黄金只是借了黄金这个名而已,总不能借石头的名来炒吧,虽然炒的规则可以完全一样,不是有一句话么,一个好名字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同样是炒,炒黄金肯定比炒石头更吸引人。
黄金交易古已有之,现在的黄金交易规则已经很多、很细,主要是因为纸币不再和黄金挂钩,也就是说,纸币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来,而黄金的数量永远都没有办法达到纸币的那种随心所欲。
也就是说,纸币是拿来玩的,黄金才是标准,纸币是黄金的提线木偶,确切的说是无线控制的木偶。
鉴于纸币随时可能乱来,这就使得黄金交易显得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换句话说,世界的经济秩序,最终是要黄金来押阵,黄金和纸币的关系事实上是剪不断的。
黄金交易是要用纸币的,黄金的价值是不变的,变的是黄金的价格,这个价格的变化是纸币变化的反映。
黄金交易是世界性的,美元是世界货币,黄金价格天天都在变,人们发现黄金与美元之间有一个规律,当美元涨时,黄金跌,美元跌时,黄金涨。
这个虽然不绝对,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这就使得那些战斗在外汇市场上的人们可以在黄金与美元之间进行选择性操作,以此来止损、避险,人们看到美元不妙时就想去购黄金,美元病情好转后就抛黄金。
黄金是实的,纸币是虚的,但是,纸币的流动性明显高过黄金,就这一点点优点,纸币就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这一点与当今的网络类似,网络流量是虚的,但能办实事。
股票是由企业发行,股票的发行对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巨大贡献的,股民购了该企业的股票,就表示对该企业有投资,一旦有人所持的股份超过公司股份总量的50%,这公司就是那人说了算,当然,要想达到这个水平,很难,基本没门儿。
与各种别的金融活动相比,股票从原理和规则上是最健全的,其规则是最多的,毕竟,其他证券比较单纯,还真就是赚钱和亏钱那么简单,而股票和企业的实操相关,原理上涉及到企业的指挥权问题。
股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股票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宠儿,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基石。
没有股票,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会降低、停止、倒退,股票对经济学的触发是深刻的,股票和与之相关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文化。
购买股票后,钱就再也要不回去了,只能在股市上凭运气赚或者亏,赚的是其他股民的钱,赚不到上市公司一分钱,即使上市公司垮掉了,原则上,这支股票可以继续炒,但是,该股票的最后持有人就是倒霉蛋儿。
股票就是估票,只能估,估计的估,股界没有神,如果发现了股神,是这一期估对了,也就是猜对了。
正因为股票的价格在不停的变,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正是股票吸引股民的原因之一,股票的灵魂就在于股价的变动,股价的变动在于股民们不停的炒。
股票需要被不停的易手,被不停的抢的股票才是好股票,股票价格波动起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才能活跃起来,股市里的人生哲理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成分。
国债是债券的一种,债券的实质就是借钱,和贷款的区别在于,债券可以交易,国债是政府信用,是最保险的债券。
与股票相比,国债价格的涨跌都不大,对于普通老百姓,国债就是来保值,对于玩惯证券的人,在股票与国债之间摆渡是常有的事,在股市动荡的时候,国债可以求平安。
国债的精彩故事在于回购操作,正回购是天上掉馅饼,当然,风险也大,逆回购可以吃利息,多做几次,积少成多。
那个正回购,从技术上说,西方经济学是有意思的,也只有在西方文化下才能发展出这些玩法,从人类文化的意义上说可以算是一场灾难,当然,也许是人类发展之路所需要的,发展需要波动着来,思想的发展也是这样。
这些玩法让少数人突然暴富,让多数人领教了深刻的教训,还有很少数人难以承受这身外之物的损失而选择从30层楼上做自由落体。
期货就是延期交货,当然是先讲好价钱,这和一个普通的买卖合同有区别吗?还是有区别,普通买卖合同的价格是先讲死,期货的价格是可以变的,期货合同就是拿来买卖的,每次买卖都把价格改一点,可高可低,最后,货还没看到,钱已经赚了,当然,一定有另外的人陪着你亏了。
开始,做期货的人都是要买货或者卖货的人,后来有人发现,只要期货市场的价格的变动,就可以做期货的投机生意来赚钱,期货由买货卖货变成了金融上的一种投资。
费雪说:“一个人买了一篮水果在一个钟头内就吃掉了,确是将钱用于吃水果的享受,但是,他若在秋季买了一桶苹果而留在冬季吃时,他是将钱用于消费还是用于延迟享受的投资?在理论上,这一桶苹果是投资。”进行期货投资的时候,这桶水果根本不用带回家,一直是放在经销商库房里的,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把这桶水果卖给别人而赚点钱,如果铁了心要这货,到时候把货取回来就是了。
期货已经从买货、卖货发展成与货无关,只做价格的涨或跌而从中赚钱,只是有一点,在合同到期前得把合同出手,不然,就得买货或者卖货。
期货极大的丰富了金融市场,为需要买货和卖货的人减少了麻烦,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同时,期货更大的作用是为喜欢做投机生意的人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股票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期货,特别是投机性期货则是推动了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泡沫产生作出了贡献。
期货是标准的买空卖空行为,也可以卖空买空,即有没有货都可以做期货生意,涨可赚,跌也可赚,听上去美死人,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行,跌可亏,涨也可亏。
期货的点睛之笔在于杠杆,有了杠杆,就让投机家们要赚就赚大的,要亏也亏大的,期货这游戏还真不是老实人玩的,经济问题变成了一个文化问题。
期货的这个杠杆规则让人想到喝酒时的划拳,有一种规则叫苦中苦,有点那个意思,看来,期货、经济学、喝酒背后都是一个文化问题,现在的地球人需要继续玩期货、玩金融,这是社会的需要、文化的需要。
经济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学,其实更是心理调理学,从一次次跌倒中去学会泰然处之,但会有走火入魔的情况,就像刚才说的在30层上无所顾忌的如履平地。
从文化上看,期货非常适合西方国家,体现着西方文化的自由、公平、残酷的原则,中国政府对期货的心态永远是防一手,但又得有,要和国际接轨,好让老外看着像。
中国既不会亮红灯杀死期货,也不会亮着绿灯,以致于期货尾大不掉,感觉政府对期货的态度似乎总是亮黄灯,让你不知道下步是亮啥灯。
外汇市场总是有的,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中国没有必要搞一个正儿八经的外汇市场,银行可以换外汇就行了,外汇交易市场终究是西方人玩的,自由自在惯了西方人民才玩得转,中国文化玩不转外汇交易。
中国人不仅玩不转外汇交易,还必须要严防外汇交易,中国经济向西方学习只需要学一个壳,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必须得有阀门,不能让外汇交易把这阀门给控制了,中国在经济上不能跟西方一道瞎起哄,中国文化不允许。
金融工具和手段都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也只有西方文化下才发明得出来,前面说了,西方文化不是长久之计,前面还说了,共产主义前,需要把人类的所有弱点都暴露出来,西方经济学及那些金融手段正在加快暴露人类的弱点。
西方已经走进了这条死胡同,还远没有到底,慢慢来,金融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一旦爆发,速度快,影响面也广,但西方已经摆脱不掉了。
麻烦事就在于,现在西方依然强大,中国就必须继续和西方一起玩金融,拼金融,想来,以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应该能在西方到达这死胡同底之前大大领先西方,只有当中国远远走在西方前面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打压金融,让全世界过慢生活,社会不需要发展那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