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三年,王莽自谓威德日盛,大获天人之助,便诏苏献等人共议即位之事。王莽道:“汉室已倾,吾假子婴为帝,今枉受一虚名,将何如耶?”苏献道:“吾主威鸣海外声震京都,天下吏民全都畏服。子婴乃汉朝枝叶,不可久立为君。不如乘此灭之,自取天下岂不全乎?”王莽欣然答曰:“将军所言甚当。”时十一月,将居摄三年改为新始元年,王莽即真天子之位,定国号“新”。文武百官悉封赠讫,各个谢恩而退。
王莽篡位以后,传国御玺尚在太皇太后手中,便想向她索取,于是召王舜入内嘱咐数语。王舜直至长乐宫中向王太后取玺。王太后骂道:“汝父子兄弟蒙汉厚恩尚无报答,今受人托孤,反乘机篡夺,如此过去,恐狗彘将不食其余。天下有象你等兄弟的么?且王莽托言金匮符命自作新皇帝,尽可自去制玺,还要这亡国玺何用?我是汉家老寡妇,死且旦夕,欲与此玺俱葬,你等休得妄想!”说着涕泣不止,侍女统皆下泪,王舜也俯首唏嘘。过了片时,王舜又仰头申说道:“事已至此,臣等无可挽回;若王莽必欲得玺,太后能始终不与么?”王太后沉吟半晌,竟取出御玺狠命摔在地上,且大骂道:“我老将死,看你兄弟能不灭族否?”王舜也不答言,拾玺即出缴与王莽。
王莽见玺上已缺一角,问明王舜,知道被太皇太后掷碎。不得已用金修补,终留缺痕。这御玺乃秦朝遗物,由秦子婴献与汉高祖,汉高祖留与子孙,这时暂归王莽。王莽改称太皇太后为新室父母皇太后,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一是姑母,一是女儿,所以仍然留居深宫。
未几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命孺子婴即日移居住所。王莽恐刘氏诸臣与他相亲,特设门卫使者多人把守其宅,不准诸臣往来,并禁乳母与孺子婴说话。可怜孺子婴遭此软禁,长大以后竟成了一个呆子,连六畜都不知其名。更始之时,平陵人方望想立之为帝,刘玄遣兵将孺子婴杀死,这是后话。
却说王莽杀死王获、王宇之时,妻子王氏痛子情切,终日啼哭,以至两眼失明。
此时王莽还有王安、王临两个儿子。王安为人心地不明,终日恍恍惚惚。王临人颇乖觉,甚为王莽所爱,立之为太子。王莽见其妻得病,便命王临住在内宫奉侍其母。
王临既住宫中,其母有个侍女名叫原碧,长得十分漂亮。她虽然只是个侍女,但在王莽眼里却是个尤 物,早就把她弄到手上。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养几个小三,偷几个情 人也很正常,可他这个小三实在太招人了,王临也看上了这个美女,有天王临去妈妈房里,原碧正从里面出来。原碧朝王临欠了欠身子,待要继续往前走,王临却伸出双臂挡住去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原碧说:“美人天姿国色青春年少,今日相逢实是天缘,若蒙错爱,王临死生不忘!”
原碧见王临言语轻佻,不由停下脚步义正辞严地说:“妾身虽贱,不过已蒙圣上恩宠,关乎名节,请殿下自重!”
王临见原碧双眉紧皱樱唇稍撅,虽是一脸怒容,却越发显得动人!当下淫心大发,一把扯住原碧衣服。原碧满脸通红,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她用劲将身子一抽,然后跌跌撞撞地向外奔去,王临望着她的背影如痴如醉。
一日王临又去侍奉母亲,原碧也在那里,王临不顾母亲在旁,又想和她苟且。原碧不觉流下泪来说道:“贱妾已侍皇上,名分所在势难再荐。前日冒犯之处出于无奈,万望殿下怜恕。殿下东宫岂无国色?何必下顾残花败柳呢?”王临听后笑道:“美人的话原是好话,无奈我见到你之后魂销魄散寝食俱忘;美人倘不见怜,谁能治得了我的心病呢?”原碧抬头一看,月光正照在王临脸上,只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比他老子王莽强上百倍。原碧心中早已‘肯’了,只是羞答答地说不出口。王临一把将她抱在怀里。
王临知道和皇上抢女人的结果是什么,可他从小被溺爱惯了,王莽什么事都依着他,他以为这件事王莽也会依他。可是几次旁敲侧击之后,王莽给他的答复却是:别的事可以商量,可是这件事不用你来帮忙,我自己搞得定。
王临此时已经疯狂地迷上了原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偏偏王莽也很宠爱她,天天把她叫去自己房里。王临痛苦之余,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王莽。
王莽很快察觉到了王临的不正常,有次他跟踪王临,两个人偷 情被他抓个正着。
王莽没有丝毫的成就感,相反无尽的羞 耻感笼罩着他,他仿佛看到自己的皇冠变成了绿色,屈辱、愤怒、悲伤、痛苦一起涌上了他的心头。
王莽痛定思痛后,对原碧说了一句话:
“我可曾亏待过你,你竟然背叛我?”说完手一挥,早有武士冲进殿来,当着王临的面就把原碧打死,然后拖到偏僻之处掩埋了。
处理完原碧,王莽对吓得屁滚尿流的王临说了第二句话:“何去何从,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句话模棱两可,王临心存侥幸,于是跪拜于地拼命磕头,王莽不为所动,赐药命其自尽。王临见软的不行,赶紧来“硬”的:
“父皇年事已高,如今只剩下我这么一个儿子,倘若我也死了,父皇的千秋大业谁来继承?”
