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方向
先谈谈经济范儿人士,搞经济学的人往往有个特点,总觉得自己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怪不得他们有指点江山的勇气,也就是说,他们总是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带上政 治色彩。
但是,奇怪的是,他们老是追求去政府化,老是要求政府不要干预经济,意思就是,只要有他们干预就行了,政府不要涉政,只要有他们涉政就行了。
在西方政府不力的情况下,自由肯定是主题,自由下的经济和经济规律必然兴旺,以致于西方经济学被神化,这个和西方文化也是有关系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感情是建立在钱上面的,搞经济,搞钱就像英雄行为一样得到宣传,钱构成了西方语言的语法,西方经济学成了钱经济学,我看,干脆称为钱学。
西方政府事实上已经被经济学绑架,文化如此,不被绑不行,前面说了,经济学是政 治学的一部分,但是,在西方,政 治学成了经济学,西方的经济界人士出任领导人的比例挺大,非经济专业的西方领导人又事实上得接受经济的指挥。
西方在政 治上错误的抬高了经济的作用,可以说,西方已经没有政 治了,只有经济,在这种形势下,西方不容易出政 治家,经济学家倒是一抓一大把,不过,人类社会必须政 治挂帅,否则就是违背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只会单向思考,只思考发展,数据只要降低就是一个错误解,经济学家就是要给政府提出各种对策,此时的经济学会感到政府的全部工作就是经济工作。
如果有人想通过给一大笔钱的方式使经济学家停止工作,经济学家拿到这笔钱后会加大投资力度,更加开心的投入经济工作,经济学成了数学上的单增函数。
经济范儿人士整天这要市场化,那要市场化,这要减少干预,那要国际接轨,这不民主,那不自由,在经济范儿人士眼里,乡镇?区县?他们思考的都是国家政策和国际问题。
经济范儿人对刺激经济很有兴趣,他们给出的办法就更有意思,说全国人民砸杯子、砸手机就能刺激经济,因为这样能刺激消费,他们鼓励奢侈消费,说这样更能提升经济。
我们认为,在任何时代,节约应该习惯性的成为思维的前提,在这里不存在经济学因素,像美国人那种浪费,太出乎人类的意料了,就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就长不了,这种文化必然把美国带死。
人口红利,这个词一听就是经济范儿人士发明的名词,因为在经济范儿人士眼里,人都是消费者,这个结论没有错,但经济范儿人士没有看到,人也是大自然的消费者,人的很多消费对大自然来说是一次性的、是破坏性的,这些道理,经济范儿人士也不懂,他们应该是拒绝懂。
你有没有见过经济范儿人士提到国外经济名人时的表情,那是范儿级人士特有的表情,确实,人是要有追求的,只是要分清是什么追求,追求什么。
培根就说过,意思是,从国外回来的人,只需要如实的叙述,不要用国外的文化来谈论本国。
但在生活中,从国外回来的人总感觉是镀过金的,言语之间就有了范儿级人士的神似。
关键还是思想,比如,做饭的时候加多少水,西方人是有量杯的,中国人凭经验差不多就行,这个时候,一个崇洋媚外的范儿级人士会说,看看人家外国人,多严谨,怪不得中国会落后。
简•奥斯汀说:“想和一个人过一辈子,就要尽量少了解这个人的缺点。”范儿级人士们做到了,他们的倔强是有强大心理基础的,再先进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对盲人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并不分国界。
同样是刚才那个做饭问题,一个“崇中媚华”的外国人会说,看看人家中国人,直接就解决了,哪像我们这样费劲,怪不得中国发展得那么快。
在经济范儿人士眼里,只要外国有的经济方式,中国就应该要学着有,存在经济范儿人士的这个现象似乎也可以有,因为中国的经济马甲必须要合身,看着要像那家人,需要有人时不时的指出这又不合身了,不是说了么,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经济范儿人士的存在也是这个道理。
经济范儿人士是忧国忧民的,这是中国人的特点,不过,经济范儿人士忧的重点和次数有点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习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是经济范儿人士常常把近忧和远虑搞混、搞反,也就是搞乱了小忧和大忧的关系,不过刚才表达了,他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西方文化在经济范儿人士那里是挺美好的,这里特别要说到美国,一些经济范儿人士就说,美国没有占领中国一寸领土,还曾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
是的,当年美国确实向中国提供过大量援助,人养猪的时候是没有去和猪抢猪圈的,猪也是在人的供养下有吃有喝,猪似乎应该对人报有感激之情,猪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养猪,可能有人觉得这个比喻不太好,就算是一种自嘲式的玩法吧。
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想的是养肥了再杀,说好听一点,换成羊吧,是可以不断的剪羊毛,有人又要说了,反正毛可以再长,就让他剪呗,这种思维似乎也是可以的。
在生活中,有人骂你,甚至扇你耳光,似乎你并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每次之后,对方都要给你一颗糖,你会怎么想?进而,对方在你身上插一根管子,安一个阀门,随时放血,当然也是给了营养品来补血的,这买卖你干不?
