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堪舆文化传承出现严重文化基因变异问题。例如,讲《易经》的张其成教授说“北京紫禁城是《周易》的立体展现”。这种说法是中国堪舆审美基因变异的立体展现,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死亡的立体展现,是普遍存在堪舆文化基因审美缺陷的立体展现。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确实出现了问题。本回以明代南京城堪舆为例,通过分析刘伯温的南京城的堪舆设计,提高中国人的堪舆审美品位。
第一节 实验背景
上回说到,明代南京城有一只睥睨天下的大眼睛。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是从明外郭的外金川门遗址“火泽睽”的望气结果。那么,其它外郭门的气是什么呢?
南京外金川门遗址“火泽睽”气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官方在藏风聚气过程中的接地气实例。600多年前,东北地区女真阿哈出部从局外人视角对刘伯温等明初关内堪舆水平进行评估的切入点。
第二节 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明代南京城外郭18座城门为研究对象,从局外人视角出发,分析刘伯温为代表的明初关内堪舆接地气风格。众所周知,刘基,字伯温,号青田先生,大明开国元勋,是浙东集团领袖人物。据传,《堪舆漫兴》为刘伯温所著。
600年前,女真堪舆师在南京城外金川门望气望到“火泽睽”气。本回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明代南京城外郭18座城门接地气的堪舆设计风格。
第三节 实验课(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1张A4纸,打印最新的南京卫星影像图,大小适中,南上北下放置,标记明孝陵、外郭城门、宫城、皇城、京城城门等相关地理要素(图1)。
1张透明的A4 PVC纸,画出先天八卦,大小适中。
图1 南京卫星影像图
第四节 实验课(实验过程)
将透明的 透明的A4 PVC纸上的先天八卦以艮和坤的太阴为上、以乾和兑的太阳为下,附着在印有南京卫星影像图的A4纸上。
图2 附着空间分布效果(平视)
图3 附着空间分布效果(俯视)
第五节 实验结果分析
众所周知,“阳是创造,阴是配合”。以明孝陵为中心,从乾位出发,依次标记18座城门,并依据先天八卦所在位置,对18座城门进行分类。A代表乾位;B代表巽位;C代表坎位;D代表艮位;E代表坤位;G代表震位;H代表离位;K代表兑位。
特别说下乾位的姚坊门。清代八旗驻守江宁城时,将其改为尧化门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在“尧舜禹”中,尧往往代表老大、开头、起首之意。且因为,姚坊门在明外郭18座城门的“乾位”。所以,满族堪舆认为姚坊门改为尧化门更有深刻的满文化内涵,更符合满文化审美品位,更能体现大清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