谁知道王临话音未毕,王莽冷笑道:“王安不是朕的儿子么?”
王临也笑道:“父皇的江山岂是白痴能够传承的?”
王莽望着王临,语气冷得像三月里的寒冰,他一字一句地说道:“王安虽然是白痴,也比你这样的孽子强上百倍。”
对话到此戛然而止。王临知道:生,已然无望,死,已是必然。他突然拔剑刺进自己的心窝。血一点一滴往下 流,他宁可自刭也不肯服药,以死表达对王莽的愤恨。王莽赐谥曰缪。
让王莽始料不及的是,他硕果仅存的弱智儿子王安,果然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听到王临的死讯,当天夜里便吓死了,当真是福大命不大啊。
当月王安之子公明、公寿也都得病而死。王莽至此断子绝孙,他虽然篡得大位,可是只剩得孤寡一身。
却说西汉王朝经过百年来的文治武功,四方少数民族都已经驯服,连最强劲的对手匈奴也彻底认怂,不敢南下牧马。王莽上位后,四方各国本着“有奶就是娘”的务实精神,纷纷向他表忠心,求包 养,没有一个敢为老刘家叫屈。
可王莽还嫌不够。在他的宏大构想中,这些四方部落应当像周朝时的属国一样,他们不配称“王”或者“单于”这些名称,现在的名称和所用器物已经“僭越”了,要给他们改改规矩。
称帝第一年,王莽派出五路使者奔赴各地,目的是送去新皇的符命和印信,换回汉朝的旧印信。这五路使者称为“五威将”,每将配属五个元帅,一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排场搞得挺大。
辞旧纳新,对于这些小国来说根本无所谓,给谁进贡不是进贡?可在王莽亲自授意下,这场本来只是走走过场的外交秀,却搞得天怒人怨狼烟四起。
南行的一路使者到了益州四川,把云贵高原上的句町王改成了句町侯;西行的一路使者到达西域,将沿途各国国王一律降为侯爵;东行的一路使者到达辽东、朝鲜半岛,因高 句丽王不服,就动用军队攻打,并恶作剧般地将“高 句丽”改为“下句骊”。
造成最严重后果的是北行匈奴的使者。汉朝授给匈奴单于的印信上刻的是“匈奴单于玺”五个字,而这次送来的新印内容却是“新匈奴单于章”六个字。加了个“新”字,意思是匈奴是“新朝”的属国,“玺”改为“章”,意思是你个吃生肉的,不配跟我一样使用帝王的专属词汇。
五威将王骏等人心里有点打鼓,觉得这趟差事不好办,他们商量后决定采用欺瞒战术。先是给单于送了份大礼,哄得单于挺开心,趁着单于眼花缭乱之时,告诉他要换新印,让他先把旧印交出来。
单于已经被珍珠宝物弄得两眼迷 离,想也不想就将旧印从身上解下来。旁边的大臣提醒他:没看见新印文字,先别急着交旧印。单于大大咧咧地说:印文还能变更吗?伸手就递给了王骏。
粗心的单于拿到新印也不开启,挂在身上就开心地与王骏他们大吃大喝。喝完大酒回来,新朝使者右帅陈饶说,如果单于明天发现印文有变,肯定要回旧印,不如现在就将旧印砸烂!王骏犹豫不决,陈饶一把抢过旧印,用斧子砸破。
单于次日酒醒后果然派人来索要旧印,并表达强烈不满:新印把我降格为新朝的属国,又用“章”不用“玺”,太不尊重人了,我还是喜欢旧印。
王骏将旧印碎碴捧给匈奴人:按规定,我们已经销毁旧印,这堆碴子单于要的话就留下做个纪念吧。
单于开始怨恨新朝,开始找碴儿集结军队南下。而好大喜功的王莽却认为“五威将”宣扬了国威,将他们全部封为子爵,所属元帅都封为男爵,陈饶因“破玺之功”,破格封为子爵。
这一轮外交活动,王莽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恶果随即纷至沓来——
被降为侯爵的句町首领“邯”发怒不肯服从,被新朝柯郡大尹周歆诱骗处死,其弟“承”起兵杀死周歆,不断内扰;
高 句丽侯“驺”因发表不满言论,被新朝地方长官严尤诱杀,首级传送长安,当地的貉等部族大举侵犯边境,辽东大乱;
西域车师王气不打一处来,谋划逃归匈奴,西域都护但钦将他斩杀,其部落归降了匈奴。随后焉耆诸国纷纷叛乱,杀死但钦,存在百余年的西域都护府土崩瓦解。而驻扎西域的新朝将领史陈良等人看到西域大乱处境危险,竟杀死校尉刁护,裹胁二千人投奔匈奴;
新朝对实力最强的匈奴全面开战。心理有点变态的王莽先过足嘴瘾,亲自将“匈奴单于”的称号改为“降奴服于”(意思是投降的奴隶,臣服于我),在全国范围内动员数十万部队向边境集结。
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王莽下令,各路兵马和物资从全国各地运往北方边郡,必须全部到齐后才能同时出击,目标要穷追匈奴,直打到西伯利亚(丁零部落)后才准许收兵。
但匈奴不等他摆好架势就动手了,他们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往来如风,抢了就跑,边郡百姓损失惨重,雁门、朔方两郡太守都被斩杀。