马克斯•韦伯说:“人活着就要赚钱,赚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而不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手段。这是本末倒置,相当荒谬,却成了资本主义的指导纲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资本家就算之前是个大善人,他也必须按资本主义规则来行事,他只能,或者说被迫要把置别人于死地作为奋斗目标。
所谓商场如战场,不这样不行,对手也是这么想的,最终,大家都掉进了资本主义系统性道德堕落中,人类在资本主义模式下的高速发展是有代价的。
西方经济学的那些结论是丛林法则的必然结论,西方人的思想还很原始,中国文化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说法丝毫都不是夸大的宣传,是三千年前就定下的人类计划。
西方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过于自私和自恋而缺乏全局观的西方文化利于开发出科学,所以,前面一再说,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西方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西方文化在这个时代还是有用的。
西方的经济成就摆在那里,现在的西方经济学是地球经济学,不学不行,中国政府的难处在于,又要让经济界捣鼓,又要防止他们闹得过头。
中国的经济理论不需要那么复杂,因为中国是集权模式,西方的经济理论需要那么复杂,因为西方是民主模式,即自由模式,在政府不力的前提下,经济学需要复杂一点才行,这是对政府不力的一个补充,而对于中国,经济方面的理论跟在西方后面就行了。
现在,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套自学方法,中国需要的是时间,让中国经济理念跟在西方后面,西方发生过的,中国正好当样本研究,让西方优先尝试各种新的经济学方法,让西方走在经济学理论的前沿。
自由经济的优势是明显的,不利也是明显的,常常是眼睁睁的看着事情闹大却解决不了,也许是想让下一任来解决,下一任也是这么想的,反正下一任可能是另一个党派,那不就正好给其做了一个局么。
大一统下的经济、金融才可以持续运行,就是出了事,大一统下可以及时预警并且得到相应的处理,事情闹大了,也能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加以有效解决,自由经济基本做不到这一点。
前面说了,一个国家的穷或富不是导致动乱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在大一统下,经济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命门,甚至,贫富差距也不是,强大的贫富差距的社会原因则可能是,也就说,这个错误的原因导致了强大的差距。
人们事实上是可以容忍不平等的,因为无法消除不平等,人们真正不能容忍的是那些不平等的原因,自由经济下,有一些不平等的原因是自由经济不能解决的,而大一统下,原则上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大一统下的政府可以进行自我保养和净化,而且可以很彻底,自由经济下的政府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得好好的,这就是全世界的幸事,当中国全方位引领全球发展的时候,经济对社会的作用将会降低,就要考虑换一种经济模式了。
那时,西方会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这个新模式,全世界都会带着小农意识共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那时,就不需要小农意识了,地球人都具有了天下情怀,现在谈这个目标会让人觉得有点虚,有些目标,只要相信就会很实在,如果不相信,当其变成现实后,你就会相信。
经济学确实为社会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西方人对经济学的理解太深刻,以致于钻到了钱眼里,西方的一切都是受经济学指挥,用经济思想分析一切是西方人的特点。
哈耶克高度怀疑达尔文是在用经济学思想写进化论,因为他了解到,那段时间,达尔文正在读亚当•斯密的书,哈耶克对达尔文的猜测多少有些搞笑,这让人想到罗素对达尔文也有说法,“达尔文说人是猴子的后裔,据普遍传说,达尔文信奉这种学说就因为他自己长得像猴子,其实,他并不像猴子。”搞笑而已。
前面说了,西方不容易出政 治家,因为西方的政客必须受制于经济学,经济问题成了第一要务。
经济、经济规律、经济学都是人类开发出来的一种游戏,是建立在纸币的基本上的,其基础就是纸,只是人类现在还没有能力摆脱纸的基础。
我们说,经济在发展就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经济发展起来后对现有社会形态和政 治形态会有加固作用,此时的社会状态不容易发生改变,这个说法似乎有道理,但这个说法也是挺迷惑人的,这个要看经济是怎样的发展。
经济自由化也是在促进社会形态的进化,可以作一个比喻,经济的发展就像是给一个气球打气,越打越大,自由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的发展会使这个气球发展出自我打气能力,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打爆。
这个结论对政府不力的西方相当合理,在自由的天空下,经济的发展方式是自由的,或者说,那些所谓的控制实际是治标不治本,此时的经济一旦做大就无法无天了,社会只能任由经济狂奔,最后只能是导致社会形态的改变,只是这个代价太大,相当不经济。
西方人的思想只能是个人主义,自从“看不见的手”被挑明后,西方的发展确实相当快,事实上,西方经济学使西方成了新时代的蛮族,根据历史经验,历史不会让蛮族一直蛮着来。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学是自由经济学,中国需要计划经济学,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计划经济肯定是最好的,最终,人类都是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