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北京九门聚气原理。四九城,四九城。如果光说“九”不提“四”,那么显得多不专业呀。讲完北京九门,本回开讲“四”。北京九门圈出来的内城中有个皇城,皇城有四门。这四门分别是天安 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图0 明代北京皇城
第一节 实验背景
老北京俗称四九城。在群运算视角下,明清北京九门聚的是紫禁城“天山遁”气。
紫禁城与崇文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蒙;
紫禁城与朝阳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蹇;
紫禁城与东直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观;
紫禁城与安定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履;
紫禁城与德胜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随;
紫禁城与西直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未济;
紫禁城与阜成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丰;
紫禁城与宣武门和正阳门的群运算关系:遁之坤。
第二节 实验目的
那么自然有人会想问,明清时期皇城聚的是什么气?四九城中的“四”分别是:天安 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具体是什么气?
本实验就是要解决此问题。
第三节 实验课(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1张A4纸,打印一张明清时期北京皇城大致范围的卫星影像图,大小适中,南上北下放置,标记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等相关地理要素(图1)。
1张透明的A4 PVC纸,画出先天八卦,大小适中。
图1 明清皇城大致范围卫星影像图
明代皇城南门(正门)被叫做承天门。在清代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天安门这名字熟悉不?
明代皇城北门(后门)被叫做北安门。在清代北安门改名为地安门。地安门附近有座景山。此处是大明王朝的终结之地。
明清北京皇城的东西两个门名字没有变化过,东边的叫东安门,西边的叫西安门。
第四节 实验课(实验过程)
将透明的 透明的A4 PVC纸上的先天八卦以艮和坤的太阴为上、以乾和兑的太阳为下,附着在印有北京皇城大致范围的卫星影像图的A4纸上(图2和图3)。
图2 附着空间分布效果(平视)
图3 附着空间分布效果(俯视)
第五节 实验结果分析
众所周知,“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如图,天安门在皇城的艮(☶)域;地安门在皇城的乾(☰)域;东安门在皇城的坎(☵)域;西安门在皇城的离(☲)域。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第一策,第三自然段)曰:“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据祖师爷传授,600多年前北京皇城的堪舆设计就受到此句的启发。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聚气具有开创性意义,具有非常经典的两汉经学特色。那么,明清时期北京皇城聚出来的气是什么呢?且听89回 明清北京皇城聚气结果分析。