而不断集结到边境的新朝部队,不敢自行攻击匈奴,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开始在地方上滋事扰民,百姓不堪愁苦,纷纷流浪逃亡,成为所谓的“盗贼”,并州、平州一带动荡不安。北疆自汉宣帝以来,数代人都看不见烽火警报,人口繁殖牛马遍野,经过这番折腾,几年间就变得一片荒凉,白骨无收。
话说元始二年夏月各处大旱,只见赤日当空有如烈火,晒得田干河涸树焦草槁。于是家家户户求神祈雨,一直祈到秋初,也无半点雨滴,这时半空中却又飞下无数小虫,将田中将枯未枯之稻吃得精光,此物即是飞蝗。
飞蝗乃一种害虫。因其善飞,所以叫飞蝗。其形状前翅稍窄后翅甚阔,有一半透明。前胸有脊线突起,口大且锐其快如剪。此虫秋末生卵于地,至春破卵而出,至夏又变飞蝗。过去没有农药,除了人工捕捉别无良法。
当时人民既受大旱之苦,又遭蝗虫为灾,田园如洗秋收无望,于是到处 男号女哭人人呼饥,还有许多人被活活饿死。王莽听说后立即派吏查勘赈饥。又分遣使者向灾区督捉蝗虫。王莽借着天灾又得了一种美名。
王莽进入权力中心甚至于独掌朝政后,并没有象后世的董卓、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候,依旧象以前一样谦恭有礼。他把自己的土地,财产分发给平民,甚至他自己的俸禄都用于救济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官员纷纷仿效,就连太皇太后也自减封邑,用以救助灾民!在那样一个贪官污吏枉法成风的社会,王莽不仅自己保持清廉,夫人的穿戴也与仆人一样。
长期以来,王莽篡汉而取得帝位,所以被视作逆臣贼子。不过近代胡适为其平反,认为王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之后傅乐成、吕思勉、韩复智也都认为,王莽的人格是没有问题的,他博学、礼贤下士这些都不是假的,虽然改制失败,但绝非一无可取之处。
王莽的姑母是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外戚的地位在汉朝一直举足轻重,像王莽这种出身一般都会在朝中身居要职。但是王莽年轻时是以贤能谦逊而闻名的,在众多世家子弟之中,王莽的品格、能力和作风,是非常独树一帜的。
王莽讲究科学,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宣扬人人为本,人人平等。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游标卡尺”,至今成谜。王莽曾主持研究过飞行器,连设计图都是他亲手设计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废除奴隶制度的人,杜绝人口贩卖,直接让无数出身卑微的奴才和小妾有了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自由。
王莽把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一切天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只能由政府开采;实行酒、盐、铁专卖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人民婚丧嫁娶,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从事农商事业贷款,政府只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这一制度可以说比现在的银行还人道;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当时民间有许多乞讨儿,有的确实是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只能乞讨,但是也有许多人想要蒙骗过关乞讨钱财。所以王莽下令四肢健全的人不能乞讨,要自己劳动换取生活必需品,若是有人违背的话,那么就要被官府抓走为其工作,不过也给他们提供衣食。这样看来王莽确实是个干实事的人。
王莽的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贫富不均”,而历次农民起义提的最多的口号就是“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但王莽的政策触动了财产私有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引起了强烈的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