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上)
书名:1024分之1023 作者:森林钟 本章字数:2983字 发布时间:2024-03-19

故事始于一个晴朗的秋日,在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时年15岁的埃德加德与唐啸鸣相遇了。彼时他们一个是MIT工程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少年得意;另一个却是连母语都说不好,更写不好的“无知”少女。

那些年对读写困难症的认知虽然薄弱,但埃德加德纯粹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致。尤其在长辈回德国重振家族企业,出于对局势的考量将几个大孩子留下后,自由的口子越撕越大。

恩格勒斯是工业企业,对女儿的要求不像对儿子那么严苛,但也要拿到至少一个学士学位,无论什么专业,掌握三门以上的语言,以便在社交场合流利使用,其余的家族自会包装。可偏偏她一点语言天赋都没有,别说像是堂姐那样在不必要时候来上几句希腊语、拉丁语,必要时候连句德语都挤不出来。

状又一次被家庭 教师告到了父亲那里。隔着大西洋,按理说管教很难严格进行,但这一次他发了狠,警告她再不好好学,就让她回德国当超龄小学生!在那个把面子看得很重的年纪,埃德加德瞬间就老实了。

其实她非但不蠢笨,反而很会读书。在理解学习目标是在社交场合化用典故,而非深聩的见解后,便会在家庭 教师开启专题前,预先阅读英文版辅助理解。

就这样,在那个明媚的午后,少男少女伸向同一本著作的手碰到了一起。

“是《浮士德》!爸爸说过。不过他为什么要去图书馆看《浮士德》呢?”

“那段时日,他正对人生茫然无措。”

唐啸鸣的困境很简单,一言以蔽之:没钱。他是被家族充作转型之用而送出国的,想要摆脱提线木偶的角色,想要撇开提线的人,其结果自然是被断供。好在他遇上了不错的寄养家庭,半工半读虽然辛苦,但同样很会读书的他还是进入了顶级学府的顶级学院。

压力却在这个时候骤然而至,高昂的学费不是他靠打工便能简单凑齐的,而学校里没有生计之忧的非常大脑们也让他渐渐产生了自我怀疑:

得怎么能努力才足够呢?

我是不是不够聪明啊?

这样的日子有头吗?

......

“每一个陷入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读读《浮士德》,从中汲取力量。”

“可是那真的很难读!”

埃德加德微笑,是啊,很难读,但那段时光却也是她人生最美妙的篇章。

意气之年的少男少女,在经历过争辩和协商后,相约周末一起阅读,互助学习。

“那是我在家庭 教师手下最认真的一段时日。我记下她讲解的内容,哲学、古典、诗歌,进一步加工,充作自己的见解讲给你们爸爸听。他听得虽然很认真,但却没有一丝我所期待的钦佩......后来我特地问起此事,他说,在得知我名字的读音和拼法后,便在猜我是德裔,对德国文化有见地很正常,反而我说不好德语狠狠惊讶到他了!”

虽是小情侣之间的调笑,但埃德加德颇有实践精神地拉唐啸鸣去了中餐厅验证。结果嘛,她坚持孤例不证,不过他对故土深沉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

可为了换取学费完成学业,唐啸鸣早在第三学期便与当地一家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提前卖身15年。这也是他们直到70年代才开始计划前往中国定居的原因。

卖身契虽签得长,总体待遇却不错。埃德加德一度自豪,他们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困境!直到家庭破碎,饱尝离别的煎熬,方才悔不当初,应该拜托父亲介入的!那样的话......

“那样的话,大抵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分离。一切早已注定。”

如同与唐啸鸣众多回忆中,埃德加德最深刻的那一幕——茂绿的草坪上,身着泛黄磨毛却干净服帖的衬衫的青年正握着书脊微微发颤,他热泪盈眶,为那浮士德临终前预感到的幸会!

