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 教育1
书名:探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3071字 发布时间:2024-03-18

 

教育

 

不管对个人还是国家,教育是一件大事,因为学问不能遗传,所以每一代人都要接受教育,教育、学习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摆脱动物性而发挥人性。

是的,是人就要学习,不管干哪行都得学习,学习对于人不仅仅是生存问题,也是快乐的源泉。

爱尔维修说:“我仍在学习,我受到的教导还没有完成,它什么时候完成呢?当我不再有感觉的时候,在我死亡的时候,我的生命历程恰是一段接受教育的漫长历程。”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爱尔维修又说:“人人生来无知,他并不是自打出生起就是一个愚人。”人和动物不一样,猴子接受再优秀的教育还是猴子,它的智商超不过一年级小朋友,只有人类才能通过学习成为真正的人,不学习就一直是一个愚人,所谓“不学习,没出息。”这话还真是有道理,学习对人是必须的,甚至,学问也是一种耍酷的技能,多少有点学问的人就能在社交场上吹个昏天黑地,一种赢的感觉油然而生,所谓三寸不烂之舌,那是有学问在作支撑的。

 

学习确实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才能进化,每一个物种都是在学习中进化的,这里,我们只说人的学习,我们人特别爱学习,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养猪,吃猪肉。

要是猪当年勤奋一些,今天就是猪养我们,还养鸡养鸭供我们吃,然后把我们圈在地里种包谷,还要防止我们偷吃包谷。

这是说笑了,进化是挡不住的,人是生活在人群中,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学习才有资格呆在人群中。

学习给人带来的快乐是包括猪在内的别的动物不能体验的,人已经不愿意享受猪的快乐了。

 

 

鹧鸪天 苦读

 

人猪争霸已落幕,勤奋为先人养猪,倘若历史玩对换,饵肉诱我种包谷。

枚枚简,篇篇牍,简牍搭成黄金屋,四脚不需着墨香,唯有两脚赴苦读。

 

 

这段是不是有点敏感,猪会不会向有关部门举报说存在种族歧视。

 

 

 

---学前和小学

 

入学之前的孩子,玩才是主题,玩是小孩子最好的学习,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存在起跑线,想跑的话,脚下就是起跑线。

需要教给孩子的是那些文化传统,懂礼貌、讲道理、尊敬长辈等,这些不一定非得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认得字,却在不停的模仿外界,这就应了前面那句话,套过来就是,孩子什么都没看到,孩子什么都看到了。

 

在这方面,蒙田也说得不错,“我们身上最大的恶习都在幼年时已见端倪。”、“骗人不在于是金币还是别针。”这个虽然有点绝对,但说得在理,确实,成功和失败的种子在人生的早期就种下了。

关于教育孩子,西方教育家们已经说了很多,包括卢梭、杜威等,不过,由于文化不同,对于西方的教育方式,中国需要选择性的参考,中国的教育主要得采用中国方式,文化不匹配,非要采用西方的办法,教出的孩子会很搞笑的。

对这么小的孩子的引导要采用极端的方式,好事就是好事,好人就是好人,坏事就是坏事,坏人就是坏人,没有中间状态。

这个期间,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比认几个字或背九九乘法表更重要。

 

有人提出个问题,说这个义务教育有点霸道,为什么到年龄非要去学校接受教育,人家有钱,请最好的老师到家里来教孩子不行吗?这个嘛,有钱就是任性,但是法律更任性,义务教育有强制性,孩子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教育的内容必须是法定的,必须在有关部门能监控的场景下进行。

就算是可以搞新时代的私塾教育,也最好不要这么干,这是为孩子好,不在集体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会让父母哭的,荣格说:“集体教育确实是必要的,而且也是不能被任何其他东西所取代的,生活在一个集体世界里,我们就像需要一种共同语言一样需要集体的准则。

不论我们多么希望使那些较有价值的个体免于窒息,我们都没有理由为了追求个性的发展而牺牲集体教育的原则。”

