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走水车原因在于火水未济气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731字 发布时间:2024-03-17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易经》的起源与传承有很多特殊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因为,《易经》是描述气的变化的一本书。不能从气出发去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就是白瞎了这么好的文化。

今天以北京西直门为例,说说如何从“气”出发,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望气

烤事儿只是满族堪舆业余爱好者,北京九个城门,不是都实地去过,只是顺路的时候顺便的事情。烤事儿老家河北承德的。在福建泉州上大学那会儿,需要寒暑假去北京西直门汽车站往返承德。所以,西直门自己实地望气这里没少去。

西直门的气非常确定就是:遁之未济。就像是中学物理中的参照系。紫禁城就是西直门的参照物。所以,有些时候也可以简称未济。

第二节:聚气

在大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与西直门之间的地德关系分析中,满洲五部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实地望气结果是:遁之未济。《焦氏易林》遁之未济林词曰:酒为欢伯,除忧未乐。福善入门,与君相索,使我有得[1]。

第三节:接地气

为了聚北京紫禁城的天山遁气,西直门的最。正红旗驻防地靠近西直门。正红旗在离位,是火的象,为阴。走水车取得是水的形,为阳。火的象与水的形组成象形文字“火水未济”。

烤事儿说:与走酒车的崇文门不一样

崇文门走酒车是因为山水蒙气。蒙气对应的水的形是一种流水、活水。

火水未济也涉及到用水的形。而且遁之未济林词第一句提到“酒为欢伯。”这是与酒有关的林词。

这不是冲突吗?

不冲突!

太师傅特别强调过这个问题。600多年前祖师爷传下来的说法是:西直门接地气采用的是未济的【象传】和聚气的林词。未济【象传】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未济【象传】与《焦氏易林》遁之未济的林词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听祖师爷说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励志的奴隶逆袭往事。

参考文献:

[1]《图解焦氏易林》(唐颐,2009)中的第470页。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