哪怕他以为的民夫在为沟渠开垦,实则死神以滑稽的姿态开挖坟墓。

埃德加德说不清这是否是她爱上这个男人的起始,却很肯定她的自我意识在这一刻觉醒。

“就像家庭 教师与我解析的是《浮士德》中蕴藏的哲学、古典、诗歌,我的人生被默认为远离生产,至于价值则是在名利场,在社交圈,在家庭琐事里!当然,我这不是在否定家庭主妇的价值,认识的女性中也有在操持家务的过程中获得家人的感恩以及自我满足的成功案例,但在意识到有一种幸福不以满足自身的欲 望和享乐需求为目的,而是关乎于建设,关乎于更多人的幸福后,我不甘愿这般生活。我想像一个人(man)那样走完一生,不是男性,不是女性,也就不可能是贵妇,而是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人那样工作和生活。”

然而这在相对保守的恩格勒斯家族不免有些过激。埃德加德做了好长时间的心理建树,再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方才在父亲到美国公干顺带看望她时来了一次正式对谈,表露日后想做一名机械工程师的职业理想。

想象中的反对声音并没有出现,短暂的沉默过后,父亲反倒流露出了赞许和欣慰。

“他鼓励我,想做就去做!为此还将他做父亲的心理剖析给我听:他希望他的女儿们能安稳闲适地度过一生,但这与她们想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择。他很清楚,安稳所产生的满足感,阈值有多窄,可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认识不到人生的价值所在,何况实现。安稳,总比稀里糊涂地堕入泥淖要强。”

而对有了明确目标的埃德加德,他选择了放手,或者说,支持。他不再强迫她去做符合上流社会审美的淑女,而是将她的家庭 教师换成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名师,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前行的道路被修正之后,埃德加德也一改往日的废物,尤其她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确有几分天赋。两年后,她也成功地进入MIT的工程学院,与唐啸鸣再续前缘。

他们的缘分本就不浅,就读的是类似的专业,又有相同的志气,感情升温很快。埃德加德一毕业,便登记结了婚。

家中长辈自是不满意唐啸鸣的,尤其他很穷,婚后只能租住鸟笼大小的公寓不说,学贷都得妻子帮忙一起还......正值新婚燕尔的埃德加德一怒之下辞掉了恩格勒斯北美分部的优渥工作,淡了与家族的往来和关系。

“就在我寻求一份新工作之际,厄尔敏到来了。我的专业,女性本就没有优势,何况是待产的女性。频频碰壁后我异常低落,你们爸爸劝慰我,就业形势严峻客观存在,即便能入职,工作环境对胎儿也不友好,不如趁待产和早教回学校进修,之后再进入职场便是上了一个台阶。”

虽说现实没给太多选择,但在丈夫的支持下一边读书一边生育对埃德加德来说负担确实没那么重,尤其那会儿妊娠或刚生育的女大学生逐渐增多,学生支持协会开始出现相关业务,甚至可以说,她过得还挺乐呵。

最重要的当然还属学术履历的提升。当她再一次拿着高绩点走出校门,曾经与她竞争同一岗位且更显优势的男人们早就不在一个层级了。虽然还是会在新一轮竞争中遭遇具性别优势的竞争者,但这一次她不再气馁。

“我很幸运地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今世界的普遍规则或许依旧更利于男性,可越往高处走便越会发觉,能力终将抹平包括性别优势在内的一切寄生于社会潜规则的优势。”

唐幽芙有些明白了,这样的母亲绝无可能被家庭束缚......

“可你为什么会愿意为了父亲,举家迁往中国呢?”

“因为那不全是为了他,同样是我想做的事。”埃德加德笑叹:“我跟厄尔敏讨论过,别看如今欧美国家与中国交流多了、往来多了,但一茬又一茬前往中国的年轻人却是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中国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吸引力。他们更像是......19世纪美国淘金热,出于商业贸易这种经济性的目的,而我们当时更多地是出于建设乌托邦的美好向往!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在贬低经济影响的作用和价值,而是......它没有那么纯粹,没有那些令人血脉膨胀的感动。”

埃德加德至今依旧记得前夫给自己找好教职后,对方的来函——“.......40个学生正竭诚等待您的到来。”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是她在还算成功的工作经历中从未感受过的。

就在她面临又一重要的职业转折时,又一个小生命悄然而至。许是第一次妊娠的经历还算可以,她只觉得这个孩子是他们迎接新生活的开始,饱满而振奋地期待他/她的诞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1024分之1023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