小学阶段是人生三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是要用一辈子的,小学毕业的时候,三观的框架已成,以后就是局部的精加工。

小学阶段主要还是玩,玩当中去学习知识,玩当中去学习做人,这当中,教孩子学会遵守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今后,这个孩子能走到什么层次,与这件事密切相关。

一个遵守时间的人很难不尊重别人,对时间的态度是父母无形中传递给孩子的,父母的思想状态将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

有人很相信西方的教育方式,想让孩子在这个时期尽量的玩,说国外的孩子就是这么学习的、这么上课的,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玩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小学起,从学习时间和知识量上都要慢慢往上加,要让孩子懂得玩耍和学习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特别要让孩子把这里的学习理解为课本学习。

我们认为在这个时期,加大学习量,孩子以后的创造力不一定强,但是,在这个时期的学习量不够,孩子以后的创造力基本不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了很多知识了,只不过,他们中有一些人考试不一定考得好。

 

图书馆不是小学生该去的地方,如果非要去,那就带孩子去儿童图书馆,并且,带孩子去图书馆,更重要的不是去读书,当然,孩子不知道这事,会被大量的彩色图书所吸引。

我的意思是,父母需要培养孩子在图书馆学会安静,不要因为其他孩子在打闹也跟着一起打闹,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而予以容忍,在这里需要压制孩子的这一天性,这与孩子以后能走到什么层次也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背古诗,做作业,做手工,讲历史故事,讲英雄的故事,讲科学家的故事,不用读那么多书,不要读那么多书,读课本就行,按老师的要求来就行了。

辅导班可以报名,不要报长期那种,短期的就行,建议在假期让孩子去选一个班体验一下就行了,也许孩子会表现出某种特别的爱好,不管是不是真的,在满足这个爱好的同时,要让孩子明白,课本学习才是第一位的。

 

孩子的性格不用专门培养,一个有时间观念,在如图书馆这种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懂得保持安静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性格都是可造之才。

学校对学生是有引导的,但学校在培养孩子性格问题上常常出错,学校似乎是在培养具有统一性格的产品,这个事一时半会改不过来,因为学校的老师也是按这样的产品培养出来的。

热情奔放是一种性格,稳重内向也是一种性格,学校似乎对所有学生都是按外向型人才的方向在培养,性格没有好和不好,只是有不同性格,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性格的人。

罗素说:“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不能忍受烦闷的一代必将是无所作为的一代。”是的,孤独中的思考更可能产生灵感,能驾驭孤独是一种能力,不是出于外部原因的孤独可能创造神奇。

伏尔泰说:“在天才的作品中,一切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对的,是天才的灵感铸造了天才的作品,而天才一定经历过孤独。

 

高年级的小学生要开始读一些课外读物了,可以多读科普书、短故事书,少去读小说,倒是数学题要多做。

这里再次提醒,西方式教育方式不适合中国,那是西方文化的体现,西方文化必将使大量西方年轻人开玩“麦田守望者”游戏,培养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少年,西方教育在看似人人平等的模式下,在放弃了大多数人的前提下,成就了少数人才。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总是大于老师的,即使这个孩子表现得不听家长的话。

适当体罚是需要的,没有经历过体罚的孩子实际都属于废材,但是,这样的孩子以后有可能表现得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历史记不住这个孩子。

很多家长一直没有对孩子进行过体罚训练,当有一次,家长实在气不过,对孩子进行了体罚,结果,孩子思想出问题了,最后可能出大问题了,那是体罚得太晚了,体罚要从娃娃抓起,小娃娃的那种娃娃。

当小学毕业的时候,没有体罚经验的孩子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遗憾,但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一点,妈下不了手,爹还是下不了手么,妈下不了手不是个好妈,爹下不了手不是一个好家长,更不是一个好领导。

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的思想基本固定了,孩子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观,有过体罚和没有过体罚的三观是不一样的,都是要用一辈子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探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